松材线虫活动域与单线培养特性研究(附件)【字数:14618】
目录
第1章 前言与文献综述 1
1.1 致病机理 1
1.1.1、 酶学说 1
1.1.2、毒素学说 2
1.1.3、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致病学说 4
1.2 松材线虫病的病理生理 4
1.3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6
1.3.1、松材线虫防治 6
1.3.2、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防治 8
1.3.3、检疫 11
1.3.4、疫木处理 12
1.3.5、培育抗病树种 12
1.3.6、化学试剂防治 13
1.3.7、其他防治 13
结语 14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15
2.1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15
2.1.1、实验材料 15
2.1.2、实验仪器 15
2.2实验方法 15
2.2.1、单线培养松材线虫的生长繁殖情况的实验方法 15
2.2.2成对培养松材线虫的生长繁殖情况的实验方法 16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17
3.1单线培养松材线虫的情况跨越空间能力和带菌状况 17
3.2成对培养松材线虫的存活情况的带菌情况 24
3.2.1、单线培养线虫实验观察记录结果 24
3.2.2、成对培养线虫实验观察记录结果 25
结 论 28
参考文献 29
致 谢 32
第1章 前言与文献综述
松材线虫来自于北美国家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于1905年第一次发现因松材线虫导致松树死亡现象。该病在亚洲欧洲均有分布。我国在江苏南京的中山陵第一次发现该病。目前该病已扩展到我国大部分地区,造成很大危害。松材线虫病近几年成为我国森林病虫害之首。由于该病涉及到很多因素,全面研究这些因子对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松材线虫病近几年研究现状进行的综述。
1.1 致病机理
当前对于松材线虫病的病原有两种说法[1],第一种说法认为松材线虫是惟一病原;另一种是认为病原为松材线虫和细菌。对于松材线虫致病机理,目前共有4种观点:第1种观点是说松材线虫的酶会导致松树薄壁细胞细胞壁与细胞膜遭到破坏,树脂不正常从树脂道中渗漏并扩散到相邻管胞中,使水分的输导受阻,最后导致松树萎蔫。第2种观点认为松树感染了松材线虫后,木质部挥发性萜烯类物质含量增加,这些物质进入管胞在管胞中形成了空洞,使水分输导受阻。第3种观点是认为松树感染了松材线虫后,体内便产生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使松树萎蔫。第4种观点说松材线虫与它的伴生细菌共同致病。
1.1.1 酶学说
酶对于生物来说是很重要的生物因子,酶对线虫的致病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汪来发、朴春根和李永等用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接种了3年生的黑松(Pinusthunbergii),结果发现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和纤维素酶能导致松针的枯死。这暗示了松材线虫的分泌物很可能是松材线虫病因之一。
测定了3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B.xylophilus,人们偏向认为它们是显示几丁质酶的不同表达,B.hofmanni,它没有在不同显示系统中被测定。而使用这些退化引物,B.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显示了一个相似的折叠形式,然而,B.hofmanni 却显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扩增形式[2]。
1.1.2毒素学说
经研究表明,纤维素酶极有可能作为松材线虫致病物质参与早期发病的过程。在感病松树内发现很多有毒物质,它们不止对松树而且对线虫也有一定生理活性,这些有毒物质很有可能对病害发生与发展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具体哪一种有毒物质起了关键作用尚不清楚。经有关研究表明,松材线虫携带的微生物很有可能就参与了对松树的致病过程。
洪英娣、赵博和,曹越等人[3]利用松材线虫携带的三种细菌和两种线虫做为接种体,以黑松愈伤组织和黑松无菌苗作为接种对象,分别用无菌线虫单独接种、细菌和无菌松材线虫细菌单独接种、混合接种、细菌和无菌的拟松材线虫混合接种等,测定了黑松愈伤组织和黑松无菌苗的致病能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若单独用无菌松材线虫或者拟松材线虫接种,均不能使黑松愈伤组织褐变和造成无菌黑松苗枯萎,而用无菌线虫与上述三种细菌分别混合接种均能够使黑松无菌苗发生枯萎和愈伤组织严重褐变。谈家金,冯志新等人从松材线虫虫体内和健康马尾松(Pinups assonant)内分别分离到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 ,经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松材线虫能延长松材线虫存活时间,同时也能够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松材线虫的活力和繁殖与其致病力有重要关系。由此可以说明菌株能够增强松材线虫致病力。
赵博光、刘玉涛、林峰等人[4]研究了从松材线虫体上分离的一株弱致病菌和两株强致病菌分别与松材线虫的相互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与强致病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zuorescens)菌株能很明显地使无菌松材线虫产卵量增加和成虫虫体的生长;同时,松材线虫也能够促进强致病菌荧光假单胞菌菌株和恶臭假单胞菌菌株的繁殖。而泛菌菌株则会完全抑制无菌松材线虫繁殖,无菌松材线虫对泛菌菌株繁殖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由此说明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的某些致病菌之间存在着共生现象,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菌并非偶然污染,它们之间的共生现象是在长期共生进化中形成的。赵博光,梁波和赵林果等人让黑松细胞做为材料的一种改进的细胞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用该方法测定接种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的愈伤组织水提物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接种的无菌松材线虫或单独接种的该菌株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并没有表现毒性而共同接种毒素特别强。该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在寄主组织里能促进细菌产毒.向该菌株NB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里添加松材线虫,然后测定其毒性,结果表明无菌松材线虫对其毒性并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松材线虫本身并不产生毒素,在荧光假单胞菌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里加入无菌松材线虫并不能显著改变其毒性.蒋继宏和陈凤美等人共同研究了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荧光假单孢(Pseudomonas fluorescens)毒素液分别对玉米、小麦和油麦菜的生长影响以及对黑松脂氧和酶(1ipoxygenase)活性的影响。在实验中发现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茵株荧光假单孢茵毒素液对4种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由此可推论该菌毒素具有一定广谱毒性。欧阳革成和张润杰等人[5]从马尾松健康树和松材线虫病树中分别分离出了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的植物中生菌,此菌及其代谢产物对断根松苗与离体松枝均具有致病作用,致病症状和松材线虫病相类似,但对于正常生长的松苗并没有任何作用。这就说明了这种植物内生菌与松材线虫病有关。用苯甲酸溶液处理接种了的松材线虫松枝,松枝内的线虫增殖无变化,但松材线虫病却有效得到抑制。这就说明了植物内生菌足可导致松材线虫病内因,松材线虫便是激发因子之一。谢立群、巨云为、赵博光等人对接种松材线虫后的三年生黑松接种枝内细菌和线虫数量变化做观察。结果发现,接种后最开始几天内的线虫从接种点向其他部分缓慢移动,至接种主干上松脂减少时,线虫数开始增加,木块组织的带茵率变化与线虫数量变化有相似趋势,细菌和线虫的数量与病树的症状发展相关密切。细菌的优势在于其属于假单胞杆菌属。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80534.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