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年产10吨蓝莓花青素生产线设计(附件)【字数:13440】

2024-02-25 16:3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文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地区规划、气候和资源环境等因素,拟定在乳山市设计一个年产10吨蓝莓花青素工厂。经过不同技术方案的反复比较,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选取乙醇浸提、大孔树脂纯化、制片剂的路线设计工艺流程;根据生产要求设计设计产品方案,进而进行物料衡算,确定主要设备的选型;以所选设备尺寸为依据,确定生产车间面积,同时根据车间布置和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围绕主要由前处理、提纯和压片区构成的生产车间对厂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此外还估算了车间水电汽的消耗量、编制劳动力、设计污染处理方案,最后绘制总平面布置图、车间平面图、工艺流程图、单机设备图和水电汽管路图,完成蓝莓花青素工厂的设计,为建设蓝莓花青素生产工厂提供一定借鉴。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2
1.1 蓝莓栽培现状 2
1.2 蓝莓加工现状 2
2 厂址选择及总平面设计 3
2.1 厂址选择 3
2.1.1 厂址选择原则 3
2.1.2 厂址确定 3
2.2 总平面设计原则 4
2.3 蓝莓花青素工厂总平面设计 4
2.3.1 生产车间 5
2.3.2 仓库 5
2.3.3 中心试验室 6
2.3.4 化验室 6
2.3.5 其他 6
3 工艺流程设计 6
3.1 技术方案 6
3.1.1 蓝莓预处理 6
3.1.2 破碎打浆 7
3.1.3 蓝莓花青素的提取 7
3.1.4 过滤及浓缩 7
3.1.5 蓝莓花青素的纯化 7
3.1.6 浓缩干燥 7
3.1.7 蓝莓花青素片剂制备 8
3.1.8 包装、贮存 8
3.2 工艺流程 8
4 产品方案及物料衡算 9
4.1 产品方案 9
4.2 物料计算 9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5 设备选型 9
5.1 设备选择的原则 9
5.1.1 质量方面的要求 9
5.1.2 产量方面的要求 10
5.1.3 其他 10
5.2 主要设备的选型 10
5.3 设备安置 10
6 车间水、电、汽用量的估算 11
6.1 车间用水量估算 11
6.2 车间用电量估算 11
6.3 车间用汽量估算 12
7 劳动力定员 12
7.1 劳动力编制 12
7.2 劳动力人员要求 12
8 环境工程设计 13
8.1 废水处理工程 13
8.2 废气处理工程 13
8.3 废弃物处理工程 13
8.4 噪声控制工程 14
8.5 绿化工程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年产10吨蓝莓花青素生产线设计
引言
引言蓝莓(Blueberry)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是一种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主要有矮丛、半高丛、高丛和兔眼四大种类。蓝莓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寒,光照充足的地区,如北美、俄罗斯、日本、朝鲜、欧洲等,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长白山和大兴安岭等地区。随着种植技术的改良和蓝莓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以五大蓝莓产区为主的格局,即长白山产区、辽东半岛产区、胶东半岛产区、长江流域产区、和西南产区[1]。不同种类蓝莓适宜生长的环境各不相同,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多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北高丛及部分半高丛蓝莓多出现在在暖温带地区,半高丛蓝莓适宜在温带寒冷地区生长。
蓝莓中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富含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B1、C、E、氨基酸、矿物质等,此外,蓝莓果实中的花青素种类及含量也相当丰富,因此被称为“浆果之王”,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五大健康食品之一[2]。蓝莓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色素,属黄酮类物质。蓝莓中的花青素超过15种,主要为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牵牛花色素、锦葵色素和芍药色素等5种花色素[3]。蓝莓花青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酶解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4],纯化主要有大孔树脂纯化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等[5]。
研究发现,蓝莓花青素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缓解视疲劳、抑制肿瘤细胞、抗炎、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保健功能[6],在欧洲花青素含量大于24%的提取物可用于药物,德、意等国将蓝莓花青素收载于药典[7],而我国目前蓝莓花青素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的重视,蓝莓花青素将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得到更多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因此本文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和政策规划等方面出发,拟定在山东省乳山市设计年产10t的蓝莓花青素工厂;确定了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根据生产要求制定了产品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设备选型、水电汽计算和劳动定员,最后设计了工厂的环境工程以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蓝莓栽培现状
蓝莓最初在北美栽培种植,二十世纪初,美国学者通过研究蓝莓地栽培条件、杂交选种等方式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良品种,随后蓝莓栽培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国根据各自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引进优良品种的蓝莓,同时杂交选育,驯化更适合本土生长的品种。蓝莓品种的快速发展为栽培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1982年,全球蓝莓栽培面积14666 hm2,产量135870吨,2016年栽培面积增加到135338 hm2,总产量655000吨,栽培面积增长八倍,产量扩大四倍,栽培蓝莓的国家发展到近60个,形成了北美、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四大主产区。北美为全球最大蓝莓生产区,栽培面积和年产量约占全球一半,南美和欧洲占比30%左右,亚太地区产量不到8%。
我国蓝莓规模化栽培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较其他国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亚太地区蓝莓栽培生产的主要国家,截至2016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22000 hm2,产量近三万吨,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列全球第四[8]。尽管如此,我国蓝莓栽培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蓝莓栽培面积占全球16.3%,产量仅占4.3%,单位面积蓝莓产量与世界平均值仍有较大差距。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与品种有关,不同种类蓝莓的特性差异使其对栽培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我国土地面积广、区域跨度大,不同地区土壤差异很大,且气候类型多而复杂,盲目种植既影响产量和质量,也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其次我国蓝莓种植模式主要为散户栽培,多根据各自经验采用粗放式管理,栽培技术不高,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对产量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对此应加强科研院所与栽培企业、农户的合作,筛选培育出适合本地环境生长的蓝莓品种,同时借鉴北美等地区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加快精准农业的步伐,提高单位土地的产量,更好的发挥我国土地面积广阔的优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kxygc/56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