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字数:8333】
目录
1、前言 1
1.1 乌药叶研究现状 1
1.1.1 乌药叶的简介 1
1.1.2 乌药叶的功能成分的研究现状 1
1.2 植物多酚研究现状 1
1.2.1 多酚概述 1
1.2.2植物多酚的生理活性 1
1.2.3 多酚类物质的相关提取方法 2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2
1.3.1 研究目的、意义 3
1.3.2 研究内容 3
2.材料与方法 4
2.1仪器与材料 4
2.1.1材料与试剂 4
2.1.2仪器与设备 4
2.2方法 4
2.2.1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4
2.2.2乌药叶多酚提取溶剂的选择 5
2.2.3乌药叶多酚的提取方法 5
2.2.4乌药叶多酚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6
2.2.5乌药叶多酚提取的单因素试验设计 6
2.2.6乌药叶多酚提取的响应面试验设计 7
3.结果与分析 8
3.1乌药叶多酚提取溶剂的选择 8
3.2单因素试验的结果 8
3.2.1提取温度对乌药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 9
3.2.2提取时间对乌药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 10
3.2.3料液比对乌药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 11
3.2.4乙醇体积分数对乌药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 12
3.3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条件 12
3.3.1响应面分析结果 13
3.3.2因素间交互作用及响应面优化分析 14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3.3验证试验 17
4.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1、前言
1.1 乌药叶研究现状
1.1.1 乌药叶的简介
乌药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 多分布于我国华东地区,在浙江、江西、湖南、安徽和福建等地都有产出, 其中浙江省的产量位居第一, 品质最佳[1]。
1.1.2 乌药叶功能成分的研究现状
从中国药典及民间所流传的土法可得知,乌药的根部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然而,对乌药叶的应用却很少,古籍中也鲜有记载。
现代医学不断发展, 经不断研究证实在抗氧化作用方面,不仅是乌药的根部,乌药叶其实也有一定的作用[2][3]。晏润纬等[4]发现乌药具有抗菌、抗肿瘤和调节肠胃的功能。曹宁等[5]发现乌药叶具有降血脂作用。顾莉蕴等[6]发现乌药叶具有抑制肝损伤的作用。日常生活中,适量饮用乌药叶茶可有效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7]。此外,乌药叶无论内服还是外用,都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8][9]。韩昊[10]特发现乌药叶具有一定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1.2植物多酚的研究成果
1.2.1 多酚概述
在自然环境中,植物多酚的存量十分巨大,它是一种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生物学和化学方面。它的生理活性很多,可以说与各行各业都颇有关联,作为抗氧化剂,它具有天然、效果好的优点。目前在国际上,植物多酚被认为是性能最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大量的中外学者,科研人员对其抱有相当大的热情,研究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2.2植物多酚的生理活性
植物多酚中含有大量的酚羟基团,具有强烈的清除自由基功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程荻等[11]通过对茶多酚、苹果多酚和葡萄多酚的研究,发现多酚可以降低鱼糜制品的白度值及持水性和凝胶强度。谭飞等[12]研究了茶多酚的抗菌作用。多酚凭借其优秀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在化妆品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马雪颖[13]阐述了其在抗衰老、美白、防晒方面的良好发展前景。英国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喝红葡萄酒对视力有好处,米林德潘德[14]指出这是因为红葡萄酒中的一种植物多酚具有抑制眼部肌肉退化的作用。而研究发现从睡莲中提取的植物多酚可用于眼部感染、喉炎的治疗。郭爱伟等[15]研究了植物多酚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发现其具有抗DNA受损,抗肿瘤,抗肥胖等生物学功能。在医学方面,王修杰等[16]研究了植物多酚抗癌作用,发现其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另外,植物多酚还能有效降低血小板的堆积[17],预防心脑血管方面的病症。
1.2.3 多酚类物质的相关提取方法
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多酚类物质是最广为人知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普适性较好,不过也有其局限性,它的提取率不尽如人意。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投入,多酚的提取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提取方法,如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利用生物酶解来进行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运用这些新科技新方法,多酚提取更为高效。
1、超声波辅助提取
利用超声波的物理性质,对被提取物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创造出利于提取溶剂进入植物细胞的有利条件,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浸出速度大大提升,从而优化了提取性能。黄佳佳[18]等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从黑蒜中提取了黑蒜多酚,具有良好的效果。
2、生物酶解提取
生物酶解提取法是选择适合被提取材料的酶,水解细胞壁,溶出细胞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得到多酚。运用这种方法能获得更高的成分浸出率,可以减少热敏成分的损耗,而且成本较低,并不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孙露川阳等[19]使用生物酶法提取了铜藻中的褐藻多酚,比传统方法更加绿色安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kxygc/8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