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桃果实线粒体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2021-01-17 11:4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建立一套适合桃果实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体系,为桃果实蛋白质组学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以霞晖8号桃果实为实验材料,分别比较了不同蛋白提取方法,不同上样量以及不同pH范围IPG胶条对2-DE图谱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结合酚抽法提取桃果实线粒体中的蛋白质,采用IPG胶条pH5-8、蛋白质的上样量为1200μg、考马斯亮蓝G-250胶体考染法进行染色。在此条件下进行桃果实线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可获得重复性好、 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试验材料 2
1.1.1 材料2
1.1.2 试剂2
1.1.3 仪器2
1.2 线粒体的分离和纯化 2
1.3 线粒体蛋白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 2
1.3.1 苯酚/醋酸铵甲醇法2
1.3.2 TCA/丙酮沉淀法2
1.3.3 线粒体蛋白测定3
1.4 双向电泳3
1.5 染色方法4
1.6 凝胶扫描与图像分析4
2 结果与分析4
2.1 不同染色方法对2DE效果的影响4
2.2 不同提取方法对蛋白质产量和2DE效果的影响4
2.3 第一向等电聚焦pH范围对2DE效果的影响4
2.4 蛋白质上样量对2DE 效果的影响4
3 讨论 5
3.1 染色方法5
3.2 蛋白质提取方法5
3.3 IPG胶条pH范围6
3.4 上样量的选择6
4 结语7
致谢7
参考文献7
桃果实线粒体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引言
引言
蛋白质组(Proteome)是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即生物物种、个体、器官、组织、细胞乃至体液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特定的时刻全部蛋白质表达的图谱[1]。如今,蛋白质组学已经开始应用于植物亚细胞器领域,尤其是线粒体细胞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重点研究细胞器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样品细胞器蛋白的表达差异、蛋白修饰等[2]。
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作为蛋白质组学三大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是目前惟一能同时将上千种蛋白质分离和展示的方法,也是分析复杂组分蛋白质分辨率最高的工具[3]。由于植物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如色素、淀粉、多糖、多酚、单宁和有机酸类等大量干扰性物质,给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增加了困难,因而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早期主要集中于拟南芥[4]、水稻[5]、小麦[6]、玉米[7]等传统模式作物。近年来,随着蛋白质提取技术的改进,双向电泳技术在桃[8]、草莓[9]、柑橘[10]、西红柿[11] 、生菜[12] 、发菜[13]等水果蔬菜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研究桃果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学,对从分子层面深入揭示桃果品质劣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以桃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不同上样量及不同pH范围IPG胶条对2DE图谱的影响,以期探索出一种适合桃果实线粒体蛋白质组分析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桃果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材料 实验采用的水蜜桃果实(品种:霞晖8号)于2014年8月采自江苏省农科院桃园,采后充分散去田间热后,选择果形整齐、大小均匀一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且成熟度一致的果实迅速用液氮冷冻,保存于 70 ℃ 冰箱备用。
1.1.2 试剂 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EGTA)、苯甲基磺酰氟(PMSF)、固化pH梯度干胶条(IPG)、两性电解质(BioLyte)、二硫苏糖醇(DTT)、碘代乙酰胺(IAA)、丙烯酰胺(Arc)、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二甲氨基丙磺酸(CHAPS)、低熔点琼脂糖(LMP)、考马斯亮蓝G250等:购自美国BioRad公司;三氯乙酸(TCA)、丙酮、尿素(Urea)、硫脲(Thiourea)、甘氨酸(Glycine)、β巯基乙醇(βMe)、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矿物油、过硫酸铵(Aps)、四甲基乙二胺(TEMED)、Tris平衡酚、牛血清蛋白(BSA)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1.1.3 仪器 高速冷冻离心机:GL20GⅡ,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微量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FRESCO 17 Thermo电子公司;等电聚焦仪:Protean IEF System ,美国BioRad公司;高重复性高通量大型垂直电泳槽:EttanDALTTwelveGE061TY7119GEHealthcare,美国BioRad公司;ImageScannerⅢ扫描仪(28907607GEHealthcare美国)。
1.2 线粒体的分离和纯化
参照Qin等[14]的方法稍加修正,是匀浆磨碎细胞。然后进行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差速离心包括低速去除大分子杂质、高速沉淀线粒体,进行线粒体的分离。先将匀浆液在3000g下离心15min,取上清,然后在14000g下离心30min,取沉淀部分,得到粗提后的线粒体。将线粒体用重悬液重悬,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密度梯度离心的介质用percoll细胞分离液,分别用8%、28%、40%三个浓度梯度,80000g离心1h,进行线粒体的纯化,纯化后的线粒体会停留在28%和40%的分阶层。收集28%和40%分解层的线粒体,用洗涤液洗涤,去掉percoll,18000g离心20min,收集线粒体沉淀。
1.3 线粒体蛋白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
1.3.1 苯酚/醋酸铵甲醇法 参照Zhang等[15]方法用酚抽法提取线粒体蛋白,将提取后的线粒体用线粒体裂解裂解2h,加入2倍体积的Tris平衡酚,提取蛋白2h,14000g离心,收集酚相。加入4倍的丙酮,20℃静置过夜,沉淀蛋白。10000个离心30min,分别用预冷的甲醇和丙酮各洗蛋白两次。4℃干燥,挥发丙酮。20℃保存备用。
1.3.2 TCA/ 丙酮沉淀法 根据Wang等[16]方法并加以改进:将样品用液氮在研钵中研磨成粉。然后分别加入 20mL20℃预冷的体积分数10% TCA/ 丙酮、0.1 mol/L 乙酸铵甲醇、体积分数80%丙酮清洗并沉淀,并于10 000 g离心30 min,去掉上清,收集沉淀,最后置于4℃下干燥。向干燥好沉淀中按先后顺序加入2倍体积pH为7.8 Tris平衡酚及SDS混合液(体积比为1∶1),充分振荡,混匀,10000 g,4 ℃下离心30 min,上层为酚相,中间白色物质为杂质,下层为水相。回收酚相,加入3倍体积预冷丙酮,充分混匀,20℃下过夜培养,沉淀蛋白。沉淀分别用预冷的甲醇和体积分数80%丙酮冲洗1次,4℃下干燥后置于20℃保存备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zlyaq/4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