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生产线设计【字数:10248】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厂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2
1.1厂址选择分析 2
1.1.1交通运输便利2
1.1.2人才资源充足2
1.1.3自然条件优越2
1.2工厂平面设计2
1.2.1分布说明2
2设计范围及依据3
2.1设计方案 3
2.2设计依据 3
2.2.1产品品种 3
2.2.2产品规格3
2.2.3生产方案3
2.2.4法规规范3
3工艺流程3
3.1工艺流程 3
3.2技术要点 3
3.2.1原辅料验收 3
3.2.2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常用原料配比 3
3.2.3原料混合 3
3.2.4拌料 3
3.2.5恒温搅拌 3
3.2.6冷却 3
3.2.7脱气 4
3.2.8涂布 4
3.2.9干燥 4
3.2.10回软揭膜 4
3.2.11包装 4
3.3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基本性能测定 4
3.3.1抗菌性能测定 4
3.3.2力学性能测定 4
3.3.3透气性能测定 4
3.3.4扫描电镜 4
4物料衡算4
5设备选型5
5.1设备选型原则 5
5.2拌粉机 5
5.3恒温拌料机 5
5.4冷却塔 5
5.5压力过滤器 5
5.6真空脱气机 5
5.7涂布机 6
5.8带式干燥机 6
5.9蒸汽锅 6
5.10自动装袋机 7
6车间设计 6
6.1拌料车间6
6.1.1车间布局6
6.1.2车间尺寸 6
6.2冷却车间6
6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2.1车间布局6
6.2.2车间尺寸 6
6.3过滤脱气车间6
6.3.1车间布局6
6.3.2车间尺寸 6
6.4涂布车间7
6.4.1车间布局7
6.4.2车间尺寸 7
6.5回软消毒车间7
6.5.1车间布局7
6.5.2车间尺寸 7
6.6包装车间7
6.6.1车间布局7
6.6.2车间尺寸 7
6.7贮藏库7
6.7.1原料仓库7
6.7.2辅料储存间 7
6.7.3包装材料库 7
6.7.4成品库 7
6.8实验室7
6.9清洁工具间8
6.10卫生设施8
6.11总平面设计8
7劳动定员8
7.1生产人员定员8
7.2非生产人员定员 9
8水电量计算9
8.1用水量计算9
8.1.1设备用水 9
8.1.2清洁用水9
8.1.3拌料用水10
8.1.4用水总量估算10
8.2用电量计算10
8.2.1照明用电10
8.2.2设备用电 10
8.2.3用电总量估算10
9技术经济分析10
9.1支出成本计算10
9.2年产值计算 11
9.3纳税额计算11
9.4计算成本回收期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 总平面图13
附录 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生产工艺流程图14
附录 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15
附录 生产车间水电气管路图16
附录 拌料机设备图17
附录 涂布机设备图18
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生产线设计
摘 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食品工业的发展,可食膜的发展已经从理论研究过渡到研发应用,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由于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对食品和环境无毒无污染、绿色安全,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或食用,备受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有多种工艺,本文将以通过添加卡拉胶和甘油的主流方式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本文拟设计年产1000万卷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生产流水线,利用现有的原料配比,优化工艺与条件,开发出自动化程度高的工艺流程。本文的设计包括总平面设计、产品方案的计算、工艺流程图确定以及水电用量计算等,通过物料衡算以及设备处理能力,选择了适当的设备及数量,并计算了车间的水电用量,同时根据自动化程度水平进行了劳动力计算。
引言
伴随着食品包装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几年来,包装其本身或废弃物已经对人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提倡使用可降解包装的今天,人们对绿色、无毒、安全的包装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开发环保型绿色包装材料成为了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以脂肪、蛋白质、多糖等天然可食用物质为原料的可食性包装,其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或交联形成的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薄膜[1],采用涂布、浸泡、喷洒等多种形式包裹食品,可阻止或有效减少气体、水分、溶质等食品内部物质的迁移,并对食品起到保护作用。具有可降解、环保、绿色、无毒害等诸多优点[2,3]。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大豆是我国普遍栽种的农作物之一,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是一种十分丰富的蛋白质资源。而开发研究植物蛋白,特别是大豆蛋白质的新用途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方向。大豆分离蛋白(SPI)是蛋白含量在90%以上的大豆蛋白,其营养价值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在面制品、肉制品、膜制品中应用广泛[4],由于其分子中存在大量的氢键、疏水键和离子键等作用[5],使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阻气性能,但其机械强度较差[68]。因此,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基材,向其中添加辅料,如李帅等人向其中添加了壳聚糖[5]、陈珊珊向其中加入葵花籽壳纳米纤维素[9]、或如姜燕等人在其中添加了甘油[10]以提高可食膜的机械性能及阻湿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zlyaq/60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