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乳酸菌豆腐消化特性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2021-06-03 20:5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乳酸菌豆腐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豆乳所制成的一种质地类似于常见布丁的新型发酵豆制品。本文通过对豆浆以及经乳酸菌发酵后的豆腐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对其消化特性进行测定,对比分析豆浆与乳酸菌豆腐的消化后蛋白、肽以及氨基酸的差异以及经过消化后其pH、粒径、显微结构的改变,同时测定其经消化完成后对人体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消化后,豆浆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略小于布丁,但豆浆中肽含量更高。另外,乳酸菌豆腐对有益菌的促进和有害菌的抑制作用比豆浆要好。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绪论3
1 材料与方法4
1.1 材料 4
1.1.1实验菌株4
1.1.2试剂4
1.1.3实验探针4
1.1.4主要仪器设备5
1.2 实验方法 5
1.2.1豆乳布丁样品制备5
1.2.2 体外模拟消化5
1.2.3 pH及可溶性蛋白测定5
1.2.4粒径分析5
1.2.5显微结构6
1.2.6 SDSPAGE电泳6
1.2.7肽含量测定6
1.2.8游离氨基酸含量6
1.2.9 体外厌氧粪样混合培养6
1.2.10 体外厌氧发酵6
1.2.11 FISH法菌体计数6
1.2.12 统计分析7
2 结果与分析 7
2.1 pH及可溶性蛋白7
2.2粒径分析8
2.3显微结构9
2.4 SDSPAGE电泳10
2.5肽含量11
2.6游离氨基酸含量11
2.7荧光显微镜拍摄照片11
2.8不同豆乳组分对肠道菌群作用的差异12
2.9肠道内各菌群比的变化15
2.10肠道内益生指数的比较17
3讨论 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乳酸菌豆腐消化特性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引言
绪论
作为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和植物蛋白来源,大豆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并且其在食品方面的较早运用已有多种分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出大豆的重要地位。经过乳酸菌发酵后的乳酸菌豆腐,更细腻、润滑,消除了大豆的豆腥味,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乳酸菌豆腐中含有的乳酸菌能抑制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保护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1]。
本次实验研究的乳酸菌豆腐是采用植物乳杆菌B16进行发酵。植物乳杆菌能够定植于肠道发挥益生作用[2] ,通过代谢可以产生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代谢产物,像有机酸,细菌素,过氧化氢,双乙酰,以及胞外多糖,多肽等[3]。前者有改善宿主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水平,抑制肿瘤细胞,防止乳糖不耐症,调节钙,磷吸收的作用,胞外多糖更是具有抑菌,消炎,抗癌,降血脂,吸附重金属等重要功能[4]。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一个被遗忘的“功能器官”。肠道菌群在维持机体的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于菌种的多样性、菌群结构的稳定性和微生态的平衡性[5]。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中有30%80%不可运用传统微生物培养的方法获得,仅利用分子学才能探测到它们,因此应用分子生物学,可以极大提高对肠道细菌的分离判定准确度,对探究人体消化道的生物多样性及益生元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常用的分子学手段包括16S 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近年,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大豆及其制品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得乳酸菌豆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风味口感良好,乳酸菌豆腐产品的市场一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本文主要对比豆浆与乳酸菌豆腐的消化特性的不同,并测定其经过消化完成后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为乳酸菌发酵大豆制品的开发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1.1.1 实验菌株
植物乳杆菌 B16: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1.2 试剂
胃蛋白酶(P7125100G)、胃粘液素(M2378100G)、胰液素(P7545100G)、胆盐(4830550GF)、福林酚试剂(F9252500ML):美国SigmaAldrich有限公司
三氯乙酸、氯化钾、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钾、六水合氯化镁、碳酸铵、碳酸钠、氯化钠、浓盐酸、酪氨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1.3 实验探针
荧光染料DAPI进行全细胞染色用于计量菌体总数,DAPI发射波长为470 nm,在350 nm处激发,在显微镜下呈蓝色;FISH专用16S rRNA寡核苷酸探针用于测定特定菌群,经上海生工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得到,在序列5’端接荧光集团吲哚二羧菁(Cy3)。Cy3发射波长570 nm,在552 nm处激发,显微镜下呈红色荧光。如表51为探针名称、靶细菌种/属以及探针序列(5’→3’):
表1 16S rRNA探针的靶细菌种属和探针序列
探针名称
靶细菌种/属
探针序列(5’→3’)
Bif 164
Bifidobacterium spp. 双歧杆菌属
CATCCGGCATTACCACCC
Bac 303
BacteroidesPrevotella group
拟杆菌普雷沃勒氏属
CCAATGTGGGGGACCTT
His 150
Clostridium histolyticum group(clusters ⅠandⅡ)溶组织梭状菌属
TTATGCGGTATTAATA T(C/T)CCTT
Lab 158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zlyaq/67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