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浅析如何演唱theprayer(附件)【字数:4290】

2023-02-19 07:3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到了毕业季。上学期的毕业音乐会《音为青春》仿佛昨日一般,同学们辛勤排练的样子还浮现在我眼前。在《音为青春》中,我与班上的同学陈旺仔一起演唱了一首艺术歌曲《The prayer》。这首歌曲我先前并未了解过,所以初次模唱时还出现过各种问题,然而当我深入了解之后,才慢慢发掘了这首歌的内涵和情感。这首歌包含了流行音乐和声乐技巧,对于我们这种平时爱尝试各种风格的歌曲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一个机遇。
目 录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写作提纲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1
1.2课题研究的写作提纲 1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2
2.1《The prayer》作品赏析2
2.2演唱的情感和方法技巧 2
2.3 与对唱者的舞台配合 3
2.4 演出总结 4
结束语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写作提纲
1.1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毕业音乐会《音为青春》中,我有幸与班级同学陈旺仔一起演唱歌曲《The prayer》, 这是一首声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歌曲,我演唱的是英语的部分,而陈旺仔则演唱意大利语部分。这首歌虽然不能代表我大学所学的全部,但也算是一个缩影。于我而言,大学四年虽然主要学习声乐,但对于流行乐也颇有研究,所以分析起这样的一首作品也得心应手。这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把四年所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
1.2课题研究的写作提纲
在这篇课题研究中,我将通过以下几点来完成我的研究:(1)《The prayer》作品赏析,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特点;(2)《The prayer》演唱方法与技巧,如何把这样一首歌完整地诠释出来;(3)与对唱者的舞台配合,怎样和对唱者融入情境;(4)总结此次演出。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内容
2.1《The prayer》作品赏析
1998年,Celine Dion的歌曲《The Prayer》曾经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1999年获得金球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还提名学院奖、2000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年格莱美流行合作奖。这首歌是Celine为儿童动画电影 《Quest for Camelot》(中文:寻找卡米洛城) 录制的,演唱了Kayley的妈妈Juliana的一部分。这部电影由 Warner Bros出品,写的是一个年轻女孩Kayley 想成为卡米洛城的圆桌骑士,而Garrett是一个瞎眼的青年人,喜欢孤独,他们一起去寻找亚瑟王的神剑的故事。
1998年,《The prayer》收录在Celine的圣诞专辑《These are special times》中,和盲人歌手Andrea Bocellihe合作,是Celine第二单曲,全球销量逾千万。这首歌由David Foster等4人创作,David Foster等3人制作。这首歌有很多版本,包括Josh Groban和Charlotte Church 合作,2002年世界儿童日、2008年Celine的CBS TV 专题Thats Just the Woman,和Josh Graban现场合作等等,然而最最出众的还是Celine Dion 和Andrea Bocellihe的现场版本。最开始是我很困惑,为什么要用这样语言交错的方式来演绎,后来,我懂得了,对于上帝的祈祷,对于世界和平的期望,是不分种族不分地域的。
这首歌是流行音乐与声乐的碰撞,所以单从声乐或单从流行音乐都不足以囊括它的全部内涵。Celine Dion是当之无愧的流行乐天后,歌曲以抒情为主,以情带声,张弛有力,而Andrea则是男高音的代表人物,气息雄浑深厚。所以这样一首作品通过这样的演唱方式来诠释是再好不过的了。
歌曲一开始是一段舒缓的小提琴,然后是Celine Dion平稳的轻唱,每一小句后,都有相应的钢琴旋律,像是琴和人在交谈,互说心事,一句一句,层层递进。紧接着由Andrea开始用意大利语将情景带到歌曲中,意大利语与英语穿插演唱,这部分旋律性不强,有祈祷的感觉。并且因为语言不同,所以两人这时候并非是对唱,而是唱给观众们听的,表达出了对于世界的祈祷。渐渐地,演唱进行到了高潮部分,两人合唱意大利语歌词。与其他各歌曲不同的是,这段高潮并非一上来就是气势恢宏,而是和前面部分一样循序渐进,慢慢地将情感大声地释放出来,所以更加能够震撼人心,让人回味。最后到了结尾,Celine Dion和Andrea一个长音后,所有音乐停顿了一秒,仿佛时间定格,最后一句“Sento che ci salver a ”(将拯救我们)传达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信仰随着尾音越飞越远。
2.2演唱的情感和方法技巧
首先我认为演唱这样一首歌一定要注重情感的表达,情感在音乐作品中起了很大作用,因为最初音乐的发明本身就是用来记录情感的。如劳动号子、乐府歌、乐舞歌等等。「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又说:「乐者,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嘽以缓」。歌者基于自身的经历,将自己的感情倾注于一首音乐作品中,闻着也都能随着歌者感受那些伤心或快乐的心情。所以,要想好好演绎这首《The prayer》,就必须感受当时Celine Dion演唱时的背景与情绪。在这首歌曲中,pray(祈祷)一词贯穿了整首歌的意境,因此,不管声音如何,都应该要怀着庄严的,神圣的祈祷的心情去歌唱。
但无论我们的分析得多么客观,研究得多么科学,也还是将自己的内心意愿强加到作品上。音乐作品创作的本质和源头在于作者本人,作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创作过程注入到作品。然而这么多版本的《The pr》,这么多歌者演绎,但始终很难接近原作者,这就在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每个人的经历也不同,对于事情所表现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很难表达出Celine Dion演唱时候的心境。如果不了解作者真正的心情,就会造成表演上的不准确,这是每个演唱者都不想见到的。所以在投入情感时,我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想象力与观察力和感受力互为相关,在观察之余,发挥合理的想象力,加以全面的感受对象的世界,是我们惯用的方式。而当没有直接的观察对象时,或歌词中并无具体的情感内容,则需要我们运用想象力,甚至幻想,在脑中形成一个新的形象或者营造一个虚幻的环境。在这首《The prayer》中,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庄严的教堂,虔诚的教徒,充满悲剧的世界以及声嘶力竭的呼唤。虽然这首歌不是气势磅礴,但表现的思想却满的要溢出来。所谓,表演者演出十分,观众只能感受七八成,而要让观众感受十成,那么表演者就要演出十二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178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