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加强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意义及作用

2020-05-28 19:1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医学生作为祖国医学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医学生顺利开展医务工作.有利于降低医患矛盾.有利于医校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因此,加强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来加强医学生道德品质的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理论教育;另一方面,要通过校内校外.院内院外等多种途径来加强医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养成.关键字:医学生;道德品质;理论教育;实践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除了改革相关体制机制,还要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学生承担健康中国重任,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实操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更需要具有人文关怀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人无德则不立,医无德则不仁.医学生具备高尚的医德是成为医生的基础,也是从事医疗行业的关键.1医学生应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优秀的道德素质对于医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精神上强,才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1].青年的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是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人生前景光明的基础.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的栋梁;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承担者.建设者.享用者.优秀道德素质是青年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也是必备的素质.1.1医学生应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医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是细心的态度.敬业精神.誓言意识."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2].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与工作,以一名合格医生的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医学生具备细心.耐心的服务态度.医学生对待工作尽职尽责,极端负责是对生命的尊重."救死扶伤,此乃医者天职,必重医德而守原则"[3].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挽救生命是医生的职责,具备良好的个人思想品德和严谨的职业道德是从医的根本.其次,医学生热情对待患者.为患者服务是医生的宗旨,患者希望医生,解除病痛.重获健康.作为医生应该仁爱真诚.诚信热忱,不贪钱财.不畏人言,恪守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最后,医学生应牢记誓言.不忘初心,勿忘入学誓言:"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4]1.2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医生治病救人的基础,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基础.医生特殊的身份.承担的责任.巨大的压力,要求医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坚强是一种道德力量,是人们最大的.真正的光荣战功"[5].应该培养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医学生应具备积极探索.善于思考,自我省察.严格自律.友善正直.敢于担当的道德品质.医学生要树立高度责任心,加强知情意行的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实践能力,做一名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医学青年.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是社会的要求.医学生不仅在职业道德领域救死扶伤,而且在其他领域中也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在公共生活领域,医学生是高尚精神的代表,遵守公共行为准则.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树立美好.正面的榜样;在婚恋家庭生活领域,医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家庭观.在家庭,医学生应尊老爱幼.男女平等.互敬互爱.互谅互让,承担家庭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医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不断健全人格.完善道德品质.1.3医学生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承担治病救人的责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医学生的基本素质,是作为新时代医学生彰显报国情怀的体现,更是行医救人必不可少的素质.进入新时代,面临人口老龄化现状,优质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导致医生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求医学生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工作态度.2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意义医生良好道德品质可正面引导.教育患者,调解矛盾.化解分歧,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构造和谐社会.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不仅有利于医务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减少医患矛盾及改善医患关系,更有利于医校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培养优秀医务工作者.2.1有利于医学生顺利开展医务工作开展医务工作锻炼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医学生的工作经验,为培养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定基础.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无法开展各项医务工作,也无法从事医务相关工作,是祖国医疗事业的危害.良好道德品质是医学生开展医务工作的关键,是新时代社会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缺乏良好道德品质,就无法站到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无法站在公序良俗的视角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有助于医学生独立开展医务工作,规划医学生的职业生涯.2.2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升级,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培养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以期降低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患者就医需求无法满足.医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相关医疗技术的落后等多种原因,导致恶性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需要各方的积极努力:对于患者来讲,应提升就医群众个人的道德素质;对于院方来讲,医院应加强安保.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改进不合理的医疗制度;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讲,应培养共情能力并养成优秀的道德素质.医学生思考患者的需求,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增强职业道德品质.医学生要具备安抚患者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解决争端.化解危机.医学生产生的道德行为是缓和双方矛盾.稳定态势的关键.因此,医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医患矛盾的降低,减少恶性医疗事件的发生.2.3有利于医校形成良好校园风气医校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高等院校,是承载校园文化的载体.第一,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即这种影响从总体上讲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有助于学生避免和减少成长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曲折性,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6].同辈群体的影响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是独特而相互欣赏的.第二,学生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制约校园文化发展.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同学形成充满道德情感团体;充满道德情感的团体形成道德意志坚定的班集体;道德意志坚定的班集体形成院校良好道德风尚;催生各种道德行为,形成健康.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孕育独特的校园文化和积极的校园风气."学生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中,就会不自觉地受到这一氛围影响,使自己的情操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人格得到塑造"[7].3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的措施培养高尚品质的医学生是高校的使命.社会的要求.家庭的期望.医者仁心,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医学生拥有精湛的医术.高尚的道德,德才兼备能够担当职业职责和光荣使命.学校高度重视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国家输送优秀的医疗工作者和国家栋梁.因此,培养优秀品质的医学生,需要加强医学生理论学习和医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养成.3.1加强医学生道德品质的理论教育医校加强医学生道德品质的理论教育.用道德理论武装人.用高尚情操激励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人.首先,对于学校来讲,第一,要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习总书记要求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进课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宣扬真善美的力量,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第二,注意专业课与文化课的融合.文化课有利于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优秀品德的医生.专业课教学和文化课教学相互配合,医学生感受医学的人文关怀,引导医学生形成道德情感及意志;第三,要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职业道德理论教育,良好道德品质熔铸医学生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家庭方面,家庭不是进行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第一,家长教育子女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优秀的品质.良好的道德素质是立身之本,对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第二,家长纠正子女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产生严重的后果,不利于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社会方面,社会是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途径.第一,社会相关部门加强道德品质理论教育的宣传.理论教育无法成为自觉的行动.理论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才能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第二,社会相关部门建立医生不良道德品质系统.建立医生不良道德品质系统是提高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举措.3.2加强医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养成道德品质的实践养成需要持久的实践锻炼.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加强医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学校方面,开展校园道德实践活动."搞活校内课余文化活动,比如围绕医患关系的情景表演和道德讨论会.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演讲比赛.有专业特色的文化节.党员医学生的"两学一做"知识竞赛等[8].社会方面,开展道德践行活动.通过医院实习.参加社区医疗服务.开展免费义诊.争当医务志愿者等实践活动,医学生了解医者的真谛,激发医学生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仰.家庭方面,医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实基础.医学生帮助治疗常见疾病,讲解常见医学知识,宣传预防疾病方法.医学生家庭实践激发医学生服务患者的意识,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医学生历经学校,家庭,社会的实践锻炼活动,有利于道德品质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提高.工作经验的积累,为成为合格医生打下实践基础.国家重视医学生的素质的提高.业务的发展,积极改革医学生的培养路径,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医学生是医学发展的未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医学生对于医学事业发展.人民医疗水平的提高.国家健康战略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2]中宣部宣教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5.[3]顾靖远着,吴少祯编,袁久林校.顾松园医镜[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6.[4]国家教委高教司[1991]106号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BB%E5%AD%A6%E7%94%9F%E8%AA%93%E8%A8%80/10917537fr=aladdin.[5]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6.[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2.[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2.[8]冯巧玲.医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性路径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3):27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2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