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小儿哮咳应用腧穴拔罐治疗的效果

2020-05-28 19:1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哮咳”为全国着名老中医王烈[1]教授命名的病症,西医称之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但临床无明显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肺部影像学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很容易被误诊.漏诊,咳嗽病程长,用药时间久,给患儿的生活及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2].作者在运用解痉降逆,固本止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咳中药方剂(验方哮咳饮)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腧穴拔罐疗法,治疗30例小儿哮咳(发作期)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5年8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部儿科就诊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中医辨证为哮咳(发作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5~10.0岁;病程1.2~6.0个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8~11.0岁,病程1.4~5.5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根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儿科学;西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进行诊断.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给予王烈教授经验方哮咳饮(苏子.地龙.前胡.杏仁.桃仁.冬瓜子.莱菔子.芦根.白屈菜.贝母.射干.挂金灯)口服.根据患儿不同年龄,选取相应的剂量.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腧穴拔罐疗法,选取穴位:定喘.肺腧.膈腧.每隔2d操作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1.4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观察两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疗效.治愈:治疗1周内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好转:治疗1周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1周内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咳嗽症状较治疗前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咳嗽缓解.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59,P<0.05).见表2.3讨论3.1中医学对小儿哮咳”的命名王烈教授将小儿临床上咳嗽病程长,易出现反复的慢性咳嗽病症命名为哮咳,与西医临床中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对应.关于该病的命名,首见于1984年王烈教授所着婴童哮论一书,王教授认为此种慢性咳嗽病症,在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上与哮喘相似,但在临床症状上又不同于哮喘,无哮鸣.气促,而是只咳.不喘.无哮,反复发作为主,且以哮论治”有效,久咳不愈成哮.王烈教授的哮咳命名及以哮论治”乃国内儿科首创.现代医学关于本病的认识晚于哮咳,在1992年将此种咳嗽命名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哮喘协作组在2008年上海召开的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哮咳”的病名,并确定其归属哮喘范畴.3.2中医学对小儿哮咳”病因.病机的认识王教授认为哮咳”虽无哮鸣之状,但病因与哮喘相似,临床中用治哮喘的方法对此种咳嗽进行试验性治疗,效果显着,可知其与哮喘相关,故首倡哮咳”病名.王教授认为该病病位在肺,与脾之运化,肾之气化功能有关.依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不足,功能紊乱,则水液代谢失常,津聚成痰;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利,血行不畅必定有瘀.体内伏痰每遇外感风邪.饮食失节.劳累过度.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所动,以致痰瘀交结,阻于气道,痰随气升,气因痰阻,搏结气道,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咳而不已.3.3腧穴拔罐治疗哮咳机理腧穴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3].是物理疗法中最有效的疗法之一,患儿同样适用.拔罐疗法治疗小儿哮咳(发作期),选取定喘穴.肺俞穴.膈俞穴.定喘穴:定喘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具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之功.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肺之背俞穴.主治咳嗽.气喘.咯血等肺部疾病.针灸资生经言哮喘,按其肺俞穴.”膈俞穴位于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八会穴之血会,位于在背部.主治呃逆.气喘等证.上述诸穴相配意在解痉定喘,降逆止咳.综上所述,腧穴拔罐疗法治疗小儿哮咳(发作期),辨证取穴,效果明显,且创伤小.见效快.费用低,有很好的现实需求,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王烈.婴童哮论.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3.[2]冯晓纯,孙丽平,王增玲.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三期论治.吉林中医药,2006,26(9):34-35.[3]石雪敏.(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1-7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2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