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论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角色塑造

2021-01-20 09:4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普契尼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著名的歌剧家。普契尼以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为其创作理念,其歌剧中以表现那些当时生存在底层生活状态下的女性最为经典。笔者将着重研究《蝴蝶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巧巧桑,以其人物形象为出发点,全面剖析巧巧桑的戏剧形象以及音乐形象。通过研究可以使喜爱本作品的演唱者更加深入的理解巧巧桑这一人物形象,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更多的灵感,为二度创造咏叹调提供更好的依据和标准。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歌剧《蝴蝶夫人》的诞生1
(一)由小说到歌剧2
(二)剧情梗概和创作背景2
二、巧巧桑的人物性格分析3
(一)巧巧桑的人物介绍3
(二)巧巧桑的人物性格特点形成3
三、巧巧桑的音乐形象塑造4
(一)巧巧桑的音乐主题4
(二)巧巧桑的性格心理发展在音乐中的体现4
四、巧巧桑角色的二度创作5
(一)表演方面5
(二)演唱方面5
(三)语言方面5
结语6
致谢7
参考文献8
论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角色塑造
引言
歌剧《蝴蝶夫人》在100多年前进行第一次演出,迄今为止,它仍然是歌剧史上最经典的作品,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之上。[1]本部作品不论是对歌剧的理论家还是歌剧演唱者来说都是乐于去研究和塑造的对象,《蝴蝶夫人》这部经典之作成为世界各地许多歌剧院的保留剧目,而且曾被再度创作成多个电影版本的歌剧,至今,一直受到歌剧爱好者的好评。[2]笔者通过对巧巧桑的人物性格分析、音乐形象塑造以及人物形象的二度创作为研究方向,以此更深层次的探析这一经典人物形象。帮助普契尼的歌剧爱好者更加深刻理性的认识理解《蝴蝶夫人》这部歌剧中的女性人物。
一、歌剧《蝴蝶夫人》的诞生
(一)由小说到歌剧
歌剧《蝴蝶夫人》的由来是由一部著名的小说同名改编而来,该小说是由约翰卢瑟朗于1898年创作而成,普契尼从这本书里找到了创作灵感并由此创作出这一经典之作。[3]作家约翰卢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瑟朗热衷于日本文化,在其生涯中创作了数部以日本社会为背景的剧本和小说。然而,这本小说在杂志上刊登一段时间之后,其版权就被美国戏剧导演大卫贝拉斯科所得。小说一出版就深受观众的欢迎,于是导演大卫贝拉斯科将其改编成话剧。普契尼是在伦敦的剧场第一次感受到《蝴蝶夫人》剧中人物的魅力,并产生了创造源自东方的悲剧女性人物巧巧桑的热情。并且,这部剧中的故事情节对于擅长异国情调的艺术风格的普契尼来说非常契合,在创作期间,普契尼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日本民间的音乐素材和日本民歌以便能更深刻的给听众展现其中的日本文化特色。
普契尼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蝴蝶夫人》这部歌剧的前期准备工作,于1901年首先开始对其进行谱曲,并和其创作伙伴伊利卡和贾科萨一起进行创作。总共用了大约四年时间,巨作《蝴蝶夫人》歌剧版本终于完稿。[4]普契尼在创作该作品的四年过程是非常坎坷的,在这期间,他遭遇了一次车祸,车祸导致他终身残疾,这些灾难导致普契尼不得不在卧室里进行创作。
歌剧《蝴蝶夫人》首演于米兰。当时米兰的听众对这次演出并不买账,他们对剧中的一些异域的布景、配乐没有表现出好感,对于长篇幅的第二幕更是表示不能接受,有些普契尼的竞争者更是借机从中作梗,所以这场演出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在这种重重重压和质疑声中,普契尼并没有向世俗的眼光妥协,他坚信《蝴蝶夫人》这部作品是自己创作的歌剧中最有感情和表现力的,并且,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部作品会风靡世界。在首演结束的三个月里,普契尼听从了好友卡斯卡尼尼的建议,重新创作了歌剧的第二幕剧,采用分割的方式进行了再创作,即将第二幕一分为二,并且通过增加间奏曲的方式来增加歌剧的连贯性,同时,也修改了其相应的唱段。经过普契尼修改后的《蝴蝶夫人》一扫之前的失败,在修改之后的第一次演出中就获得了成功。[5]此番成功演出之后,《蝴蝶夫人》相继在世界的各大剧场中受到很高的评价,由此也被公认为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
(二)剧情梗概和创作背景
《蝴蝶夫人》的背景选自日本题材,在剧中,男女主人公生长在东西方,由于名族爱情观存在的巨大差异,最终酿成了一场避免不了的悲剧。当美国的军官平克尔顿来到日本之后,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善良美丽的巧巧桑,随后两人坠入爱河,并在海边建立了共同的爱巢。三个月后,平克尔顿接到祖国的命令回国。然而他却一去不复返。不久之后,平克尔顿带着他的美国妻子出现在她的面前,并要求带走她的儿子。得知真相的她难以接受,她觉得一切都该结束了。这残酷的事实摧毁了她的意念,令她悲痛欲绝,她选择用自杀结束这一切。歌剧的最终也以十分悲伤的格调谢幕。
《蝴蝶夫人》是一部现实主义歌剧。[6]意大利在经历一系列的坎坷最后取得国家统一以后,政局依然是动荡不安。那时整个意大利社会经常会发生各种骚乱,政府存在严重的贪污受贿,普通民众生活贫苦,整个国家的经济收到了严重的破坏,正是由于这些现实原因势必会对现实主义艺术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影响其顺利发展。现实主义歌剧在普契尼创作生涯结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常把诠释对象放在普通人或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身上描写他们的苦难的生活和精神世界。[7]普契尼利用他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法来刻画歌剧中存在的小人物,描述这些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普契尼常常加入一些其他国家的风格的音乐来保持整个歌剧的鲜明特色,普契尼在歌剧中优美的歌曲和旋律以及他所体现的现实主义风格对后人在歌剧创作上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8]
二、巧巧桑的人物性格分析
我们从歌剧中人物出身这个角度来看,女主人公巧巧桑出生在没落的贵族之家,她还曾经做过艺妓,这样的环境使得巧巧桑形成了坚强独立的个性。巧巧桑经历了从一个纯真的姑娘到一个绝望的母亲的过程,其内心经历了从对爱情、生活美好期盼到最后被抛弃的过程,情绪波动非常明显。从本身的出身和身世上来说,她是自卑的,是没有自信的。在爱情来临的时候,她又是充满激情的,希望得到属于自己幸福的普通女人。而在爱情破灭时,她不能面对爱人的背叛,却也衷心祝福他的选择,伤心欲绝的她选择自刎来结束这一切。这一切的性格变换都源于她内心的脆弱以及她与生俱来的自卑。这样一个性格突出人物,剧中普契尼也将每个状态下的她刻画的非常生动清晰。
(一)巧巧桑的人物介绍
巧巧桑是意大利著名作家普契尼的著作《蝴蝶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剧中描述了一位日本少女为了爱情,告别了原来靠歌舞卖艺为生的生活,违背自己的宗教而加入了基督教,与美国海军结为夫妇,单纯的巧巧桑认为找到了自己爱情的归宿。然而,她并不知道,她深爱的丈夫其实只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不久后平克尔顿接到命令回国,在艰难的环境下巧巧桑独自照顾她的儿子,并坚信丈夫一定会信守承诺。后来巧巧桑终于迎来了她日日思念的丈夫,等来的却是惊人的噩耗。失去了对爱人坚持的意念和爱情的忠贞,她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样的悲剧。在这部剧中巧巧桑饰演了一位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痴情女子,从一个15岁憧憬爱情的痴情少女到三年后成熟稳重的痴心等待的“蝴蝶夫人”。在面对爱情的背叛的时候,她还是选择祝福,她自己却选择了死亡。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4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