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比较研究以驴得水为例【字数:10865】

2024-02-25 15: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这两者在舞台的呈现方面虽然有差异,但是同属于表演艺术的它们也存在相同的共性,使得二者既相互融合又相互依存,所以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理解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因此,本文以作品《驴得水》为例,首先分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概念与特点,再从话剧和电影的角度研究二者在语言、造型、叙事结构方面的差异性,并利用作品分析两种表演方式在角色准备阶段和演员表演真实性方面的共性,为未来的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融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概述2
(一)戏剧表演的概念与特点2
(二)影视表演的概念与特点2
二、从《驴得水》探究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区别2
(一)语言的不同点2
(二)造型的不同点4
(三)表演形式的不同点5
三、从《驴得水》探究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共性6
(一)角色准备阶段的相同点6
(二)真实化表演的相同点6
结语7
致谢8
参考文献9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比较研究——以《驴得水》为例
引言
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概述
(一)戏剧表演的概念与特点
戏剧表演是指戏剧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声音、语言和形体的造型技巧创造出舞台人物形象的过程。常见的戏剧种类主要有话剧、歌剧、音乐剧等形式。[1]戏剧表演的特点有:其一,演员与观众直接交流。戏剧表演中,演员和观众在同一个空间,观众欣赏之后的反应会直接影响到演员的创作。比如,观众在观看一部悲剧时,触发到泪点时会做出流泪的反应;或者欣赏一部喜剧时,观众发出的笑声是给予演员最好的回应,演员与观众的任何一次交流都能使得演员更加融入到人物中。其二,即兴发挥和应变控制力。戏剧表演中,每一场演出的观众审美和剧场舞台条件都会有所差异,而演员必须当场使所有观看演出的观众获得良好的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要求戏剧演员必须有对观众和剧场的即兴发挥能力和临场应变控制力,每场演出可能会发生不同的状况,例如出现话筒没有声音或者对方忘记台词,此时需要演员依旧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规定情境中进行表演,即兴发挥到一切恢复正常情况,用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控制场上的一切。其三,戏剧表演具有连续性。戏剧表演中,演员们的表演必须连续、不间断,从踏上舞台的那一刻,代表着表演开始了,包括中间换服装和化妆时间都不能出现差错,直到演员踏下舞台的那一刻表演才全部结束。表演的连续性使得舞台演员创作出的角色更加丰富饱满,观众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剧情中。
(二)影视表演的概念与特点
影视表演一般是通过影视演员的表演,演绎剧本中的特定角色,将影视演员的声音、语言与形体的造型技巧、叙事逻辑等结合起来,通过媒介技术(如电影或者电视)创造出影视人物形象的过程。[1]影视表演的特点有:其一,镜头感。影视演员在表演时面对的是摄像机的镜头,镜头是一次性纪录瞬间表演的过程,演员在表演时要对着镜头进入角色,建立镜头感,特写镜头在一瞬间就记录下了影视演员细腻丰富的面部表情变化,同时也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变化。其二,观演分离。影视表演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运用数字设备,通过科技的帮助让观众看到甚至是感受到生活里难以真实见到的场面,所以影视演员在幕后所有的拍摄过程,观众都不可知。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欣赏不在同一个空间和时间节点进行,因此导致观众在观看时无法直接感受角色的层次变化,但反而正是影视表演的观演分离使得演员们在进行影视化拍摄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揣摩角色,拍出更好的作品带给观众欣赏。其三,无序性。影视表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无序性,影视剧的拍摄永远都不会按着剧本的顺序进行,通常是因为演员没有连续的档期,包括场地需要协调安排、群众演员的调配、还有天气的不可控性。剧组为了节约制作成本和时间,经常会把一个场景里发生的所有故事在几天内甚至是一天内全部拍完,或是开机后第一场就是大结局的戏,演员在表演期间需要不断地更换服装、发型、妆容等等,转换人物的自身年龄,所以导致影视演员都是在不连贯的段落中去揣摩人物、表演人物。
二、从《驴得水》探究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区别
(一)语言的不同点
首先,舞台语言是戏剧表演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包括对白、独白、观众与演员的互动交流等。台词是舞台语言最重要的一部分,演员在戏剧表演中表现人物性格,加快剧情发展主要以台词的方式体现出来,台词是剧本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体现剧本主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有人认为只要在舞台上会说普通话就可以演话剧了,或者是认为演员在舞台上只是加大音量去说话,这些都是错误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舞台语言。其实在戏剧的舞台上,舞台语言的处理夸张程度要高于银幕语言,舞台语言通常要求吐字归音的过程放大、拖长,用夸张的说话方式去表达内容,要做到每句话都字正腔圆。话剧《驴得水》中有大段的夸张台词,例如佳佳在发现驴棚着火,但大家都不愿意救火时大喊:“你们拿它吃空饷,用它领工资的时候就把它当人,它家着火了,你们就不把它当人了?你们哪个没用过驴得水的钱?它天天给你们挑水,给你们干活,你们怎么那么没良心啊!”[2]孙佳一系列爆发性的台词,在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也使得观众更能将自己融入剧情中,同时这些台词也侧面体现了其他人内心的丑恶,讽刺社会的黑暗。戏剧表演的特点之一就是演员与观众直接交流,所以舞台语言亦是如此,舞台上的语言十分自由,不只限于演员和演员的交流,还可以在演员和观众之间建立各种交流,在演出过程中,观众的笑声、眼泪、欢呼,直接可以影响到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所以当演员直面观众时,双方中间只隔着空气,较会激起争议。戏剧演员在舞台上一系列创造角色的过程都是面对底下成百上千的观众进行的,所以演员在舞台上说的话必须要使观众听的清楚、明白,同时还要让观众感到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在话剧中,第一幕的开头,周铁男看见铁匠在喝水,并跳下舞台向观众要水。很对人会以为这一幕是演员的即兴发挥,其实不然,这原先就是剧本里写好的台词:周铁男忍无可忍,决定去观众席要水。铁男:(问观众)有水么?......有水么?......谁带水了?......(拿到一瓶水)谢谢啊!铁男将空水瓶还给观众。铁男:(对观众)谢谢。[3]这一段的台词和形体设计的十分巧妙,短短的两句话就立刻与台下观众建立了联系,不仅拉近了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还能让观众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等到第三幕特派员要求举办假葬礼,周铁男又对着观众说:“等会葬礼开始了都给我哭!”,又一次把观众更深入的带进了剧中。周铁男对观众说的几句话不仅是在规定情境中,而且还巧妙地与观众产生了有趣的互动,体现了舞台语言的生动性和美好。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56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