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曹禺戏剧中女性形象研究以雷雨为例【字数:11641】

2024-02-25 15: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曹禺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在其创作的作品中有着较多关于女性的人物形象。若是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则主要是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塑造了传统女性,另外一类则是新时期下的知识女性,具有较为明显的个性且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文章以《雷雨》为例,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详细分析,深度探索这一部作品中女性人物性格的成因,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层次的了解《雷雨》这一部作品以及其中的女性角色。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雷雨》的概述2
(一)作品概括2
(二)作品的社会意义2
二、《雷雨》中女性角色表演分析3
(一)女性人物表演的共通性3
(二)女性人物表演的差异性3
三、《雷雨》中女性角色性格分析4
(一)女性人物的性格特点4
(二)女性人物性格的成因5
四、《雷雨》中女性角色语言分析5
(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5
(二)丰富的潜台词7
(三)富有动作性的语言7
五、《雷雨》中女性角色心理分析8
(一)压抑中堕落——反抗的心理8
(二)恐惧中死亡——惶恐的心理8
(三)封建制度中毁灭——理智的心理8
结语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曹禺戏剧中女性形象研究——以《雷雨》为例
引言
《雷雨》这一作品是由我国著名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创作而成的,受到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塑造了很多悲剧女性形象。在作品中,不乏一些追求爱情、与命运抗争却以悲惨收尾的女性,充分展现出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残酷。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文化涌入国内,推动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行变革,而为了进一步了解特殊时期下的悲剧女性,关于曹禺悲剧女性形象塑造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从最为基础的个体研究,再到分类研究、群体研究等等,基于现代文学结合创作者心理来对特殊时期下的文学作品及拟新规研究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文学研究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然而,由于曹禺的作品本身就具有一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定的时代性特点,且寓意较为深刻,因此关于其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将结合《雷雨》这一部作品,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更为透彻的研究,更深层次的了解曹禺戏剧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对于更好的理解戏剧作品、了解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雷雨》的概述
《雷雨》描写了一个有着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悲剧。剧中用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周朴园,受到新思想影响的少年周冲,快要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的女人蘩漪,对过去的所作所为充满着罪恶感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少女四凤,受到压迫的工人鲁大海等,不管是家庭还是身世的秘密,在雷雨之夜爆发了所有的矛盾,在讲述家庭矛盾纠纷、训斥封建家庭腐朽的同时,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以及时代问题。
(一)作品概括
著名作家曹禺所创作《雷雨》作品,是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其主要内容,是对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悲剧进行深层次的描写与刻画,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女性形象。[1]在三十年前,伪善的资本家长子周朴园与女佣的女儿侍萍相爱,并有了两个儿子,但为了娶门当户对的小姐为妻子,周家逼侍萍带着出生没有多久的儿子投海自尽,虽然在此之后侍萍被人所救,但是却只能带着二儿子流落他乡,靠着给人做佣人度日,而大儿子则是被周家人留下。在此之后,侍萍又嫁给鲁贵为妻,并生下了女儿四凤。然而,周朴园迎娶的妻子却并没有为其生下一男半女便去世,周朴园又娶了蘩漪,生下儿子周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周朴园忙于自己家所经营的产业,蘩漪的生活长期处于一种枯寂的状态,却又有很多与周萍接触的机会,在与周萍私通以后,周萍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因此疏远蘩漪,爱上了四凤。为了摆脱蘩漪的纠缠,周萍去了父亲矿上做工,这时蘩漪则是要求侍萍将四凤带走。在一个夜晚,周萍跳进鲁家与四凤幽会,在被发现以后四凤离家出走。周朴园为了避免误会继续下去,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公布了事情的真相,在得知真相以后,四凤羞愧难当,冲出屋外却触电而亡,周冲紧随其后也随之触电,周萍则是无法接受事实真相,选择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大海也因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现实选择离家出走。两个女人蘩漪与侍萍,因无法承受着突然而来的打击,相继疯掉,最后剩下周朴园一人,余生都在悲痛之中度过。
(二)作品的社会意义
《雷雨》是我国现代话剧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之一,也是我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2]评论家们对《雷雨》的研究是深入持久的。但绝大多数的评论都在研究阶级分析与揭露封建专制的罪恶,这忽视了《雷雨》原有的真实面貌与作者的创作动机。曹禺的《雷雨》这一部作品,通过叙述两家人30年的纠葛,来充分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与思想观念所造成的悲剧,是对当时现实的一种讽刺。这一作品所展示出的,是封建社会下命运对于脆弱人类的捉弄,充分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雷雨》中的人物塑造也具备了十足的现代意义。鲁大海为人耿直。他领导工人们罢工来争取权利,他敢于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他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地位。他拒绝有钱人的施舍,这些都表现了他的骨气和硬气。[3]他的反抗精神为作品增添了亮色,他的出走也给人们带来希望。他代表的工人阶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他们是雷雨,是闪电,将要摧毁黑暗没落的旧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这里。蘩漪是一个“五四”以后的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她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体现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往往是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且大部分精力都消磨在男人身上。虽然话剧中的蘩漪做出了抵抗,但是却仍然无法摆脱封建社会对其的限制,而侍萍则更加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将当时社会下孤苦无依的劳动妇女苦难命运的形象充分揭露了出来,包含了旧社会下曹禺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
二、《雷雨》中女性角色表演分析
由于《雷雨》的背景是在1925年前后,在这一时期社会本身就处于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新思潮的涌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观念造成一定影响。[4]因此,在对《雷雨》话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塑造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社会整体环境以及人物个人的主观思维来诠释这一人物形象,使得剧中不同的女性角色塑造可以更加鲜明。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56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