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艺片阿飞正传的艺术特色【字数:9473】

2024-02-25 15: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文艺片《阿飞正传》是王家卫的代表作品,它后现代层面的表达手段及对都市敏感的认知能力,将当时香港社会人们的普遍心态和文化氛围表现在电影之中。本文由“是去是留”、“何处为家”两点揭示了《阿飞正传》的主题,从凝固的时间符号和毫不掩饰的特写镜头阐释了影片先锋大胆的拍摄手法,由彷徨与不羁的矛盾体、安稳与勤奋的统一体、胆怯又勇敢的分裂体以及患得患失的追寻者探究电影中人物形像的矛盾与统一。从营造电影整体氛围、填补电影叙事空白以及传达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分析了片中音乐叙事的运用。希望通过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王家卫的作品,为王家卫作品研究尽绵薄之力。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何处为家”的主题揭示 2
(一)是去是留的选择 2
(二)何处为家 2
二、 先锋大胆的拍摄手法 3
(一)凝固的时间符号 3
(二)毫不掩饰的特写镜头 3
三、人物形像的矛盾与统一 4
(一)彷徨与不羁的矛盾体 4
(二)安稳与勤奋的统一体 5
(三)胆怯又勇敢的分裂体 5
(四) 患得患失的追寻者 6
四、音乐叙事丰富电影内涵 6
(一)营造电影整体氛围 6
(二)填补电影叙事空白 7
(三)传达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7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论文艺片《阿飞正传》的艺术特色
引言
一般认为,文艺片是与商业片相对的,文艺片就意味着明显的文学性、艺术性的电影。当下的商业电影几乎占领整个电影市场的票房。而《阿飞正传》的出现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也具有着深远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哲理。研究此课题,可以唤醒观众对文艺电影的关注,其次也期待电影人在创作时,一方面保留文艺片鲜明的主题与风格,另一方面将商业与艺术做到有机结合,从而创作出既有思想性和艺术价值,又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1】。
“何处为家”的主题揭示
影片以九七的香港回归为历史背景,着重谈到的是在动荡的大环境下是留下还是离开的一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种心理波动。试图通过对片中人物的命运转,来探析港人在大家与小家抉择之间的犹豫不决。体现了港人在回归前的复杂心理和空洞的生活状态。
(一)是去是留的选择
王家卫在一次采访中提到,《阿飞正传》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到底留下还是离开。《阿飞正传 》于1990年上映,而那个时候香港回归大陆已成定局。回归之前的香港人处于三种不同的状态之中,有一部分人对于未来会有一种不确定感,不知道回归之后的香港会是什么样的,于是他们选择了逃离,在这些人看来,他们需要找到一处稳定的所在这样才能够继续维持安定的生活。第二种是没有离开的勇气,但是又无法不焦虑。这些人对于未来的命运有隐隐的不安,他们害怕未来的生活会发生巨变,但是他们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哪里,于是在整个等待回归的过程中,他们是不安的。第三种人则对回归充满了信心,在这些人看来,回归之后的香港只会变得越来越好。王家卫的《阿飞正传》,所关注的就是离开或者留下来的人,他们到底是怎样的生活的。实际上,在王家卫的作品中,所有的人都困于时间之中,阿飞正传里面的人,也困在时间里面,日子在一天一天的过去,人们除了等待别无他法。这就好像香港人在回归之前的等待,无论是哪个群体的人,都在害怕但同时又期待回归那一刻的到来,当一天尘埃落定,即使是不好的结果,也好过这样一直悬着心。
阿旭最后离开了香港,去菲律宾找自己的生母,但是他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最后客死异乡。超仔也离开了香港去跑船,然而他的心一直在香港没有离开过,他还是在等待苏丽珍的电话。苏丽珍也离开了香港,她以为离开伤心地就能够开始新生活,但是最终她回到了原点,去等待那个也在等待自己的人。王家卫通过试图通过这样的结果向观众证明,是否离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系,关键在于自己的心在哪里,如果自己的心是在香港没有离开过,最后就始终还是会回来。
(二)何处为家
在王家卫的电影里面,会探索各种各样的话题,爱情、友情或者是梦想等,而讨论“家”这个主题的,则只有《阿飞正传》,影片着重描写了阿旭和妈妈的关系【2】。阿旭的内心是爱着自己的妈妈的,同时他的妈妈也是爱他的,但是阿旭的妈妈当时收留阿旭,真实意图是为了一个月50美元的抚养费,她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是阿旭的保姆而不是他的妈妈。正因为这样,她一直告诫自己不要给阿旭太多的爱,她甚至通过告诉阿旭他们不是亲生母子的方式来切断她和阿旭之间的连接。
对于阿旭来说,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居然拒绝了自己的情感需求,他接下来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去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但是阿旭的妈妈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儿子,所以她一直没有说出他亲生母亲的下落。
这样相爱相杀的母子关系,使得阿旭一直有种找不到家的感觉。他心中隐隐在期待妈妈可以重新接待自己,但是因为害怕被拒绝,他一直做出不在乎的样子。在妈妈切断与阿旭之间的情感连接之后,追问亲生母亲的下落就成了阿旭和妈妈之间唯一的连接,两个人都小心翼翼的维持着这份连接,一个一直在追问,另一个则一直不肯说。最终,阿旭的母亲决定放阿旭走,让他去寻找那个原本应该是他家的地方,结果阿旭还是被拒之门外。
“何处是家”是中《阿飞正传》阿旭内心喊不出来的呼唤,情感上的家以及血缘上的家都将他拒之门外,阿旭这只无脚鸟始终无处可去。
先锋大胆的拍摄手法
王家卫是华人影坛的鬼才,他所拍摄的电影都有非常明显的个人风格。《阿飞正传》是他早期的作品,但是已经开始带上了非常明显的个人色彩,无论是时间符号的运用,还是特写镜头运用,都让这部电影显得先锋而又大胆【3】。
(一)凝固的时间符号
王家卫的作品,都是对真实世界的高度抽象,在他的电影里面,人物都没有明确的背景,他们也不需要为琐事所烦扰,他们的生活的细节也不为人所知晓,观众能够看到的,只是他们在某个具体的时间点的故事。《阿飞正传》里面的人物,对于时间的观点是不一样的。阿旭生活中,似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无论他过多久,生活永远都没有变化,唯一会发生变化的就是他身边的女人。但实际上,无论他身边的女人怎样变化,阿旭心里都只有一个时刻,就是1960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点前的一分钟,因为他曾经承诺过会记住这一分钟,他真的记住了。在王家卫其他的电影中,这种具体到分秒的表现手法也被使用过,而在《阿飞正传》里面的这一段,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场景。在拍摄这一分钟的时候,王家卫的镜头是高度凝练的,两个人的身体靠得很近,时钟的嘀嗒声被放大,嘀嗒声不但像征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象征了两个人的心跳。王家卫没有让两个人真的在镜头前等待了一分钟,他通过切换镜头的方式完成了一分钟的拍摄过程,不露痕迹的给一分钟缩了水。在几秒之后,王家卫就将镜头切换到了墙壁的钟上,镜头一动不动的对着大钟,表示时间已经凝固【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56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