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淮剧祥林嫂的艺术特点【字数:9730】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淮剧《祥林嫂》的音乐及唱腔特点 2
(一)《祥林嫂》的音乐及唱腔内涵 2
(二)《祥林嫂》的音乐及唱腔旋律 3
(三)《祥林嫂》的音乐及唱腔处理 4
二、淮剧《祥林嫂》的唱词及道白特点 5
(一)唱词与道白的韵律之美 5
(二)唱词与道白的音乐之美 6
三、淮剧《祥林嫂》的表演特点 7
(一)含而不露的表演 7
(二)传神的眼神 7
结语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论淮剧《祥林嫂》的艺术特点
引言
《祝福》是鲁迅的名篇,写的是祥林嫂孤苦的一生。体现出了在旧社会中,中国女性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她们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的,封建礼教对于她们的压迫,使得她们的一生都处于痛苦之中。祥林嫂们的悲剧,不只是她们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在旧社会里面,由于人们的等级森严,并且大部分人都麻木的,所以很多女人只能够这样悲惨的过一生。作者的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他对底层人民,尤其是底层女性的同情,同时也是对旧时的社会阶层的揭露和批判。
淮剧《祥林嫂》就是根据鲁迅的小说《祝福》改编而成。这部淮剧整体上照搬了《祝福》的故事,对祥林嫂的一生进行了描绘,但是其时间线和原著略有不同,故事并没有从鲁镇开始,而是从祥林嫂年轻时代开始。【1】
淮剧《祥林嫂》的音乐及唱腔特点
对于戏剧来说,音乐以及唱腔是核心内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容,音乐要有感染力,唱腔更是应当富有表现力。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认为:“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这也就是说,在表演戏曲的时候,不只是按照曲谱进行演唱,演员还可以进行创作,在曲谱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演绎。在淮剧祥林嫂中,其音乐唱腔就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演员们的唱腔,对于表现人物的性格、表达人物的情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
(一)《祥林嫂》的音乐及唱腔内涵
音乐是对于声音的表达,但是同时音乐也是对于情绪的表达。并且音乐还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如果音乐只追求感官的刺激,没有内涵,这样的音乐虽然好听,但是却不会动人,也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因为这样的音乐是不能打动人心的,自然就无法让人产生共鸣。而淮剧祥林嫂的音乐,却是非常动人的,是能够打人心的。从整体上来看,《祥林嫂》的音乐是抒缓而又悲凉的。通过这样的形式,奠定了《祥林嫂》整体悲剧的基调。这样的音乐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让观众的情绪完全被音乐给带动了进去,为祥林嫂悲苦的一身所感叹。
淮剧祥林嫂的唱腔并没有只按照淮剧传统的模式来进行创作,而是融入了很多特别的处理方式。这也使得淮剧祥林嫂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淮剧祥林嫂的音乐唱腔,除了充分表现出淮剧的特色之外,还与人物的情绪以及经历结合在一起,对于声音以及句式进行装饰,这样就使得整体的旋律可以与人物的情绪状态结合,这样就可以让观众听音见情,闻腔识人。也能够让淮剧祥林嫂的内涵能够音乐唱腔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比如当《祥林嫂》唱道“喊一声阿毛儿你可听到。儿可知娘唤你血伴泪抛。”这整体是一个小悲调腔。但是演员陈澄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淮剧的“哭板”处理方式。与传统的一味痛哭和叫喊相比,陈澄的处理方式虽然不够外放,但是却能够打动人心。她的这句词是经过了颤音和波音的处理,似乎是在竭力压制悲痛之情,又似乎是痛到极处无法可诉。而此时的音乐非常低沉的长音,且整个旋律是往下走的趋势。这种张弛有度的处理方式与一般的方式相比就显得非常特别。这句的唱腔,并不是慢板的起腔,而是结合了越剧的腔式。【3】
在这之后是几句平板对句,这几句加入了不少旦行声腔的旋律。这样就把原来的唱控提高了四度。这种高高提起,轻轻落下的处理方式,显示出了安寿保的复杂心情。对于他来说,看到母亲是开心的,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开心之下,之前所有的积郁与委屈一齐涌上心头,不由得又悲伤起来。这样的处理方式,让音乐和人物的情感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这种对于声腔旋律的创新处理,也让淮剧的唱腔有了延伸。这种唱腔被称为“生腔小悲调”。
祥林嫂的扮演者陈澄自小学习淮剧,她不但天资高,声音条件特别好,并且她还特别努力,所以小小年纪就显示出了不凡的实力。在没有出名之前,陈澄做过伴唱,但即使是伴唱也受到了评委的关注。在演出祥林嫂的过程中,她对于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揣摩,也对自己的唱腔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以期能力为观众献上完美的演出。陈澄在淮剧祥林嫂中的表演充满的说明了一件事,即唱腔需要唱法衬,唱法也须唱腔衬。也就是说音乐与唱腔在淮剧的表现中是缺一不可的,只有音乐与唱腔的完善结合,才能够有更好的表演。【4】
在淮剧祥林嫂的重头戏——天问里面,陈澄更是将自己创造力充分的表现了出来。由于陈澄的用心演绎,使得祥林嫂的唱腔非常有层次感,在不同阶段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在所有的唱段里面,祥林嫂的每个音都是被调润过的,所有的音都能够让观众听到润腔。在不同的阶段祥林嫂的情感是不同的,所以无论是音色、气息还是咬字,陈澄都演出了戏微的差别。这些差别虽然在整个过渡的过程中感受得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如果将前后进行对比,就能够非常明显的感觉到祥林嫂在遭受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已形如槁木的状态。为了让这样的变化不是特别突兀,陈澄在表演的过程中还显示出了超强的控制能力,人物的音色基调是完全统一的,但是同时又由于人物的年龄以及心境的变化而有所区分的细微的区别。为了让祥林嫂的唱腔显得更加丰富,陈澄还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小腔。这些细腻的处理,使得祥林妇的情感体现出了极大的张力。观众可以在这些丰富的唱腔里面感受到祥林嫂对于悲苦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能够充分的体会到淮剧的魅力。为了让祥林嫂这个人物不至于过分脸谱化,陈澄需要通过丰富的唱腔来表现祥林嫂丰富的内心世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56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