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论角色塑造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以话剧江姐为例【字数:9235】

2024-02-25 15: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语言并不仅仅是以说话的形式来展现,形体也是语言表述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在话剧表演过程当中,角色塑造的重点在于通过表演者的一系列行为动作来进行话剧任务的诠释,其中形体语言能够较好的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以及渲染舞台气氛。本文通过对话剧《江姐》的分析,从空间语言、肢体语言、情感语言三个方面阐述形体语言在角色塑造中的运用,从形体语言与剧本、道具、灯光的联合运用等方面分析了在角色塑造中形体语言的运用,对话剧的形体语言进行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形体语言概念及其类型1
(一)形体语言释义1
(二)形体语言的类型1
二、话剧《江姐》中形体语言的运用2
(一)空间语言的运用2
(二)肢体语言的运用3
(三)情感语言的运用4
三、话剧《江姐》中形体语言与话剧其他元素的结合运用4
(一)形体语言与话剧剧本的结合运用4
(二)形体语言与道具的结合运用5
(三)形体语言与灯光的结合运用5
四、形体语言在角色塑造中的作用5
(一)塑造人物性格5
(二)表现人物心理5
(三)渲染舞台氛围6
结语6
致谢6
参考文献7
论角色塑造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以话剧《江姐》为例
引言
一、形体语言概念及其类型
(一)形体语言释义
顾名思义,形体语言指一个人运用头、颈、肩、上肢、躯干、下肢在人们交往、沟通中通过各种表情、姿态等身体运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给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形体语言即包含着肢体动作,又包含着表情姿势等等。通过形体语言的表述,人类可以进行相对无差别的交流沟通”[1]。从概念上来看,形体语言是指包括目光、面部表情在内的人类的全身动作所能够传递出来的非语言信息。
“在戏剧表演艺术领域中,形体语言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形体语言是戏剧表演的基石,表演是一种形象艺术,是人物塑造的重要工具和材料。人类社会学家摩尔根对语言历史考查时证明当我们朝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着语言发展的历史向下走,回溯到古代语言的粗朴的形态时,我们便发现形体的成分,不拘泥于其分量上或在其形态的种类上”[23],以致我们发现语言依赖于形体动作的程度,即如果没有形体动作,语言基本上便不可了解。
形体语言的类型
“形体语言最早出现于人类生活中,由于人类语言对于人类信息的传达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弥补这种局限性,人类在交流信息中逐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形体语言,这些形体语言不但弥补了人类表达的不足”[4],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类的表达艺术。经过一代一代艺术家的研究和探索,这些形体语言很好地融入了戏剧表演中。一般来说,戏剧表演中的形体语言包括空间语言、肢体语言和情感语言三类,三者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完美的形体语言,才有利于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渲染舞台氛围等。从类型上进行分类,形体语言主要分为三类:空间语言、肢体语言与情感语言。
“空间语言,实际上是表演者利用空间上的距离来进行相关情绪的释放”[5]。每个表演者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来进行动作、肢体等的舒展与情绪的宣泄。当空间过小时,往往能表现出表演者自身安全感的缺乏与对拥挤世间的一种展现。而当空间过大,甚至将整个舞台留给表演者时,则会令观众感到表演者的孤独与无奈。
“肢体语言,主要是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来进行非语言信息的传递”[6]。表演者一般运用手部、腰部、腿部等全身各个部位进行戏剧的诠释。一般而言,这种肢体语言的表述方式较为直接,尤其在戏剧舞台上,来自于生活的形体语言更多的会被夸张化。例如,挠头表示表演者内心的的焦躁不安,捂脸或是害羞或是哭诉等。
情感语言,主要通过表演者的面部微表情变化或者是眼神的变化来进行展现的。“通过表演者的眼神变化可以得知人物的心情,例如眼睛眯起来,就代表表演者在试图进行深度思考,眼睛瞪大有神,可能是狂喜或者感觉到不可思议等”。[7]
二、话剧《江姐》中形体语言的运用
(一)空间语言的运用
空间语言是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当中的一种常见手段之一,其在话剧《江姐》中也有较为常见的使用。
在话剧《江姐》的第一幕中便有形体语言中空间语言的应用。江姐与其他地下党成员因为工作的需要在1948年前往重庆底下革命党工作。但是此时重庆仍旧处于国民党的终点掌控范围当中,尽管重庆之外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于兵荒马乱的状态,但是重庆市内俨然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场景,实际上人心惶惶,终日不得安生。第一幕中,江姐在华伟的陪同之下到了朝天门码头。从话剧舞台中可以看出,朝天门码头与当时的重庆形势有着极为重大的关联,其朝天门码头也较为太平,话剧舞台上有摆地摊的小商贩,并且有来来往往的女学生和男学生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也有身穿白色短褂的卖报孩童,拿着报纸不断吆喝,还有有富家太太带着自己的女儿在码头边游玩,时不时与来来往往的熟识之人闲谈两句等。江姐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之下登上了话剧舞台。
可以说,在第一幕的舞台空间表现当中,整个舞台显得较为凌乱,但这种凌乱更为乱中有序,什么样的人物在舞台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展现,使得整个舞台限额较为逼仄与拥挤,更能够体现出当时朝天门码头的盛况,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江姐本人在这种国民党形势一片大好之下人物内心的忐忑不安与责任重大。
同样,在第一幕当中,两个国民党士兵要对江姐及同行的两位男士老蒲、华伟进行例行检查。华伟极不情愿的拿出皮箱,使得国民党士兵对其生疑,徐鹏飞也对其三人上下打量,似乎想要看出点什么。从此幕话剧当中可以看出,徐鹏飞与其他两位国民党士兵将江姐与其他两位男士团团围住,此时给予江姐在话剧舞台上的位置较小,形成一种压迫与紧迫感。而此时尽管江姐已经有了些许的危机感,但是由于从事地下党工作多年,对敌经验丰富,面上不显露出一点点的紧张与恐惧。因此国民党士兵与徐鹏飞尽管有所怀疑,但是看到地下从皮箱中散落的国民党高级军官的文件之后,仍旧减少了较大的疑虑,使得江姐等三人能够在朝天门码头之上顺利逃离国民党的监视。
此时,舞台空间的紧迫感与逼迫感对于徐鹏飞、江姐等人具有较好的人物形象塑造意义。一方面,空间的逼迫感能够从一个层面上较高的凸显出时局的紧张状态,通过这样的一个狭窄空间展现,很好的体现出了国民党的狡诈与残忍,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残忍心理,另一方面,江姐在这种逼仄的状态之下仍旧能够保持本心,不为其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对于江姐老地下党的身份有了更好的塑造与展现,也更好的凸显出江姐本身对于危险与敌人的临危不惧,一个老地下党员坚韧不拔、不畏强权暴力的形象就这样被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56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