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话剧驴得水的人物塑造【字数:9470】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编剧对人物形象的描绘2
(一)《驴得水》以人物形象来凸显戏剧主题2
(二)人物塑造与情节发展的契合3
(三)戏剧矛盾使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4
二、导演对人物形象的创作4
(一)从演剧观和风格上对人物形象的把握4
(二)舞台环境揭示人物内心活动5
(三)通过舞台音乐展现人物个性5
三、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展现6
(一)人物性格通过舞台行动得以展现6
(二)通过舞台语言的把握来塑造形象6
(三)演员情感使人物个性更饱满6
致谢7
参考文献9
论话剧《驴得水》的人物塑造
引言
话剧《驴得水》带给我们的感受是震撼的,其中每个人物表现出来的个性与思想都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1],同样,我们或多或少地也可以从剧中人物身上找到我们自己性格的缩影,进而产生共鸣。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戏剧艺术其实是来源于生活的,或者说话剧就是将大众的生活以表演的形式在舞台上表现了出来,只不过在这个表演的过程中,给观众制造的艺术效果非同凡响,造就了“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 [2]。人物塑造在话剧演出中说得上是一道难题,却也是重中之重,于是从导演到演员,无一不在努力地刻画人物形象,力求将一个个更鲜活的人物角色呈现给观众,所以对此展开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也是十分有必要了。
艺术即为创造,创造故事,创造人物,创造情感,话剧《驴得水》的表现形式非常真实,因为这就是这部剧的意图。人性的弱点总是能够引起较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大的轰动和讨论,话剧《驴得水》就是这样的一部戏,其掩藏在美好下面的,是过分丑陋的现实,真实又深刻。《驴得水》就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比较完美,每一个人都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的辨识度,这些角色组合到一起尚可称为“千人千面”。为了带给我们最原始的那种感触与震撼,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人物的性格,其表现手法极其写实,在不破坏艺术美感的前提下,我们感知到了《驴得水》中所要讲述的人性。
编剧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编剧笔下诞生了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们或单纯或现实,或平凡或世故,但他们都是在主题和情节之下编剧刻画出的既可悲又可怜的、被那个世道重压而扭曲的人物群像。
(一)《驴得水》以人物形象来凸显戏剧主题
话剧《驴得水》中,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都被刻画得非常鲜明,编剧能够借助这些角色的力量来凸显出戏剧的主题,这也是人物形象刻画起到的作用,本文从剧中人物的共性出发,探索他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戏剧主旨所要表明的意义[3]。
1.世故圆滑的现实主义者
2.社会底层的普通人
周铁男与铜匠都是比较真实的“平凡人”,他们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在生活的压迫下不得不低头屈服的普通人,而在现实社会中大部分都是这类人的存在。在警卫开枪之前,周铁男是一个充满了正气与热血的男人,一度让我们以为他就是那个可以跳出来拯救一切、结束这些荒诞的英雄,但是当枪响之后,他却选择了退缩,让我们认清了他骨子里的懦弱因子。在强权面前,这个男人选择了苟且生存,但我们却没有太多的立场去苛责、去改变,只因一句“人之常情”。但是周铁男却因为惧怕武力而丧失了底线和信念,这就彻底揭露出了他的人性阴暗面,使得观众开始对这一角色表现出失望和厌恶。铜匠这类角色一开始展现出来的是单纯淳朴的形象,剧中人物基本上都具备这种品质,但是随着故事矛盾的深化,各个人物内心深处的阴暗面也逐渐被激发出来。到后来铜匠发现自己只是被大家利用,用来掩盖拨款的真相时,这一角色也就开始发生了心理与性格上的转变,他的衣着也就变得比较夸张奢侈,当他得到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了他的报复。铜匠之所以会表现出这一性格的转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与他的身份有关,他本是一个普通村民,后来接触到了知识,并且与知识分子相处了一些时日,但这些并没有改变他“牲口”的本质,当发现自己被环境不公平地对待之后,便衍生出了心理的灰暗面[5]。这类人就是社会最底层广大百姓的真实写照,在生活面前不得不屈服、甘于平庸,一旦矛盾爆发时,这类人内心的阴暗面也就暴露在外了。
3.自由不羁的浪漫灵魂
张一曼是追求浪漫与自由的代表人物,裴魁山的个性与她比较契合,二人的人格特质有着一些共性,所以在话剧中,裴魁山是最懂张一曼的那个人,这类人的骨子中就存在着自由和浪漫的灵魂,代表的是那个现实年代中为数不多的反抗主义者。而在话剧的舞台上,张一曼的服装一直都是修饰妙曼身形的旗袍,从这可以看出她的婀娜多姿,而她的舞台行动也是比较开放的,比如在教铜匠说英语的时候坐倒在他怀里,具有十足的风尘气,但实际上张一曼的内心又是非常善良且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和底线的,她独特的性格特征也隐隐预示了她的悲剧命运。张一曼的性格中具备了洒脱的成分,在与裴魁山谈情的时候,她将蒜皮挥洒在空中当作雪花,此时她的神情是天真烂漫的,但其实她的身上还是有比较大的来自世俗的压力,所以她才会选择一直生活在西北地区的这所学校里。但是,到后来铜匠老婆上门找麻烦时,她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还用恶言将铜匠逼走,此时我们又能够在她身上看到女性坚强独立的一面,这是那个年代里大多数传统女性身上所不具备的东西,也是现代女性认可的自由灵魂。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56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