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贾樟柯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研究【字数:10205】

2024-02-25 15:3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贾樟柯导演作为中国最具个人拍摄特色的知名导演之一,从事电影艺术行业以来,擅长采取不同的拍摄手法对动荡时代和革命时代的小人物进行描写和记录,通过对小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刻画与描写,向观众们展现了与众不同的又具有不同个人角色色彩的小人物,从他电影中小人物的身上,也能反映出不同的电影背景和时代背景。从贾樟柯电影中能够初次让观众让社会关注到这一群体,从而引发社会思考和反响。本文先在这些小人物形象之间进行对比,后提出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塑造策略,将贾樟柯电影与冯小刚、张艺谋、顾长卫其他导演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比较,最后提出贾樟柯小人物电影的社会价值探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贾樟柯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类型2
(一)打工群体2
(二)无业游民2
(三)下岗工人2
(四)边缘女性2
二、贾樟柯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塑造策略3
(一)呈现小人物的复杂心理状态3
(二)呈现小人物的多样行为选择3
(三)呈现小人物的不同生命结局4
三、贾樟柯电影与其他导演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比较4
(一)与冯小刚电影中小人物形象的比较4
(二)与张艺谋电影中小人物形象的比较5
(三)与顾长卫电影中小人物形象的比较5
四、贾樟柯电影中小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5
(一)展示真实的社会现实6
(二)对社会不公的妥协和无奈6
(三)引发对小人物群体的关怀6
结语7
致谢8
参考文献9
贾樟柯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研究
引言
从二十一世纪电影行业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以来,关于社会小人物形象描写和刻画的电影数量逐渐增多,而人们在观赏电影的同时,也不得不从这些性格特点差异明显,出身和命运如出一辙的小人物身上看到了似曾相识的自己,同时通过电影中对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将小人物的形象和命运推上了风头浪尖上。通常情况下,社会上的小人物数不胜数,常常会被人们所忽视和遗忘,但是正是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引发了现实社会中一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个又一个的社会热点事件,也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因此,许多导演将镜头对准了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小人物成为彰显社会风貌的一个代表,以及成为人们与外界之间的沟通媒介。
从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边缘小人物刻画可以看出,他们的出身都很普通,命运都一 样的坎坷,遇到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不公,在经历过不同的生活颠簸和世界观转变之后,为观众带来了一段有一段的故事。总体来说,贾樟柯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但是出身却各不相同,共同点就是同样出身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出身贫寒或者被社会遗弃,生活十分疾苦和艰辛。贾樟柯的小人物刻画电影处女作产生在他的校园时期。初次登上荧幕的代表作是《小山回家》,之后就是贾樟柯导演前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曲,即《小武》(1998年),《站台》(2000年),《任逍遥》(2002年)。而后更多的小人物形象出现在荧幕上,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涌现出大批底层边缘人物的《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中的主人公全部都是底层小人物,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涌现出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例如更多背井离乡打工的年轻人、一些为了维持生计的底层小年轻夫妇、一些为了家庭维持下去的拼搏的外乡人,扎根到这个新社会层面的一些朴实的务工人。这一时期的电影自身具有时代感,而身为主人公的小人物的故事本身就彰显了转型时期社会的现状,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公或者温暖。在这一背景下,一名叫贾樟柯的导演将镜头深入到平凡的生活中去,记录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小人物,并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时代,设身处地的感受着小人物的命运和生活背景。
当前,我国学者对贾樟柯电影的研究虽然成果很多,但专门针对其电影中的小人物角色展开的研究并不多见,可以说是对当前电影研究的一种补白。本选题试图解读贾樟柯电影中的小人物角色塑造,进一步探索中国电影将如何发展。希望这种视角能弥补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也希望能给后来的研究者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贾樟柯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类型
结合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中的对于小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可以将这些形象进行归纳和总结分类,最典型的就是在外谋生计的民工、下岗工人、 无业游民、边缘女性和社会上的小偷等。贾樟柯导演执着的将这些底层人物的形象真实的搬上了荧幕,让观众以最近的距离去接触这些边缘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和了解他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
(一)打工群体
打工群体是贾樟柯电影中最常见的典型小人物群体,几乎所有的小人物都出身农村,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拼命的与命运做斗争,希望能够凭借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即便后来找到了工作,也大都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只有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二)无业游民
无业游民也是贾樟柯电影中很具有形象刻画空间的主体。与当前很多文艺电影一样,将电影的重点放在了城市中最底层的打工和无业游民身上,例如一些流浪汉、一些没有从事正式工作的小混混等人物,尽管他们同样是草根身份,但是却凭借着自己的形象让人们印象深刻。例如《任逍遥》中的斌斌因自身原因盲目的过着不想要的生活,最后成为一个混混,不知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三)下岗工人
贾樟柯的一个知名电影专门围绕下岗工作群体进行了故事描写和刻画,就是《二十四城记》。这部影片中的下岗工人各自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但都相同的是他们在工厂岗位从事着一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住在单位分的破旧狭小的福利房中,而居住地周边都是破损的高楼大厦,这些鲜明对比生动刻画了小人物的生活背景。
(四)边缘女性
贾樟柯在描写人物方面独具所长,用普通的镜头道出了中国社会底层的万般景象,用简单的镜头和角度阐述了底层小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重要是将主要的描写空间交给了很多出身不同、命运不同和选择不同的底层女性群体。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一次次的 对女性身份的定位和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各类困境进行了描写和深刻反思,使女性以独立形象出现,分析了女性在更加困难的社会中如何艰难的生存下去。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56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