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与歌剧表演形式之比较研究以贵妃醉酒与蝴蝶夫人为例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京剧和歌剧的发展历程2
(一)京剧的发展历程2
(二)歌剧的发展历程2
二、京剧和歌剧表演形式的差异3
(一)表演形式的结构差异3
(二)写实与写意的区别3
1、唱词内容的含蓄与直白4
2、人物造型的抽象与写实4
3、表演动作的夸张与简易4
(三)个人表演为中心与演唱为中心的区别5
三、京剧与歌剧表演形式的交融发展5
(一)京剧与歌剧的交融5
(二)当今社会京剧与歌剧的发展6
结语 6
致谢7
参考文献8京剧与歌剧表演形式之比较研究
—以《贵妃醉酒》与《蝴蝶夫人》为例
引言
在人类戏剧的发展历史上,中国的京剧与欧洲的歌剧如同最闪亮的两颗明星,东西辉映,熠熠闪光。在从18世纪开始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京剧和歌剧都在属于自己的艺术舞台上独领风骚,风光一时无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两种戏剧均融合了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多种元素,中国京剧受中国封建统治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程式,而歌剧因人文思想,文艺复兴的因素形成了相对自由开放的表演形式,同时集音乐、美术、表演、舞蹈于一身,是代表性极强的戏剧形式;另一方面,这两种戏剧能够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兼收并蓄,与时俱化,挖掘出自身的时代价值。即便是艺术题材丰富多样、传媒通讯日趋发达的今天,仍有许多观众愿意到各地的剧院欣赏一场京剧或歌剧表演,领略古典艺术的独特魅力。[1]
在表演形式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上,京剧与歌剧都是以“唱”为基础的戏剧,既然要唱,那么对演员的唱功就要有极为严格的要求。无论是京剧代表的梅兰芳、马连良,还是歌剧著名演员多明戈、卡拉斯等,其成功之处首在于优秀的唱功。抛开戏剧不谈,他们本身也都是杰出的歌唱家。其次,京剧和歌剧的表演实质,都是人物情感的宣泄。演员必须将全身心投放在戏剧塑造的场景中,用具有代入感的表演,才能真正演出剧中人物的精神内涵。最后,都需要演员有极强的舞台表现力,结合各种舞台元素,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观感。虽然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诸多差异,但总体来看,京剧与歌剧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贵妃醉酒》和《蝴蝶夫人》作为中西方戏剧的代表作品,对研究京剧和歌剧在表演形式上的异同极具参考价值。前者原名《百花亭》,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完善,由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更名《贵妃醉酒》,对剧中细节做了许多调整后,成为传世的经典名作;而《蝴蝶夫人》则是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十大歌剧”之一的不朽佳作。在剧情上,两部戏剧反映的都是思念爱人的女性心路历程,在表演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论文以这两部经典歌剧为例,从发展历程、文化根源、表演形式、发展方向等层面,通过戏剧中实际案例的对比,全面分析了京剧与歌剧在表演形式上的异同,以求对京剧和歌剧这两种戏剧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京剧和歌剧的发展历程
(一)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剧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激发了那一时期的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进一步的追求。尤其是当时最为富庶的徽州地区,徽商们纷纷以家庭为单位,成立自己的戏班,俗称“徽班”。戏剧一方面成为富人娱乐消遣的重要工具,同时也起到炫耀自身社会地位的作用。[2]从文化层面来讲,徽班的兴起,促进了整个徽州及江南地区戏剧艺术的相互交融。
促进京剧形成的关键事件,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借以为乾隆祝寿为名,陆续进京献艺。他们高超的技艺,加之北京庞大的戏剧市场,在强大相互推动下,既迎合了北京观众的欣赏需求,又融入了北京地方戏的特色。经由50余年的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京剧这一划时代的经典剧种。
发展过程中,京剧与昆曲、汉剧等艺术形式不断融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也诞生了众多京剧大师。像同治和光绪年间的“同光十三绝”,“老生后三杰”等,都是清代最为著名的伶人(京剧演员)。他们在继承京剧传统技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京剧艺术提高了新的境界。民国之后,像杨小楼、梅兰芳等新一代京剧演员陆续登上舞台,他们采前人之长,取精去粕,开创出自己的流派,也将京剧推向了更高的舞台,成为一门享誉世界的戏剧艺术。
(二)歌剧的发展历程
歌剧的形成原因与京剧类似,同样基于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共同需求。歌剧最早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它的形成得益于那一时期西方交响乐的迅速发展。音乐与戏剧的相互渗透,促进了歌剧的快速成熟。歌剧将舞台表演和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形式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舞台艺术。[3]
歌剧在发展过程中流派众多,如果仅从音乐特性上划分,歌剧应该分为“严肃歌剧”和“通俗歌剧”两类。[4]如果说京剧的繁荣,从而诞生了众多京剧名伶;那么对歌剧来讲,是众多天才的音乐大师,促成了歌剧的繁荣。意大利作为歌剧艺术的发源地,诞生了众多杰出的歌剧艺术家。普契尼作为其中享誉盛名、最具才华的一员,开创了所谓“真实主义”的歌剧流派。普契尼的歌剧往往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反映底层群众劳动者的人性赞歌,也因此大受欢迎而广为流传。
二、京剧与歌剧表演形式的差异
(一)表演形式的结构差异
无论是京剧还是歌剧,在表演形式的结构性上,都有着明确的划分。这种结构性不仅体现在剧目的情节结构上,同样也是整个剧种在形成过程中所严格设定的表演架构。比如京剧“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个行当在具体的表演形式上,都有十分固定的套路;每出剧目在表演结构上,也有非常严格的层次划分。演员只能在既定的框架下进行发挥,一举一动要严格按照固定程式。所以京剧相同剧目中的相同角色,不免给观众千篇一律之感。[5]而西方歌剧虽然也对表演内容有严格的要求,但演员发挥余地相对较大,具体的表情、动作及唱腔,都可以根据演员自身特点进行调整,表演自由度也相对较高。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5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