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中国传记电影艺术特征研究【字数:25311】

2024-11-02 10: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中国传记电影不仅仅是让人们,以电影观众的身份,去见证那早已深刻在历史里程碑的烙印,它也不是单纯地记录、具象化地呈现历史人物充满戏剧化的事迹。本文先综述中国传记电影的概况;在中国传记电影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其变化和原因,并对中国传记电影的未来发出畅想,来深刻地探讨中国传记电影的艺术特征。就目前而言,中国传记电影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今后从事表演艺术相关行业的人士也可以通过本论文做为一个强有力的切入点,宏观地去体验电影、表演艺术两者之间的极致融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中国传记电影概况 1
(一)中国传记电影的定义 2
(二)艰难曲折的中国传记电影发展史 2
1.鲜为人知的三四十年代 2
2.“开天辟地”、“昙花一现”的四五十年代 2
3.重新振作的七八十年代2
4.别创一格的九十年代后 3
(三)“群星璀璨”——那些传记电影的先行者们 3
二、中国传记电影艺术特点及其变化4
(一)中国传记电影的艺术特点 5
1.显著的“群像人格” 5
2.浓烈的的人、景交融 5
3.丰富的文化底蕴 6
(二)电影表现手段的丰富 6
1.具有象征意味的叙事结构 6
2.“戏中戏”叙事结构在传记电影中的崭露头角 7
(三)人物形象谱系的转变 8
1.从“神”到人的变化 8
2.从英雄到“恶人”的颠覆 9
(四)导、表演的蜕变 10
1.导演手法的日益娴熟 10
2.演员表演的焕然一新11
(1)早期作品的脸谱化表演 11
(2)从脸谱化向人性化的转变 12
三、中国传记电影艺术特点变化的原因13
(一)电影功能性的发展 13
1.早期的宣教功能13
2.中期传播和娱乐的功能14
3.近年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来娱乐和审美的结合14
(二)电影经济体制的改头换面14
四、关于对中国传记电影未来的畅想 15
(一)给予更多电影工作者艺术创作的间 15
(二)给予观众更多鸣 16
(三)关注更多平凡而伟大的人性辉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表1 上世纪50年代——如今中国传记电影产量趋势 3
表2如果您是传记电影的创作人,您会选择以下哪类人物当作传记电影的主人公 16
图1针对时下电影观众对中国传记电影的认知情况调查 15
图2针对“传记电影的定义”这一问题调查 17
中国传记电影艺术特征研究
引言
中国传记电影的存在如同一块磐石屹立在中国电影历史的海洋中,它的灵魂就像是夕阳下每缕浪花所发出的呐喊。它象征着中国人民在面对种种困境,依然选择与命运进行赛跑时的不屈不挠,观众可以在表演艺术的滤镜下,从电影中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人炙热的内心、坚毅的勇气和智慧的创造。于是中国传记电影的艺术特征就像是海岸边的灯塔,照亮着这历史的海洋。
中国传记电影概况
(一)中国传记电影的定义
关于传记电影,《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1]513是这样定义的:以历史上伟大人物的生平业绩为题材的一种影片。在情节结构上受人物事迹本身的制约,即必须根据真人真事描绘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传记电影虽然强调真实,但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在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允许想象、推理、假设,并作合情合理的润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传记电影并不只是对杰出人物生平的刻板复制,而是需要创作者的发散思维意识,去拍摄的电影,所以传记电影意识形态的演变,以及它的复杂性,都超出了观众原有的思维定势,是有待我们去探讨的。如今现有的,有关研究传记电影的文献中,目前对传记电影的定义还是比较模糊的,再纵观迄今为止发布的中国传记电影,它需要一个新的概念来支撑——以真实人物故事为基础,描绘不平凡人物,也就是传主经历为主、反映揭露其所生活的社会现状为辅的电影类型。它更多展现的,是一段时代情怀、一种生活方式、一次观众和主人公灵魂的碰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就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如今依然是电影观众们珍贵的记忆点,这为中国传记电影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定性作用。中国的传记电影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传记电影而言,有着自己独特的气韵。这完全取决于中国传记电影,关乎它们自己的一种调性,即使在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一代代的电影创作者、文化传播者们用他们的心血,成功证明了中国传记电影也有着它的独到之处。
艰难曲折的中国传记电影发展史
1.鲜为人知的三四十年代
关于中国传记电影的起源,很多电影观众会很自然地想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但是根据现在保留的电影资源来看,早在1939年开始,就有了中国传记电影的雏形——古装片《木兰从军》,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正面对着抗日战争所带来的精神压抑。所以最早期的电影创作者之一——卜万苍,他决定拍摄一部鼓舞人心的,利用花木兰从军的故事为基础的电影,来唤醒人们心中的斗志。这部电影使最早期的中国电影观众的心中掀起了一阵浪潮。在《木兰从军》的影响下,紧接着1940年,中国又真正地诞生了两部传记电影作品:《苏武牧羊》和《孔夫子》。这一时期的电影中,传主的人物形象并不饱满,剧情也较为平淡,没有较强的戏剧性。因为此时中国电影刚从默片时代走出,踏入有声电影时代,所以这一时期,演员的表演痕迹也较为严重。
2.“开天辟地”、“昙花一现”的五六十年代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