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的悲剧性研究【字数:10068】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戏剧《李尔王》的悲剧性创作背景1
(一)文艺复兴的“摇篮”1
(二)理想人文主义与现实的冲突2
(三)文艺复兴对封建思想的冲击2
二、戏剧《李尔王》的悲剧性特点分析2
(一)人文主义悲剧性特色2
1.人文主义与现实冲突的体现2
2.人文主义思想的摧毁3
3.弄人形象的特殊体现手法3
(二)道德伦理悲剧性特色3
1.父女之间感情的物化3
2.封建思想产生的矛盾3
(三)人性悲剧性特色4
1.美好人性的摧毁4
2.悲剧现实的不可逆性4
3.黑暗人性对悲惨命运的催化 4
三、戏剧李尔王的悲剧性的当代意义5
(一)人文主义悲剧性对现代戏剧的发展意义5
(二)道德伦理悲剧性对现代戏剧的发展意义5
(三)人性悲剧性对现代戏剧的发展意义6
致谢7
参考文献8
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的悲剧性研究
引言
戏剧《李尔王》讲述的是年迈的李尔王用错误的方式将土地分给了善于谄媚讨好自己的大女儿与二女儿,以为可以依靠她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遭到了她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们的无情抛弃,而因为不会表达爱的定义而被他冷落的小女儿却舍身救父,最终酿成的悲剧。正如学者布拉德利所说:“与其他三大悲剧相比,《李尔王》的特点在于其直击心灵的共鸣度以及有着莎士比亚悲剧力量的直观冲击力。”[1]通过本文希望通过借助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中的悲剧性研究,以人文主义、道德伦理与人性为枢纽,将受文艺复兴影响下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悲剧性与现代悲剧性连接起来。
一、 戏剧《李尔王》的悲剧性创作背景
(一)文艺复兴的“摇篮”
14世纪至16世纪,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以意大利为起源地的文艺复兴开始了,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是人们对封建教会统治所束缚的思想意识自由的反抗。张文妮说:“文艺复兴不光让人们冲破了固有的思想禁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文学创作思想。”[2]莎士比亚戏剧也深受影响,由于伊丽莎白王室在与西班牙之间的纷争中大获全胜,莎士比亚看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其早期戏剧作品以喜剧为主,充满对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的乐观主义,对国家、社会寄予希望。通过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艺术形式表现可以看出,在文艺复兴的创作背景下,人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思想不再受到封建教会约束,为《李尔王》的悲剧性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文艺复兴像是一个容纳一切思想言论的摇篮,给予《李尔王》悲剧性形成的“养分”与“环境”。
(二)理想人文主义与现实的冲突
16世纪末期,莎士比亚的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受到历史背景的鼓舞,人文主义与乐观主义思想成为其早期喜剧作品的重要表现,他将希望寄托于国家与人文主义思想,在作品中建立了自己的“乌托邦”。而17世纪初,因为“圈地运动”的黑色影响以及国家治理出现的重大问题,莎士比亚心中的人文主义梦想破碎,此时的莎翁发现了社会现实的阴暗面,人文主义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作品风格也因此产生变化,讽刺现实矛盾的悲剧作品应运而生。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矛盾相互碰撞的创作背景下,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具有其独一无二的悲剧性。考夫曼说:“社会的动荡因素也让他他将固有思想作为悲剧的根源,敢于抨击社会的黑暗与阶级之间的矛盾。”[3]他将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不满用不同的悲剧性表达于自己的作品之中,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体系,也遵循着悲剧性的定义,将善良、正直的主人公的有价值追求与命运注定的结局之间矛盾冲突表现出来,引人深思。
(三)文艺复兴对封建思想的冲击
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孕育了莎翁对于人文主义思想创作的种子,也在16世纪化作有利的武器,帮助寻求思想自由的人民拿起思想武器与封建阶级抗争。而悲剧也正是捍卫莎士比亚自我思想,不与封建主义同流合污的有效利器,莎士比亚作品由喜剧转为悲剧的变化也能够看出文艺复兴早期理想化的思想已经不足以与封建思想所产生的矛盾所抗争,而悲剧放弃了喜剧所带来的“浪漫幻想”效果,更加突出鞭挞灵魂,引发人们对于自身、社会、现实种种的思考。这也是莎士比亚所希望的,他的悲剧作品广为流传,对封建思想起着一定的冲击作用,莎翁独特的悲剧作品体系也因此诞生。文艺复兴对封建思想的冲击在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形成中起着催化剂一般的作用。
二、 戏剧《李尔王》的悲剧性特点分析
(一)人文主义悲剧性特色
1、人文主义与现实冲突的体现
在《李尔王》中,故事的开始时,李尔问他的三个女儿对他的爱有多么深沉,小女儿考狄利娅面对两位姐姐对父亲的夸赞与虚伪的爱,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选择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对父亲的爱就像父亲对我的爱一样,它不能占据我内心的所有,但我的心却是忠诚的。考狄利娅说出了最诚恳的想法,却换来了父亲的勃然大怒,而这也是人文主义悲剧性特色在戏剧《李尔王》中的体现,人文主义悲剧性特色是以人文主义为特点而产生的悲剧性特色,人文主义所遵循的是思想文明的自由性,也正是当时人们所缺失的东西,在人文主义的理想乡中,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但现实与人文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也体现于此,考狄利娅因为自己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而失去了父亲的宠爱,换来的是怒火与权力的丢失,而肯特伯爵也因为良言进谏,阻止李尔王施怒于最真诚的女儿而被驱逐。在李尔王的君王权势压制下,他的三个女儿也因为他的成见思想而被物化,她们只能选择极端的一边,谄媚与坦诚也只不过是父亲威严逼迫下的产物,她们也沦为男性父权的附属品,“这也是人文主义与现实的冲突造成他的三个女儿不同人生却共同悲剧的根源所在。”[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