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hello!树先生艺术创作的研究【字数:15080】
目录
引言
1.1 研究主题与范围
文章研究的电影作品《Hello!树先生》,是一部较为小众的现实主义电影。对韩杰导演作品中电影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从电影的剧本创作、表现手法和人物塑造着手,通过现有对《Hello!树先生》内容研究与相应的电影艺术分析,了解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让我们充分的认识那个如火如荼的时代。
1.2 研究的成因与历史回顾
而《Hello!树先生》明显更注重影片的代入感和写实感,把看似不加修饰的画面搬入大荧幕。对于电影界以后的题材的选择,拍摄方法,也有一定的参考。因此,研究将从电影的剧本创作、电影题材的研究、演员表演特点出发,探讨相关的理论意义,加强我国此类电影作品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创新。
《Hello!树先生》对一位中年农村人的生活和他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描绘,由于导演所采用的是记录片式的白描手法,通过对这部电影的分析可以对我国农村居民当时的生活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了解困惑与需求的同时,推动大众思考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和改进方向。我国现已经进入脱贫攻坚决定化阶段,前期农村发展与探索中的改革收获使我国影视娱乐产业更加丰富了对于农村文化与人文环境的认知范畴,同时开创出独特的乡村题材电影。
1.3 研究意义
《Hello!树先生》在乡村题材电影之中加入了大量的电影艺术表达手法,因此对《Hello!树先生》电影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电影产业对农村电影题材的拍摄方式改变,同时还能够以超越农村发展的农村化视角对社会进行分析和思考。文章对《Hello!树先生》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现代化的视角对《Hello!树先生》电影中所用的荒诞式电影艺术手法与超现实主义的表达手法进行分析,找寻我国农村题材艺术发展的方向与方式。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1国内研究概况
作为一部小众的现实主义电影,限于观众的观看视野,关于此电影的研究不算太多,国内研究大多以时代背景出发,让我们了解导演对人物外形和内心的双层影像的展现。在研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延伸到电影题材、拍摄手法以及演员的塑造等层面。
2.1.2 关于电影题材的研究
邹胡成对电影中的主人公的精神状态进行了分析,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其认为梦境是解读一个人潜意识心理最为直观的入口。虽然梦境常常以置换、凝缩、装饰等手段逃脱道德和理智的审查机制,但其蕴含的寓意却是最为直观的。影片中的树先生梦境中拼命地卡住父亲的脖子包含着浓重的“弑父情结”。[1]父亲给他留下的记忆是狂暴的,导致哥哥死亡的不仅是父亲的强权压迫,更是一个时代的偏见。而梦境中拼命地卡住父亲的脖子这一“弑父”行为可以理解为树先生对于社会强权的无声反抗。
李宁在《荒诞现实主义——21世纪乡土喜剧的银幕抒写》中认为中国电影有着绵延深厚的乡土想象传统。百余年影像发展中,农村是一个永远写不尽的景观形象,中国电影史纵向发展中农村题材作品几乎包揽了整个社会文化形象。然而我国现有农村电影中的乡土题材电影,一直存在内在意识缺失的情况。[2]
韩杰电影《Hello!树先生》体现了我国农村中的普通人群收到的社会压迫与歧视,其镜头下表达出阻碍我国农村发展的糟粕风气与农村人迫切的文化需求。
2.1.3关于电影表现手法的研究
边子捷在《新世纪中国黑色幽默电影浅析》一文中指出,影片开始时对于村庄景观的横移长镜头,画外喇叭广播驱赶民村离开农村的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此时的喇叭实际上是官方意志和权力的代表,政府强征土地办煤矿,村民被迫搬迁的社会时代背景与电影冲突原因得以体现,强化了“无根的树”这一意象的现实意义。[35]
李秀岩在《陌生化理论解读下的电影
袁晚晴在文章中写道:将《Hello!树先生》整个文本看做一个梦境,只是这个梦境还没有被过分的装饰和凝缩,没有被强加的逻辑思维改造。电影其中有三个层次:梦、白日梦、知觉。电影中将梦与知觉的天平稍稍偏移,减弱电影所调控的知觉层次,使梦境的意味更浓。[7]
2.1.4 关于演员角色塑造的研究
汪文超在《中国新力量导演现实主义艺术电影创作特征研究》中认为王宝强依靠怪异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饰演了底层叙事影片少见的形象。树先生这一角色,是戏剧面纱下悲剧式的角色形象。在《Hello!树先生》中,王宝强从外形到表演方式,都与自己以往的角色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可贵的突破。[8]
宗廷虎认为,判断一次表演是否成功和精彩,应从表演方式切合人物性格的有效建构,与展现人物性格在叙事转变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王宝强风格化的表演仅仅停留在刻画人物的最表层——用来说明树先生是一个异于常人的村民,而没有在表演上传达出他走向性格畸变过程中的心理和情感变化。[9]这对于整部影片中戏份最重的一个角色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这种表演表面化的问题其实有一部分源自于剧作层面对人物性格的设定和刻画不够深入和丰富。
关铮指出电影《Hello!树先生》以现实主义加超现实主义的镜像语言编码,塑造了一个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人物符号——“树先生”,“树先生”形象充分体现了现实客体空间与理想主观空间的意义。[10]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视角,以元语言的冲突与个体身份困惑两个维度来具体分析电影中"树先生"的人物形象。
2.1.5 关于电影时代背景的研究
张永清在《荒诞处境与贫瘠想象——解读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