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曹禺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分析【字数:17791】

2024-11-24 11:0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3
2.1曹禺概述 3
2.1.1曹禺生平 3
2.1.2曹禺的代表作及其艺术价值 3
2.2曹禺话剧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 4
2.2.1《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 4
2.2.2《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5
2.3曹禺话剧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5
2.3.1对中国话剧界的影响 5
2.3.2曹禺剧作对当代女性的影响——解放与反抗精神 6
第三章 “竹均”时期纯真质朴的陈白露形象 7
3.1从文本和台词中透露的竹均形象 7
3.2台词是塑造人物的根基 8
3.3“竹均”的潜台词 9
第四章 纸醉金迷时期陈白露的堕落与矛盾形象 10
4.1堕落形象背后的成因 10
4.2精神层面与行为差异的矛盾形象 12
4.3展现人性阳光面的陈白露形象 13
第五章 陈白露的悲剧给当代人带来的警示 13
4.1给当代读者的思想警示 13
4.2给当代女性的思想警示 14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曹禺《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 要
文学史上不缺乏精彩非凡的人物形象,作家笔下的人物蕴含诸多深意,最为精彩的人物其形象往往具有诸多的争议和讨论声,陈白露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有人轻视她本就是一名卖肉为生,崇尚着骄奢淫逸生活的娼妓,也有人因为她的学识和曾获得的社会地位将陈白露视为现代新女性形象的突出代表之一。而要想透过诸多的讨论窥探曹禺笔下所描绘的陈白露,必然要从《日出》这样一部作品当中,在字里行间的书写之中,才能深刻的解读出这样一位丰富的女性形象,她最为真实的血肉骨骼。笔者主要分析陈白露在文本和话剧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因为舞台演出是最能直观感染观众情绪的一种方式,所以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笔者同时会对话剧中陈白露的台词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学生时期的干净纯洁和步入社会后的堕落迷茫这两种形象象征着她人生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在作品中发掘其变化的原因与过程,进一步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动向,透过作品分析人物的形象,便于其他读者更好的判断及了解这一角色,感知曹禺先生在作品中所寄托的时代理想,以期启迪未来。
引言
1.1研究背景
“曹禺, 中国戏剧界的泰斗。他用自己的方式, 实现了对前人戏剧经验和教训的继承。”[1]中国的现代戏剧史上,他对社会现实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的作品高度关注中国女性的悲剧命运,并以此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纵观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我们深切感知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塑造的妇女角色也在提醒一代代的国人。
话剧《日出》用它那鲜明的时代性和富有个性的人物角色在中国话剧戏坛里名声大噪,使得中国话剧开启了新篇章。《日出》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话剧创作艺术得以真正成熟,堪称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从文本到舞台演出,日出一直受到人们的评价和研究。曹禺的文本从来不是单调的,他笔下人物形象清晰,每一个都值得让人细细品味。而作为并未带着主角光环的女主人公,陈白露她的形象却是一直为人们争议,这个人物的形象和她的悲剧,也一直是学术界重点探讨的对象。
其中本文重点研究的《日出》是曹禺创作的第二部话剧,并与《雷雨》一起被视为近现代史剧坛上的杰出之作。 在曹禺话剧作品中,最富有现实性最接近真实的生活的作品就是《日出》。 通过尖锐、复杂和充满戏剧性的冲突,曹禺精心描绘了黎明前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真实生活。 独特的时代性和鲜明的艺术性使得许多充满活力的角色更加突出《日出》的艺术特色,其中剧中的女主角陈白露非常值得我们认可和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可以说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描写也集中的表现了日出的艺术风格她也是曹禺剧作中最深刻最复杂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新女性线形象的悲剧代表人物之一。赵虹学者评价道:“陈白露打心底里厌恶周围卑鄙粗俗的人和外面丑陋的世界,却又无法控制自己沉湎于放荡的生活里。她从未扔下她的良心和正义感,但又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排头,她与外部世界甚至她自身都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最终只能一步步堕落,快速走向死亡。”[2]
曹禺在《日出》这部作品中揭示了当时的最典型的两种社会现象和问题:金钱至上的思想导致的社会的贫富差距矛盾和缺乏自我奋斗意识的“顺民思想”。这两点在陈白露身上都有相应的体现——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和由于长期生活在鸟笼中而丧失自我奋斗的颓废。这两种典型的社会问题是三十年带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在剧中陈白露象征当时受到这种社会迫害的新青年。如此富有悲剧色彩的女性角色,却依然期待未来社会可以走向光明。陈白露出卖灵魂,肉体软弱,最后以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她无力抵抗恶势力,但是她还可以抵抗自己。她杀了“陈白露”,之前天真烂漫的“竹均”也许就能活了,美好而富有希望的明天也能活了。不管怎样问题的消失则是曹禺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呼吁,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正向的明示。
1.2研究意义
《日出》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的成功都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它进一步巩固了曹禺在中国戏坛里的地位。曹禺曾向大众表达过:“他是发自内心的为这些有金子心的妓女感到痛心,她们宛如一个个‘可怜的动物,在这人世间上演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惨剧”。这在曹禺的心灵中对女性的怜悯和年幼母爱的缺失,是他创作《日出》的道德伦理和情感支柱,也打下了他抨击社会阴暗面的基点。不仅仅是在《日出》这部话剧中,不仅仅只基于陈白露一位女性形象,曹禺创作的的所有女性角色都不仅展现她们自身的悲剧人生,更是展现和批判那时社会背景下社会的混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8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