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潜台词对于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以暗恋桃花源为例【字数:12197】

2024-11-24 11:0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引言
1.1研究背景
潜台词是戏剧艺术中一种特殊的语言表现手法,是戏剧台词的灵魂与核心,在戏剧表演中意义重大。通过研究中国热门话剧——《暗恋桃花源》,能够深度解析人物的潜台词之下所暗含的深层意思,发现潜台词运用的技巧和意义,不仅可以使大众可以不断加深对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还有助于导演及演员戏剧的创作与排演。
《暗恋桃花源》是戏剧艺术的名片佳作传播的范围之广,让作品历经时间的考验和磨练,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获得了学界的认可,这引发了一波波学者的不断探索,试图探寻《暗恋桃花源》的魅力。有学者从集体创作的角度去剖析,有学者从戏剧结构上去剖析,在不断的探索中双重的戏剧效果所带来的互文性给话剧理论的研究带来诸多新素材和新体验。
1.2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了解潜台词的特点,作用等探寻出如何让整个剧目层次丰富,内容丰满,增加观众的想象,深刻体会戏剧的魅力是无法代替的。潜台词对话剧有着格外重要的影响力,《暗恋桃花源》作为一部优秀的话剧作品,人们的关注度大多在于它奇特的戏剧结构,对于其潜台词的挖掘少之又少。而正是因为它悲喜穿插的戏剧结构,两个时空的不断转变,其中的语言交锋,才能不断推动剧情发展和丰满人物。研究潜台词对于其话剧的人物形象塑造作用,对于观众来说,可以更好地理解剧作提升观戏体验;对于演员来说,可以更好地进行外在行动的表演;对于剧作家来说,可以使剧本层次更加丰富。
1.3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1.3.1研究的实用价值
人物形象塑造对于演员的表演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为代表的三大表演体系给演员们提供了不同的表演训练方案,但都同时强调了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人物形象的理解出现偏差或塑造的手段不够准确都会导致角色无法使人信服。目前,许多对于人物形象塑造手段的研究都还不够深入,大多停留在理论上,没有结合具体的案例具体分析,缺乏实践意义,对于演员学习的借鉴作用还有所欠缺。通过探寻中国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深度解析人物的潜台词之下所暗含的深层意思,《暗恋桃花源》将演员自我和超我紧密结合起来,深陷其中又置身事外,通过潜台词打破了观众内心的隔阂。通过潜台词运用的技巧和不断发掘其中的意义,将亘古不变的时间化作永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恒的瞬间,使大家可以加深对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同时,帮助演员打破人物形象干瘪、机械化、千篇一律的桎梏,可以为演员们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1.3.2研究的理论意义
暗恋桃花源,首先是一部集体的即兴创作作品,作为第1部以剧场为题材的戏剧,剧组中不同职位的人组成了这个戏剧情景,在导演这一角色所设定的情境下进行即兴的创作,让演员所饰演的人物具有双重身份在情景中的幕后为观众展示了演员在舞台后台的所思所感所想,本色的演出形式更具有真实感,让观众满足窥探欲望的同时,能够将自我融入到这一视角当中来,从而为戏中戏,这一解构的变换营造基础的条件。
再者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当代小场艺术创新的一个标志,通过戏中戏的结构模式,搭建出双重的舞台效果,有意营造出混乱的情节场面,让演员在面对观众的同时又要面对戏剧情境中的导演无形中将第四堵墙打破,让观众对演员所塑造的角色认识丰满起来在交错的时空结构中呈现出陌生化的效果。通过第四堵墙的打破,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让自己与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一同置身于情境当中,将自我放在另一个角度去观照这是对戏剧的鉴赏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在看到演员表演时观照出自己所过去遭受的情境我所看到的真实事件。是一种通过幽默且戏剧化的表演方式,对观众灵魂的关爱与拷问。通过夸张的表演形式,让观众不由自主的去思考,台词背后的含义即潜台词。让观众感受在韵味无穷下的潜台词对戏剧情境的塑造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
最后,暗恋桃花源,作为一出戏剧具有戏剧的结构形式,将舞台戏剧塑造出镜头前的舞台感,让观众以双眼作为自己的欣赏视角,在戏剧的矛盾冲突中给观众带来迥然不同的欣赏感受。这使得演员和道具在观众心中不只再是他们的具象形象,也成为观众心中的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加以艺术的想象,构成了桃花源这一美好的幻象。然后观众根据自己对符号的理解,分解开来并加入加入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形成独特的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制造出现实与虚幻世界交融的奇异陌生感。
文献综述
要了解潜台词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我们首先要知道“人物形象”和“塑造”的定义是什么。以下是各个文献对于其的定义。
2.1人物形象、塑造定义的综述
关于形象《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是这样定义的:形象,是指其它物体行为的外在表现在本体意识中产生的所有印象。它是本体心理反应的多次结果,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性。[1]
关于人物形象林洪桐的观点:人物形象是演员在扮演人物角色时,通过创造出一系列的舞台行动的过程来完成的。[2]他认为:不管是作为舞台艺术的创造者还是观赏者,其人物形象都应具备其审美价值。因为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是用自己所创造出的人物形象去反映现实,评价现实,最大可能地去向观众揭示生活的哲学和生存的意义,通过高级地艺术方式表达,委婉地使观众从中领会到人生的真谛,而不是为了塑造而塑造。[3]观众能够通过演员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中收获对于人生有帮助的启示,在艺术审美和道德修养上有所提高,最终能够获取心灵的慰藉。
关于塑造《新语词大辞典》中的解释是:指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或指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法表现人物形象。[4]王朝闻在《美学概论》中写到:雕塑的特点是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塑造可视而且可触的艺术形象。[5]
关于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美学大辞典》中写到“表演艺术以声音的流动和人体的姿态动作为手段塑造艺术形象”[6]。同时写道:塑造要求掌握各门艺术所用材料和手段的特性以及各门艺术的特点。只有把握各门艺术的特点和材料、手段的性质,才能进行艺术塑造。塑造不是对对象的机械模仿,而是体现了主体情感、创造力等的人的本质力量,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