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论韩国影片寄生虫中的角色塑造【字数:14597】

2024-11-24 11:0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引言
本课题以电影《寄生虫》为例,来分析其中的角色塑造。故事情节的核心是一出穷人用手段寄生富人的喜剧,最后产生了悲剧的结局。悲剧的社会背景是社会阶级的分化,原因是穷人的自私与寄居。表面是喜剧,但其实是一出深深的悲剧。所以关于电影的角色塑造探究应该涉及到社会,涉及到历史。从电影中北韩的笑话,与这座豪宅的历史隐喻中可以隐约窥见。关于电影中的角色塑造涉及到历史范畴、人文范畴,本课题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电影塑造不同人物性格的手法。
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国内的电影影视化语言研究囊括了试听元素、蒙太奇语言和叙事结构。研究者需要运用镜头语言、声音元素、光影设计和叙事结构把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形象阐述成最直观的语言,拉近故事中人物与观众的距离,挖掘镜头背后,剧本背后的内涵以及剧本与人物相辅相成的具体呈现。国外对于角色塑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探索影片中“音乐性”的研究,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部分,它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背景音乐的类型上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探索,出发点是不同类型的音乐在观众内心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产生偏差,合适与否。通过音乐塑造来分析电影音乐对于人物外形、人物性格和人物内心的情感塑造作用。
应用前景:通过对内外电影塑造角色的研究概述,可以发现国内对电影塑造角色方面的研究还执著于具体镜头的分析与探索,对电影理论的探索还停留在表面阶段,而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电影理论已经形成系统化。国内关于电影的探索若想有所提升,必须在理论探索方面多下功夫,特别关于电影角色塑造方面的研究,更要深刻挖掘。但也应该发扬对具体镜头分析与探索的优点,在此基础是上展开理论探索,也不失为一条正确的研究道路。可以预见应用前景将十分广泛。
文献综述
本章主要介绍电影《寄生虫》的剧情、获奖记录以及导演奉俊昊的叙事风格与影像风格。探究《寄生虫》这部电影的内核与风格,为下文具体探究角色塑造作铺垫。
2.1剧情梗概
2.2获奖经历以及票房纪录
(1)2019年,该片获得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这是韩国电影首次拿下金棕榈奖。在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寄生虫》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国际影片奖,并且创造历史成为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非英语片。2019年6月,《寄生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虫》成为了迄今在法国最卖座的韩国电影。
(2)2019年6月23日,《寄生虫》在韩国上映后累计观影人次已突破900万;7月22日,《寄生虫》在韩国累计观影人次达到1000万249人次,正式突破千万大关。
(3)2020年2月21日,《寄生虫》的全球票房突破2亿美元。
2.3叙事风格以及电影类型
奉俊昊的电影风格难以精确定义,因为其影片包罗万象,但批判社会现实、对焦社会问题是他电影的一个典型特色[1]。他的电影通常保持着一种“相对共性”的叙事特征,即时代创伤下集体记忆所带来的历史追溯和时代阵痛,因此,这种叙事特征也成为奉俊昊独有的一种叙事情结——无力且无助的悲情元素[2]。例如,奉俊昊之前执导的电影《杀人回忆》、《汉江怪物》和《母亲》都将目光对准社会问题[3]:《杀人回忆》讲述一个韩国多年悬案,影片将一严重的社会问题持续曝光,迫使人们进行深刻反思;《汉江怪物》讲述环境恶化导致生物和自然对人类的反击,呼吁人类反省对自然的破坏问题[3]。《寄生虫》延续了《杀人回忆》和《汉江怪物》的风格,聚焦于社会现象与问题,通过层出不穷的阶级对立,展现出尖锐的社会矛盾——“阶级”问题和贫富差异。当今社会,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奉俊昊将这些问题通过戏剧化加工变为一剂“良药”,警示人们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4]。
2.4《寄生虫》的意义
《寄生虫》是一部极具隐喻色彩的都市黑色童话,影片的成功不止于拿到韩影史上第一座金棕榈,第一座奥斯卡;更多的是对普罗大众的社会性预言与警示。
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从题材上与前年大火的《燃烧》无疑,无不是揭露社会阶级差距的不平等,穷人与富人之间信息获取的不对称。不同的是《燃烧》更文艺,更隐晦;而《寄生虫》却来的更直白,更现实。《燃烧》是诗,《寄生虫》则是刀,但两部电影如出一辙的揭开了阶级撕裂后的丑陋伤疤,用血淋淋的方式一点一点地敲碎了穷人仅剩的尊严。
基宇一家出生寒门,贫穷让这一家子只能依靠趋炎附势富人苟延人世,他们一家的生活准则就像基宇爸爸所说:“最好的计划就是没有计划。因为一旦定了计划,人生就绝对不会按照计划来。所以做人就得没有计划,没有计划就不会有差错。”计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同于未来,穷让一家人失去了对未来的期盼甚至意淫。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基宇一家接触到了朴社长一家,这个准则得以打破,寄生虫一家开始活在了“计划”之中,也正是差错的开端。
奉俊昊在采访里说:“虽然生活在一个国家和城市,但富人和穷人可能都没机会相遇”。把差异隐藏起来,互相隔离,并用现代化的“人生而平等”理念蒙住双眼。
也正是这一物质信息的不对称让穷人总是会幻想着成为富人,幻想着能有朝一日能登上资产阶级的殿堂,拥有富人的生活方式。就像《寄生虫》中展现的那样,穷人与富人之间有一条通道,这个通道是狭窄的,狭窄的只留下了一丝缝隙,穷人幻想着通过这条缝隙到达富人的生活世界而富人也从这条缝隙窥探穷人的世界。金基泽一家就具有特殊性质,他们是虫子,钻过缝隙连接富人与穷人,他们一家承载着穷人阶级的所有幻想,但结果却是迎来了富人一家的“杀虫剂”,这一剂杀灭了他们的幻想,也杀灭了他们的尊严。
如果说《牯岭街杀人事件》是弱者刺向弱者的一把刀,而《寄生虫》就是弱者刺向强者的一把刀。奉俊昊就用这样一部现实主义影片无情刺破了无数追梦人心中的乌托邦,转身留下一个冰冷的背影供人在寒风中自剖式孤芳自赏。
此类社会题材的电影虽然并不少见,但难能可贵的是它不留情面地揭示了社会性的血腥残酷的一面,它击破了政客的鸡汤式谎言和民众聊以自慰的励志梦,展示了一个在理想条件下仍然是血淋淋的现实社会。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