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剧悲惨世界中沙威的角色塑造【字数:12593】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理论意义 1
1.2现实意义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国内研究概况 2
2.2国外研究概况 2
第三章 《悲惨世界》中沙威的性格特征 4
3.1固执且忠于执法 4
3.2淳朴且善良 5
第四章 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音乐对沙威的形象塑造 7
4.1音乐剧《悲惨世界》中沙威的音乐主题 7
4.2《Stars》咏叹调对沙威形象的塑造 8
第五章 音乐剧《悲惨世界》中演员表演对沙威的形象塑造 10
5.1利用演员舞蹈表演进行角色塑造 10
5.2利用视觉画面进行角色塑造 11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论音乐剧《悲惨世界》中沙威的角色塑造
摘 要
音乐剧《悲惨世界》是法国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词作者阿兰鲍伯利共同完成的。该剧取材于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悲惨世界》。作为音乐剧“四大名著”之一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在戏剧、音乐、舞台表演等多方面表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笔者以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人物沙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概述了《悲惨世界》中沙威的性格特征,即固执且忠于执法、善良且有良心;其次,分析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音乐对沙威的形象塑造,介绍音乐剧《悲惨世界》中沙威的音乐主题并分析《Stars》咏叹调对沙威形象的塑造;最后,进一步分析音乐剧《悲惨世界》中演员表演对沙威的形象塑造,包括利用演员舞蹈表演及利用视觉画面进行角色塑造。音乐剧的表演也不能仅是单纯炫技,演员要与剧中人物性格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经典的作品和经典的人物形象,正如笔者分析的沙威这一人物形象一样,成为铭刻在观众脑海中,并且鲜活、富有生机的舞台形象。
引言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音乐剧除了能够因为扣人心弦的剧情吸引观众的关注及欣赏之外,更重要的是演员对于人物形象角色的塑造,由于人物性格非常的鲜活,再加上演员对这一人物性格的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把握,也进一步提高了音乐剧表现力以及其吸引力。人物性格是否能够塑造到位,会对人物现象的整体呈现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也影响到音乐剧能否获得大众青睐,只有将鲜明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彼此的关联,并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之下充分地展开且建立关联,能够推动戏剧冲突的时限,进一步实现情节的戏剧化发展。对于艺术家而言,创作优秀的音乐剧作品并且基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基础之上尤为重要,只有进一步挖掘人性的灵魂以及内心深处的特点,才能够突出艺术形象。
1.1理论意义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塑造出冉阿让、沙威等一系列有明显的性格特点的人物,不仅在小说中被读者视为经典,之后此部名著也被翻拍成电影以及音乐剧,以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让观众得以欣赏。[1]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各个人物均有明显的特点,冉阿让在受到各种苦难磨砺之后对于上帝充满了景仰,芳汀的软弱、沙威的威严冷酷均非常典型的呈现出来,这部音乐剧也通过差异化的主题音乐体现出各个人物典型的性格特征。而进一步分析来看,人物形象是否真正的立体丰富,除了需要演员对其外在的表现之外,也需要将人物的内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各种经典的戏剧作品均提高了对人物内涵的挖掘,并利用完整的旋律以及结构加以体现。
1.2现实意义
1973年,剧作家阿兰鲍伯利观看了音乐剧《万世巨星》的首演,此部音乐剧将圣经作为其整体的创作素材,并且实现了将宗教故事与摇滚音乐二者的结合,从特殊的角度将耶稣的生平予以展现[2]。阿兰鲍伯利在观赏此部音乐剧之后受到了非常大的启发,并且将法国大革命作为题材以创作新的音乐剧。之后他与作曲家克劳德合作并改编创作出音乐剧《悲惨世界》。近年来,《悲惨世界》已经34次被改编成电影,11时改编为连续剧。其中音乐剧的改编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这是由于通过音乐的加入能够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期待和要求,音乐剧《悲惨世界》也是在音乐剧整体的发展过程中的巅峰之作。[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概况
(1)关于音乐剧《悲惨世界》中沙威人物研究
沙威在音乐剧中是与冉阿让这个角色成为对立矛盾的一个角色。相关的文献有唐蔚的《湮没在莎士比亚虚无主义阴影下的灵魂——再论<悲惨世界>之沙威》中提出沙威并不是一个冷血残忍的人,相反,他非常善良且正直。[4]
田志华的《<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解读》中也写道,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管理体系中的一名警探,沙威成为资产阶级残暴统治的爪牙,利用严刑厉法不断地残害处于生存困境中的底层人民,但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或捞取资本,而是出于对法律的绝对服从与信念。他从不相信道德与仁慈的力量,只服从于自己坚信的社会秩序﹐不放过任何一个违反秩序与法律的人﹐甚至是自己。在塞纳河岸,沙威警探逮捕了冉阿让,但低贱的苦刑犯形象与高尚的英雄形象让沙威警探的内心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最终,沙威警探被冉阿让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化。沙威警探的人性复苏使读者感受到了人道主义的力量—能够战胜最坚定的信念。即便像沙威警探这样铁石心肠的刽子手,也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芒。[5]
仉梓含在《投河自尽的执法者——浅析<悲惨世界>中的沙威形象》中也对沙威以及人道主义这一题材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沙威是一位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后被曾经的犯人冉阿让所救,内心从此陷入了无尽的挣扎与撕扯,直到最后投河自尽。笔者认为,从这个人物形象中发现雨果倾注的人道主义精神。[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8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