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特戏剧中的荒诞性研究以等待戈多为例【字数:9310】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内容 1
1.3 研究意义 1
1.4 应用前景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第三章 贝克特戏剧中情节内容的荒诞性 3
3.1 “荒诞”的情节 3
3.2 “荒诞”的叙事 4
第四章 贝克特戏剧中语言台词的荒诞性 5
4.1 “荒诞”的语言 5
4.2 “荒诞”台词背后的意义 6
第五章 贝克特戏剧中表现手法的荒诞性 7
5.1 “荒诞”的人物表现 7
5.2 主旨表现 8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3
贝克特戏剧中的荒诞性研究—以《等待戈多》为例
摘 要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者之一,艺术家贝克特通过戏剧性的手法以及独特性的叙事方式进行人性的揭露与道德的批判。其代表作《等待戈多》更是被奉为荒诞流派剧作的经典作品,在剧中作者贝克特将他的具有代表性的手法充分体现了人类在苦难面前的无望、徘徊与挣扎。荒诞派剧作的出现具有历史性,即二十世纪中旬二战后人民精神空虚时期,因此该流派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人们尤其时西方国家人民在文化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感到的孤独与迷茫。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产出的,它不仅仅是作者对时代的思考与感悟,更是研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矛盾的有利证据。由此可见,透彻研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能够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二十世纪西方世界人们空虚且焦虑的精神境界,并且该研究对当代戏剧作品创作与撰写有着广泛且深层次的意义。在充分阅读欣赏《等待戈多》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后,本文将着重论述荒诞派戏剧特点以及贝克特式荒诞戏剧的独特经典之处。
引言
1.1研究背景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者之一,艺术家贝克特通过戏剧性的手法以及独特性的叙事方式进行人性的揭露与道德的批判。其代表作《等待戈多》更是被奉为荒诞流派剧作的经典作品,在剧中作者贝克特将他的具有代表性的手法充分体现了人类在苦难面前的无望、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徘徊与挣扎。荒诞派剧作的出现具有历史性,即二十世纪中旬二战后人民精神空虚时期,因此该流派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人们尤其时西方国家人民在文化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感到的孤独与迷茫。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产出的,它不仅仅是作者对时代的思考与感悟,更是研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矛盾的有利证据。由此可见,透彻研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能够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二十世纪西方世界人们空虚且焦虑的精神境界,并且该研究对当代戏剧作品创作与撰写有着广泛且深层次的意义。
1.2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三点来研究贝克特戏剧的荒诞性。
贝克特戏剧中情节内容的荒诞性、贝克特戏剧中语言台词的荒诞性、贝克特戏剧中表现手法的荒诞性。
1.3研究意义
《等待戈多》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他运用荒凉、无逻辑、矛盾、循环等元素与环境、人物、情节、语言、等叙事方式相结合形成一种反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压抑的,荒凉的舞台布景,来展现荒诞派戏剧的多样性,荒诞派戏剧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剧作家们开创的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的精神危机日益严重,人们的荒诞感由此产生。贝克特也经历了战争,对战后西方人的荒凉、残酷的生存困境感触颇深,《等待戈多》由此而生。在这部荒诞剧中,贝克特运用荒诞的表现形式揭示了人性的荒诞,并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了西方社会所面临的精神危机。本课题试图通过《等待戈多》分析贝克特戏剧的不合理性。
1.4应用前景
贝克特的经典戏剧《等待戈多》可以说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作品将其戏剧中的荒诞性表达的淋漓精致,因此本课题将通过分析《等待戈多》中的荒诞元素来探讨贝克特戏剧中的荒诞性。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贝克特戏剧研究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所说的“伦理学转向”。而他的观点对贝克特戏剧的批评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因此在国外掀起了对贝克特荒诞创作研究的热潮。
“荒诞派戏剧”理论的解释者兼命名者马丁艾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中指出,荒诞派戏剧的“荒诞”在于语言和逻辑的使用,其“回归”是诗意意象的回归。荒诞派戏剧作家试图废弃逻辑性的语言,借诗意的形象来反映这个世界的荒诞。
安娜麦克马伦2010年出版的新书《塞缪尔贝克特戏剧中的肉身表演》中指出,“肉身表演”和“荒诞性”作为贝克特戏剧的重要特征,并不是简单地对“真实”或“自然”的身体的回归,而是强调身体的现在性和特殊性。因此,拒绝在个人生活和身体的呈现中使用任何的“身体连续性”。
尤金韦伯在《贝克特戏剧》中指出贝克特的荒诞,是把面对的现实想成一种不合理的状态,大多数剧作家会有意识的创造荒谬的感觉并加入创作中来,一切事物都可能被召唤到即将到来的荒谬中去,剥去它合理的、浮夸的外表,它的混乱和荒谬就显露出来了。
相较于国外,国内对于贝克特戏剧的研究较晚。贝克特最早被引入进中国是作家根宜思于1962年10月2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法国先锋派戏剧剖视》,自他之后,丁耀赞、董衡巽等陆续对荒诞派戏剧进行了批判。
苏娜在《论等待戈多的荒诞元素》一文中说到贝克特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剧作家,冷峻的外表下,饱含着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强烈关注。《等待戈多》中无聊反复的语言、行为怪异身体残疾的人物、荒诞的故事情节、“等待”的主题,使得这部剧充满了荒诞元素而在看似荒诞的背后,其实质是人类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
郭冬梅在《等待戈多的荒诞表达与审美意义》中说,语言是戏剧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但在《等待戈多》中,人物的语言已经失去了它所假定的表意功能,语无伦次,不连贯,非常不协调。事实上,这是作者对二战后西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在看似毫无意义的对话中,有着连贯的对话、精悍的对话和发人深省的话语。”与此同时作者大量使用停顿和沉默,并与极度畸形的语言相对比,表现出角色的混乱和不合逻辑的语言,来展示现代人们失去自己的荒谬感觉和语言失去的荒诞感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