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电影男儿当自强中黄飞鸿的角色塑造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徐克与电影《男儿当自强》 2
(一)徐克生平简介和电影剧情简介 2
(二)电影的创作背景 2
二、电影《男儿当自强》中“黄飞鸿”的性格塑造3
(一)不同情节体现“黄飞鸿”的宽仁敦厚 3
(二)角色对比凸显“黄飞鸿”的勇猛果决 4
三、电影《男儿当自强》中“黄飞鸿”的武打设计5
(一)清晰流畅的武打风格 5
(二)特色鲜明的流派特征5
四、电影《男儿当自强》中“黄飞鸿”的语言塑造6
(一)台词表达角色情感 6
(二)潜台词强化人物思想 6
致谢7
参考文献7
武侠电影《男儿当自强》中黄飞鸿的角色塑造
引言
在香港90年代浩如繁星的武侠电影中,武侠英雄类电影无疑是众多导演最为青睐的一类作品。与国外英雄题材电影不同,中国式英雄没有那些威力强大、极致炫酷的武器装备,也不具备拯救世界、解放人类的超凡本领。中国式英雄几乎都以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为原型,以民间传说为基础蓝本,加之导演的演绎塑造,构建出符合民族精神的典型人物。中国式英雄往往生于乱世,有神乎其技的拳脚功夫和深刻厚重的家国情怀,他们虽然是杰出个体,但都无力改写历史进程,带有东方人特有的内敛和悲情。[1]以清朝末年众多武学宗师为代表,像苏乞儿、陆阿采、黄飞鸿、霍元甲、陈真、叶问等,都被搬上过电影荧屏并几度翻拍。那一时期国人与西方列强尖锐的民族矛盾,使得对抗国外侵略、弘扬民族精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神成为诸多武侠英雄类电影共同采用的主题之一。《黄飞鸿》系列电影作为香港导演徐克电影作品中的集大成者,是那一时期香港武侠电影的代表作品。黄飞鸿作为我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武侠宗师,他抵御外辱、救死扶伤、舞龙舞狮的故事,后世多有传颂。然而在《男儿当自强》中,徐克导演却并未以其对抗洋人为切入,而是另辟蹊径,讲述了黄飞鸿解救黎民、打击国内封建愚昧势力的故事。“欲抵外辱,必先自强”,是徐克导演通过重塑黄飞鸿这一经典形象诠释的真正用意。[2]
一、徐克与电影《男儿当自强》
徐克以其开放性的视野,精准定位了黄飞鸿这一角色能够为香港社会带来的现实意义。黄飞鸿作为我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是一位兼通武学和医道的一代宗师。因此在角色选用上,大胆启用了青年武打明星李连杰来饰演黄飞鸿这一武侠宗师形象,大大颠覆了观众对黄飞鸿传统形象的认知。徐克执导或监制的“黄飞鸿”系列共有6部,其中《黄飞鸿:壮志凌云》、《黄飞鸿:男儿当自强》、《黄飞鸿三:狮王争霸》、《黄飞鸿六:西域雄狮》由李连杰出演,而《黄飞鸿四:王者之风》和《黄飞鸿五:龙城歼霸》则由赵文卓出演。李连杰演绎的黄飞鸿,人物性格鲜明、底蕴深厚,既有一代宗师的气魄,又有平凡人的情感宣泄,让黄飞鸿这一英雄人物真正走入了市井之间。
(一)徐克生平简介和电影剧情简介
徐克,香港著名导演、编剧,1950年2月15日出生于越南西贡市,祖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作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开创者之一,徐克的电影在香港电影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当代香港电影界乃至华语电影界极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徐克拍摄的华语电影,其意义不仅仅是一个高产且资深的创作者,他所参与监制和导演的影片中无不带有鲜明的“徐克电影”风格:黑色暴力、对现实的冷峻态度、寓言化的故事,炫目的视觉特效等等。正是这些元素有机的结合,使20世纪90年代成为风靡一时的“徐克时代”。并且无论在缔造华语武侠动作片上的技术标准,还是在保持对世界先进特效制作的追随及引进,徐克始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此,徐克被海外媒体称为“香港的卡梅隆”。
《男儿当自强》是徐克“黄飞鸿”系列的第二部,也是这一系列中公认的最高水准。故事讲述了黄飞鸿携梁宽、十三姨赴广州参加医学会议,遭遇白莲教借“扶清灭洋”口号妖言惑众,黄飞鸿因此被卷入各方势力的纠纷之中。广东提督纳兰元述表面镇压,实际上包庇利用其绞杀革命党。黄飞鸿在国际医学会议偶遇国父孙文,二人一见如故。黄飞鸿对其对救国远见钦佩不已,自愿施以援手。于是直捣白莲教总坛,死战纳兰元述,成功救护孙文脱险的故事。[3]该作并未从传统的中国英雄打败洋人的角度立意,而是另辟蹊径,通过黄飞鸿击溃国内封建愚昧势力的故事,诠释了“救国先救民”的精神内涵。影片立意高远,主旨深刻,颇具警示意义。而由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也经由本作成为一代人心中的永恒经典。
(二)电影的创作背景
黄飞鸿作为我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是一位兼通武学和医道的一代宗师。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影在徐克拍摄之前就多有采用,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以戏剧演员关德兴为代表的黄飞鸿系列。在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影坛中,关德兴塑造的严肃刻板、谨慎谦逊的一代宗师黄飞鸿形象,受到那一时期影迷的追捧,堪称一代经典。1990年,导演徐克决定重新翻拍“黄飞鸿”系列电影。当时的香港尚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之下,前途不明,政局混乱,与黄飞鸿所处的清朝末年多有相似。徐克早年间的旅居生活,产生了其对中国传统英雄文化的向往感。同时在世界各地生活过的丰富见闻,也让徐克能够正视这种中西方文化间的巨大差异。[4]实际上,香港在英国殖民者百年以上的现实统治下,群众思想混乱,观念冲突加剧,封建思想回潮,亟需相对统一的价值取向的引导。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克决定通过翻拍“黄飞鸿”系列,以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对历史、现实、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得出的真实想法。并通过黄飞鸿这一民族英雄的身份,重新唤醒公众社会的统一认同,激发香港群众奋发向上的民族热情。[5]
以拳脚为最重要的电影表现手法,武术指导成为了剧组的重量级人物,而其中的“武指”之争也恰好反映出了徐克对武侠电影的拍摄风格。拍摄《男儿当自强》时徐克最早邀请的武术指导是刘家良和刘家荣兄弟。刘家良之父刘湛是林世荣的弟子,算得上黄飞鸿真正的传人。但期间两人合作并不愉快,其原因是因为刘家良推崇真刀真枪真功夫,而徐克不想让黄飞鸿成为呆板的“传统武师”,希望他是个“顽皮小子”,动作的一招一式要做到潇洒帅气。例如黄飞鸿的经典动作之一“无影脚”,徐克希望演员能够跳起来踢,而刘家良却大为不屑,说,“这样的电影放出去,我们洪拳十万弟子都会笑死。”但徐克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说“我的电影是拍给全世界的人看的。”了解徐克的人知道,他并非只想拍几部黄飞鸿的传记片,而是想借用这个人物角色来直抒胸臆。因为创作观念的分歧,徐克只好另请高明,于是便邀请了香港著名武术指导袁祥仁,但袁祥仁设计的动作也不符合徐克的标准,袁祥仁只好找来哥哥袁和平帮忙。袁和平设计的武打动作节奏感极强,而且又契合了徐克“天马行空”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最终才确定了由袁和平担任电影的武术指导。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