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论许亚玲在淮海戏秋月中的表演艺术

2021-05-28 22:4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秋月》作为淮海戏艺术家许亚玲的代表作,是淮海戏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许亚玲细致入微的演绎让“秋月”这个角色深入人心,为中国戏曲界增添了一位经典形象。许亚玲唱腔明亮醇厚,在继承淮海戏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剧种的表演技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表演风格。本文从情节介绍、唱腔分析、舞蹈分析、人物形象塑造这四个方面着笔,对许亚玲剧中具体的唱段和舞蹈以及人物塑造技巧进行分析,同时将《秋月》的剧本与许亚玲的表演合二为一进行研究,分析许亚玲的表演艺术。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艺术人物进行理论分析,更为今后的舞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淮海戏《秋月》的情节介绍1
二、许亚玲在淮海戏《秋月》中的唱腔分析2
(一)码头独唱2
(二)定情对唱2
(三)狱中独唱3
(四)刑场绝唱5
三、许亚玲在淮海戏《秋月》中的舞蹈分析5
(一)码头独舞5
(二)双人伞舞6
(三)追魂舞6
(四)纱巾舞6四、许亚玲在淮海戏《秋月》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7
(一)在规定情境中塑造人物 7
(二)运用肢体动作塑造人物 8
(三)借助舞台元素塑造人物 8
结语9致谢10参考文献10参考文献9
论许亚玲在淮海戏《秋月》中的表演艺术
引言
淮海戏是地方戏曲的代表,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分支,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于淮海戏在历史与现状、经典作品分析、保护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对淮海戏艺术家的表演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著名淮海戏艺术家许亚玲在《秋月》中的表演作为研究主体,将《秋月》的剧本与许亚玲的表演合二为一进行研究,对许亚玲的唱腔、舞蹈及人物形象塑造这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让我们对戏曲表演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丰富舞台表演经验,为今后的舞台表演打下坚实基础。
一、 淮海戏《秋月》的情节介绍
淮海戏《秋月》由国家一级导演李利宏指导,编剧谢丽泓、音乐配器汝金山等共同创作,国家一级演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员许亚玲主演。2011年6月10日,许亚玲凭借在《秋月》中的精彩表现,成功摘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秋月》名声大噪,成为新编淮海戏的代表作品。
故事背景设置在清末民初,讲述了淮海戏艺人秋月跌宕起伏的一生。秋月是秦家班的第一花旦,她技艺精湛,参演的剧目叫好又叫座,是秦家班的“金招牌”。儿子天宝患眼疾病情日益加重,为凑手术费,她没日没夜赶场加演。秦家班第一次登上大戏台,秋月被师姐美香原欺骗,最终误场被逐出秦家班。为了生计,秋月开始在市集唱门头词。师弟二龙对秋月倾慕已久,不忍她糟蹋自己的才华,谈话间两人发生冲突,不欢而散。天宝因为视力下降的厉害,不愿上学,秋月内心酸楚,决心尽快凑足手术费带儿子去上海医治。李三突然上门拜访,他在赌场输的血本无归,将祖传的镯子留下打算一死了之。秋月用自身经历鼓励李三,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秋月和二龙重逢,二龙向秋月表明心迹,秋月不忍拖累他,说出自己即将失明、天宝患病的真相,二龙用自己的真情打动秋月,两人勇敢的相爱了。
秋月收获了爱情,儿子的手术费用也凑够,却发现钱袋不翼而飞。绝望的秋月赶去李三家质问,李三毫无悔改之心、拒不还钱,在巨大的冲击下,秋月彻底失明。两人的争执中,秋月误杀了李三。她跌跌撞撞赶回家中给天宝收拾行囊,嘱托二龙连夜带天宝去上海做手术,自己被捕入狱。行刑当天,清江浦百姓及秦家班全体同仁为秋月送行,二龙也带着重获光明的天宝来到刑场,众人配合秋月演戏与天宝进行最后的诀别,清江浦一代名伶、梨园婵娟在百姓们的扼腕叹息中离开人世。
二、许亚玲在淮海戏《秋月》中的唱腔分析
秋月是剧作的灵魂人物,许亚玲在整部剧中有大量的唱段。戏曲表演中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唱功”,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感的表达需要多层次的唱腔来诠释。[2]许亚玲在剧中有多次情绪的转变,她的唱腔圆润醇厚,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在基本的淮海戏声调规律上,融合一些民歌以及器乐协奏的曲调,甚至加入了西洋乐器小提琴伴奏,使唱段更加具有渲染力,让观众为之喜、为之悲。
(一)码头独唱
第二幕第一场,在码头人来人往的喧哗、各种商贩的吆喝声中,秋月在清江浦码头的小船上演唱淮海小戏《回娘家》。秋月虽遭人陷害离开戏班,但师弟二龙对她的不离不弃让她的心中倍感甜蜜。配乐一扫第一幕的阴郁沉重,洋溢着欢快喜悦。正如高人一在《简述淮海戏中的板三弦》所述,板三弦在轻快活泼的曲调上加以上滑音点缀,刻画出秋月兴奋快乐的情绪。[3]许亚玲在《回娘家》中采用淮海戏女腔 “好风光”唱腔,传递出秋月的幸福和喜悦。“好风光”既是对传统唱腔的继承,又是吸收民歌音调后的发展。[4]《回娘家》调式是在中国民族音乐五声调式的基础上构成的七声D宫调式,保留传统唱腔七字唱的曲调特征,音区适中,可塑性极强。许亚玲在诠释这一唱段时,加上“啊”、“呀”、“那”等语气助词,灵活运用固定腔调,给传统小戏增色不少。“自从过门到你家,夫妻恩爱人人夸,鸡叫五更下田去,衣衫湿透我疼心上。”开端四句采用七字句(4+3)和八字句(4+4),板式为小二行板,采用大本腔(真声)演唱。“清晨起,我用麻油大蒜拌黄瓜,和了两碗面须子,还烙块蛋饼放葱花。”这四句采用长短句式,唱词隔句押韵、充满生活气息,许亚玲演唱这四句时提速采用二行板,将回娘家的喜悦和与丈夫的恩爱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二)定情对唱
第二幕第三场,是秋月与二龙互通心意、确定恋爱关系的一场戏。蒋山在《淮海戏语言研究》中分析,淮海戏兼容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板腔体上下齐言句式和以昆曲为代表
的曲牌体长短句式的优点。[5]许亚玲在这一唱段,唱词上下对偶、长短不等,以七字句、八字句为主,偶尔穿插十字句,节奏舒缓,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二龙他说出肺腑音,秋月何尝不知情。师弟呀非是为姐来拒绝,只怪我没有这福分,娘胎就把病来带,秋月我很快变盲人。”开端秋月婉拒二龙的真心,许亚玲采用二本腔(小嗓)演唱,板式为小二行板,用七字句、八字句及十字句串联,缓缓唱出对二龙的欣赏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二龙他一席真情话,一股暖流涌心间。女人有人爱,倍感心中甜,秋月何其幸,得遇此儿男。人在难时有相帮,秋月更把信心添。”秋月被二龙的真情打动,勇敢与二龙相爱。这几句采用五字句、八字句串联,板式为抒情性强的中二行板。许亚玲采用万应腔(真假混合)演唱,解决了由大嗓到小嗓的过渡问题,使声音更加柔和自然,将秋月的羞涩欣喜完美展现。两人确定了彼此的心意后,许亚玲与二龙合唱《回娘家》,再现第二幕第一场的传统小戏,板式为2/4拍小二行板,节奏欢快,采用“好风光”唱腔,多用大嗓,声音明亮圆润,表现了秋月收获爱情后的喜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