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长三角地区国际贸易竞争力现状及策略(附件)【字数:16052】

2023-02-19 09:3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对外贸易也不断发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采取的经济模式是由沿海向内陆发展。至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问题旨在其国际竞争力。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国际贸易竞争力,正是在此国际背景下,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在本文中,主要是利用理论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通过与珠三角地区、京津冀经济区的比较,总结出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与劣势。因此,要学习吸收两经济区国际贸易发展的经验和弥补其不足。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及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对长三角地区国际贸易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对长三角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从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规模及结构两个方面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现状。第四部分主要分析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及京津冀经济区三大都市圈国际贸易的对比。第五部分提出了发展长三角地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2
第二章 长三角地区国际贸易竞争力SWOT分析 4
2.1长三角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 4
2.2长三角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劣势 5
2.3长三角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机遇 6
2.4长三角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挑战 7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国际贸易规模、结构及其竞争力 9
3.1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规模及其竞争力 9
3.2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结构及其竞争力 10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国际贸易现状对比 13
4.1珠三角地区国际贸易现状 13
4.2京津冀经济区国际贸易现状 15
4.3三大都市圈外贸发展差异对比 19
第五章 提升长三角地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21
5.1加强区域内部的协作,实现长三角地区产业一体化 21
5.2在数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量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分工 21
5.3以创新为核心促进杭甬地区对外贸易发展 21
5.4吸引外商投资,提高外资利用质量 21
5.5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大力发展进口贸易 22
结束语 23
致 谢 24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之间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全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想要地区的稳定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闭关锁国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亚当斯密、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分别提出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各国应该减少贸易壁垒,提倡自由贸易,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提高各国福利水平。之后,又有战后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从另一个角度阐述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罗伯特逊说过“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即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在资源配置、专业化分工、资本流动、实现规模经济促进更好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不管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地区,从中国沿海与内陆的比较,就可见一斑。内陆地区经济之所以滞后,和它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有不可忽视的原因。加上政府对内地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少和沿海城市的经济交流,越来越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何为对外开放?究其本质,就是充分参与经济交流,利用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和市场,获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所以,从清政府闭关锁国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充分说明要想发展经济,缩小沿海和内陆、城市和农村、以及同一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坚持开放,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最大化的整合资源、提高劳动利用率、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是我国的第一大经济区,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还是亚太地区面对国际的门户,是中国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区域经济领域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长江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改善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确保可持续的对外贸易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逐渐攀升使得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作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的典型代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对外贸易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区域经济领域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长江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改善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确保可持续的对外贸易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各项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对外依赖程度和其他生产发展指标对比中国其他经济区和各省,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其中,对于如何实现升级和发展长三角地区贸易水平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指导。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研究明显不同于江苏和浙江两省,据分析,江苏、浙江等省的外贸发展道路应该能够继续依靠其原有机制,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这样的外贸方式最终会趋于一致性。
除此之外,有相当一部分的学者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根据不同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例如,“上海模式”的特点是浦东的开放,“浙江模式”在私营经济的特性,其中以“温州模式”是最典型,而“江苏模式”的特点则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重点从江苏南部移往江苏北部,协调江苏北部发展。
在长三角的各个外贸区内,经济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是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劳动力、人才和资金流动,具有明显的粗放性,同时指出该地区要大力对服务业着重发展,提高在劳动与价值的国际分工中的合理化。吴红进对长三角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行相关分析认为:长三角的外贸交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发展不仅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产业的增长,还促进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另外Michael E. Porter还具体地论述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全球闻名的“钻石模型”理论,强调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点,产业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企业自身战略的四要素和政府、机会两大辅助要素。
此外,跨国公司起主导作用的产业,不仅加快了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还促进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技术型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例。戴桂林通过引力模型,向我们证实分析浙江省对贸易结构的影响,正是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明显不同,我们应加强外资的指导,拓宽外资的渠道,使得对外贸易结构更加扎实。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具体投资贡献的研究,杨上广等实证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进步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而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投资这两个对经济发展贡献较小。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gbdsxwx/17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