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里的爱情观(附件)【字数:14446】
目 录
引言 1
第一章 安妮宝贝的爱情指向 2
1.1安妮宝贝的爱 2
1.1.1安妮宝贝的流浪 2
1.1.2安妮宝贝的宿命 2
第二章 安而不生的边缘宿命 4
2.1都市边缘人的宿命 4
2.1.1边缘性格的源头——童年缺爱 4
2.2友情升华的同性恋 5
第三章 渴望扎根的平凡幸福 7
3.1被选择的七月 7
3.2自我懦弱的家明 7
第四章 从人性到爱情 9
4.1关于人性 9
4.2关于爱情 9
第五章 走进电影屏幕的爱情 10
5.1电影里的爱情 10
5.1.1从女性角度看爱情 10
5.1.2从镜像中看爱情 12
结束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引 言
小说《七月和安生》最早收录在安妮宝贝的短 篇小说集《告别薇安》 (2000年 1月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出版 ) 中。当年的安妮宝贝粉如今已过而立, 安妮宝贝本人也更名为沉稳厚重的庆山。
在2003年,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安妮宝贝的首部作品《告别薇安》,当时安妮叛逆的文字是很多人都不认同的。外界也给她的作品给予了很大的否定,称之为:有毒的。但那个时代,叛逆晦涩的文字成了我们这一代人最喜欢也最迷恋的文字之一,我也成为了安妮宝贝的书迷,但那时的理解略显懵懂。
在2016年,《告别薇安》中的《七月与安生》被改编成电影,并获得了强烈反响,甚至于在36届金像奖上,两位主角获得了双料影后的荣誉。与2000年刚出版作品时的反响不同,一时好评如潮。如此巨大的反差让我再次品读这部作品,并决定深入研究作品的爱情观。
安妮的书,在早期是众所周知的边缘和偏激,爱就不顾一切,不爱就死的那种浓烈,不现实但传递的感觉却很真实,看这类书有种弥补现实的感觉,自己不能过那么恣意的人生,就让主角带至自己的领略下如此人生。因此安妮宝贝本身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她在《告别薇安》的自序中曾提到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这些作品是她自己私人化的写作练习,承载着她对青春,对爱情的留恋。正式因为私人化,我觉得显得更为真诚,更想一探究竟。
安妮宝贝习惯写女性,《七月与安生》其实重点讲的就是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在论文中,我通过对安妮本人和主人公代入的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加之与电影《情书》的对比,将作品里的爱情线层层剥开,向大家呈现了较为具体的爱情观。
第一章 安妮宝贝的爱情指向
1.1安妮宝贝的爱
品书先品人,品作品里面的爱情观,则先看看作者的爱情观。安妮宝贝从发布作品至今就是一位被议论诸多的当代女性作家,有人喜欢,也有人批判。她的文字的青春颓废感在众多的作品中多有呈现,例如《七月与安生》、《莲花》、《暖暖》等。安妮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可以是瞬间,也可以是一生。每个人会在特定的时间爱上特定的人。没有谁离开了谁就活不下去,遗忘使我们坚强。”就是因为这句话让本人对安妮的爱情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安妮宝贝大部分时间用来写女性,她的作品在与女性的敏感度和直觉是无人替代的,以及对命运的不同的感觉:爱与流浪,爱和宿命,揭示了爱情强劲的温柔和浪漫,也蕴含着绝望。
在当下,城市生活类型的作品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是长期缺乏的。于是安妮用她锋利的文笔诠释爱情,通过描写城市生活里的女性角色来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安妮的爱情观跟许多读者产生共鸣,这类大多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处于中国转型期的年轻人。安妮宝贝将自己的爱情观赋予在他们身上。本人总结了安妮宝贝的两大爱情观:流浪与宿命。
1.1.1安妮宝贝的流浪
安妮宝贝是向往爱情却又不爱被束缚的人,具有多面性。曾有人评论她:“文坛上三大奇女子:可悲孤傲的张爱玲,精美绝伦的王安忆和飘荡不安的安妮宝贝。”飘荡和流浪成了她对爱情的初始诠释。在她的文字里,最不缺少的就是女性丰盛的形象,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作品,都能看到不同的女性角色,但所有的女性都从内而外诠释她的爱情观:流浪。
在作品《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和《彼岸花》中,永远有带着叛逆狡黠却让人心疼的稚气女主人公,这些被安妮塑造的主角身上都携带着锋利的尖刺,即便让读者用最平静的心态去读,都能感受到一个个女孩浓烈而遮不住的叛逆。安妮宝贝再淡定的叙述,依旧能从中挖掘她们浑身上下由内而外拼尽全力散发出来的气质:孤高,清远。都市现代生活讲究情调,对物质的过分依赖导致情感的的匮乏。旅途和流浪成了安妮宝贝笔下主人公常有的腔调。安妮的流浪注重女性在旅途的刚开始的那股冲劲,再通过环境跟性格的改变,塑造女性们在抵御外来力量时的柔弱,这种前后矛盾的差异性,为安妮宝贝设计故事情感线做了铺垫,让我们在作品中不反感流浪的夸张性,甚至达到一种一同流浪的归属感。
1.1.2安妮宝贝的宿命
安妮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幻想和寄托。就好比走在马路中央待穿红绿灯的两个对向行走的路人,她走过来,人们走过去,大家相遇了,又注定分开。她在爱情上表达的观点就是这样。爱过终究会爱过,分开也是必然。安妮宝贝在描写爱情时候的文字像一把纯白的盐,果断地撒在人的最深的伤口上。她文字中有大批国内流离失所的人们,那些人有空洞的眼睛,孤独的手势和孤独的脸,所有无家可归的流浪者都沉醉在后现代的水泥沼泽,看着命运的终结,绝望等待死亡,这是安妮的常有的套路。分开或者告别,成了安妮宝贝对爱情最后的宣誓。《七月与安生》时期的安妮总是在塑造着对爱情失望而不绝望的角色。她本人就像一位喜欢用长镜头的摄影记者,对爱情不远离,不靠近。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gbdsxwx/448879.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