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附件)【字数:11125】
目 录
引言
《山海经》是一本先秦时期的志怪古籍,分为山经、海经,共十三卷。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地理、巫蛊、妖怪、奇兽、神鬼等。《山海经》以山为经、海为纬为世人编织出了海内华夏山川、海外异海奇兽的神奇世界。也饱含了当世之时,人们对于天地神人以及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和顺应自然的审美生态的美好愿景。这种生活理念与我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也因我个人对《山海经》的浓厚兴趣,所以选取《山海经》作为插画设计的主要研究文献。
本作品论文第一部分主要囊括了《山海经》中包含的生态意识,从而引出本次毕业设计的设计思维方向。第二部分为设计背景,我选取的八个形象,分别取自《山海经》中的大荒西经(西王母、常羲)、大荒南经(九尾狐、赤鱬)、大荒东经(羲和)、中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山经(夫诸、皇娥)、北山经(精卫)。第三部分为作品设计风格。由于配色选取来自于敦煌壁画,整体画风偏唯美古典。再结合我自身审美取向,建立起的此次毕业设计的视觉美感。第四部分为具体创作过程。希望以我的艺术审美,能给观者带来符合现代审美的《山海经》视觉形象,也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不一样的创新论点。期望观者可以在我的设计作品中体验不一样的奇幻国风。
一 、设计背景
时代背景
近年来,鉴于国家对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支持,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正视传统艺术的美。近年来,短视频制作和各大文化传媒平台的兴起,传统艺术不再离我们遥远,它将跟随潮流的脚步,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选择了《山海经》作为此次毕业设计的基础,是为了让大家对《山海经》的认知不仅仅处在单纯的知道,而是能够感知书中的氛围,体味山海之间的奇异景象。
(二)创作思路
选择用插画的形式来呈现画面,一方面要设计出主体人物角色,另一方面是要结合背景让角色融合进平衡的生态氛围,想要以自己的想象再结合传统工艺等创造出一个不一样的《山海经》角色。
(三)作品整体设计
由于选取《山海经》作为主要创作文献,所以首先一定是要研究文献资料的。有一些神、妖,是我一看文字就想要进行创作的,就以皇娥为例。在阅读中山经时,有洞庭山,尧的女儿——皇娥,就生活在此。以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叫皇娥的神仙,于是查阅了网络资料,才知道皇娥就是孟婆,但是我从不知道孟婆是个仙女。虽然《山海经》中的皇娥与《佛学大辞典》中的形象、身份、职责不一样,但是性格却有共通之处,就是慈悲与善良。在设计皇娥之初,为了体现她的慈悲采用了佛元素的形态,可是单单如此的话,从画面中体会到的只是一种虔诚的感觉,于是,在画面前方,我设计了几个小人,一是增添画面的故事感,二是这样的故事感可以创造出慈悲、善良的氛围。在头饰的设计上,选择设计了小冠,加以一些点缀,过于糅杂的头饰难免会失了“佛”的感觉,而衣服的设计上,则选择了明式的,更庄重素雅。在对人体动态、画面感觉、服饰设计思考结束后,画出了皇娥的基本草图。(见图1)
草图画出来之后就是配色了,配色可以控制画风的走向。一开始考虑了类似日本古川时期的浮世绘风格,因为在日常中,一提到山海经人们总是会联想到浮世绘,但很快我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山海经是中国的古志,我们的固有思维不应该把它和日本的浮世绘联系起来,于是我开始了风格的探索。中国风最突出的水墨感,而水墨感是飘逸的,这样没有我想要的华丽奇幻的感觉。最后我想到了敦煌壁画,敦煌的元素线条感强,工艺美术的效果也更加强烈,如果完全使用这种风格就会像是在复刻敦煌壁画,而失去了原本创造《山海经》人物形象的意义,于是我汲取了敦煌元素,结合了现代在CG绘画中较为流行的厚涂手法,以及我的个人风格,确立了这次的设计风格走向。(见图2)
在风格决定之后,在人物塑造上就流畅了很多。细节决定成败,确定了风格塑造形象只是成功的第一步,细节才能让画面取得最终成功。“上帝说要有光。”光源对于画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细节上处理好光源和质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软件中我尝试使用图层属性来细化光源,但是发现效果欠佳。在摸索中我发现,可以使用滤镜功能中的高斯模糊加调节图层透明度来做出光源效果,这样做出来的细节光更细腻,效果更佳。其它角色的设计思路几乎就如出一辙了,思考的深度决定设计作品的好坏。(见图3)
图1 图2 图3
二 、创作前期
选题与构思
作品的选题是我一直想创作的《山海经》。一直以来我本人对《山海经》十分好奇,也热爱传统文化和工艺,却少有时间去研究这样一个课题。我在很多平台上看到过很多艺术爱好者对《山海经》这本巨著进行艺术再创作,这让我更加跃跃欲试。我希望借助《山海经》这个故事架构,创造出一个不一样的奇幻的国风世界。我很期待《山海经》和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构思时我打算将中国的工艺美术加入创作之中,选择了不同山经、海经的神、妖、兽作为创作角色,再结合自己对设计的理解,进行创作。
资料搜集
在选定了课题之后,便对《山海经》进行研读(在“创作思路”中有所阐述),脑中大概有了具体的设计方向后,通过站酷、花瓣网、中华珍宝馆等网站搜集关的资料。同时阅读了《缠花》、《中国衣冠》等书籍。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是为了让作品更有文化深度,而不是浅薄于表面的美丽。
(三)素材选取(见图4)
在站酷网和花瓣网上,看了许多古风画师和CG画师的作品,他们的背景设计激发了我对画插画背景的浓烈想法。我对他们的画进行了临摹,学习绘制背景的技巧,而我与“大佬”的差距,就在于那“亿”点细节了。耐下心思,才能画出好画。
人物的塑造和环境氛围是画出大效果的关键,而怎样使画面更精致,还要看装饰人物的服装和首饰等。我对首饰的了解不够多,但对工艺美术有强烈的兴趣。为了更了解缠花,阅读了一些杂志文献;看了一些视频介绍。我在家也进行了简单缠花的制作,这对我绘画缠花的大致结构和细节刻画起到了很多的帮助。由于疫情期间买的蚕丝线一直不发货,所以绒花的制作尝试只能搁浅了,但我观看了许多制作教程和历史介绍,对它的结构与工艺、文化进行了了解。在我看来,缠花和绒花是拥有共性的,它们都在一丝一线、一缠一绕、一搓一转中绽于指尖。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不止于缠花、绒花,还有点翠、冠等不同工艺的头饰,点翠与冠的资料大多来源于中华珍宝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szmt/7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