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特点与审美
一、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溯源 1
(一)蒙古族舞蹈的发展 1
(二)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产生的缘由 1
二、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特点 2
(一)干脆、硬朗、有力 2
(二)轻快、灵动、活泼 2
(三)柔美、坚韧、有韵味 2
三、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审美 2
(一)动态之美 2
(二)神韵之美 3
(三)意境之美 3
结论 4
参考文献 4
致谢 5
一、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溯源
(一)蒙古族舞蹈的发展
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资料中最早出现关于蒙古族舞蹈的介绍是在公元前732年,此时的蒙古族人尚居住在森林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族人慢慢增多,为了改变现有生活环境以及繁衍等方面需要,他们从草原走向草原,也正是这个时候蒙古族开始走向历史舞台。
从过去的舞蹈动作上来看,他们的动作都是相当规范严谨的,并且动作富含夸张性,也正因如此动作反差力度增强。肩部动作和手部动作是蒙古族舞蹈中主要动作,尤其是现阶段蒙古族舞蹈还充分借鉴了现代舞舞蹈动作,除了注重肩部、手部动作外,还注重下肢动作,经过创新后的舞蹈动作更具美感[1]。在舞台布景上也能融会贯通的利用影视技巧和灯光技巧,把真实的表演与梦幻般的舞美效果融为一体。
(二)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产生的缘由
蒙古族人最初居住于森林地带,并且以狩猎为主。蒙古族人在狩猎完成后,蒙古族人便喜欢披上兽皮,或是带上动物犄角、插上动物羽毛,高高兴兴跳起了模拟捕捉禽兽时的狩猎舞蹈,以此表达捕猎成功后的快感及喜悦[2]。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会掺杂内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心情感,也正是因为这样蒙古族人才提炼出符合动物特性的舞蹈动作以及具有民族舞蹈文化的艺术元素,蒙古族肩部动作因此产生,一直延续至今。
1.马背上的舞蹈肩部动作
走马可简单理解为“顺拐跑动”,即前提先向前迈进,后侧前蹄稳步跟进,走马时动作优美,不仅速度快而且平稳,不会有太大波动,正因如此,深受蒙古人喜欢。颠马相较于走马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区别。前者表现为马在草原上奔跑时马蹄向前快速迈动,并且这种奔跑方式速度非常快,如若是马的数量比较多,极有可能呈现出天崩地裂之势。颠马也是蒙古族骑马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蒙古族肩部舞蹈动作的形成是蒙古族人长期骑马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最具典型的舞蹈样式。
2.模仿鸟兽形态的肩部动作
但由于蒙古族人从森林入驻草原,由最初的打猎发展为畜牧,尽管蒙古族人不再以捕猎为生,但长时间与野生动物维持一种和谐关系,野生动物特有的精神和文化特征融入到蒙古族文化中奠定坚实基础[3]。例如:天空中翱翔的雄鹰、地上奔跑的狼等都是草原上常见的动物,都成为蒙古族舞蹈文化中的一种,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舞蹈动作在继承和发展蒙古族的文化,。
二、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特点
(一)干脆、硬朗、有力
干脆、硬朗、有力是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鲜明特点,它很好彰显和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坚强勇敢、坚毅的性格特点。例如: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之一的硬肩,在蒙古族舞蹈中运用的频率极高,并且以干脆、硬朗、有力的硬件动作与灵巧手臂手腕、多变的步伐等完美结合,使得身体整体通过舞蹈呈现出刚毅坚强的风格[4]。又如,在蒙古族舞蹈《鄂尔多斯》中不管是男性舞伴、还是女性舞伴,其硬件动作都干脆、硬朗、有力,将蒙古族舞蹈的美感尽显出来。在这个基础之上辅助柔肩、抖肩等动作,将蒙古族人民的豪迈、坚强的性格都得到充分表现。
(二)轻快、灵动、活泼
轻快、灵动、活泼是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又一突出特点,其中在柔肩、绕肩、耸肩等肩部动作中表现最为明显。例如:在蒙古族舞蹈《酒盅舞》中,描绘出了身处于鄂尔多斯高原上能歌善舞的人民,在喜庆佳节用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来抒发自身对家乡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欢快歌声中淳朴的蒙古族人民顶碗,顶灯,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柔美轻快的动肩,也有灵动、活泼的绕肩[5]。又如,在《筷子舞》中,整个过程都是活泼轻快,手臂不停摆动配合灵动、活泼的绕肩,上下左右拍打的方式同筷子不停敲击,再结合跳跃、翻腾等动作,不仅让观众耳目一新,而且将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美感”充分显现出来。不管是《酒盅舞》,还是《筷子舞》所需道具都是蒙古族人宴会中或是日常活动中随手可得的道具,用“特殊道具”给民众带来以往欢乐,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娱乐。
(三)柔美、坚韧、有韵味
柔美、坚韧、有韵味这三个舞蹈特点在蒙古族舞蹈中柔肩和绕肩中表现较为明显。然则,舞蹈表演者要想完成柔肩动作,就必须率先完成硬肩动作,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确保舞蹈动作的连贯性以及节奏,唯有这样才能展现蒙古族舞蹈的美感。另外,蒙古族舞蹈的绕肩动作不同于柔肩动作,甚至于说舞蹈表演者要想完成柔肩动作也需要先完成绕肩动作。总而言之,不管是绕肩动作或者是柔肩动作,都完美体现了蒙古族肩部舞蹈动作的柔美、坚韧、有韵味的蒙古族舞蹈文化。例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如:《顶碗舞》、《顶灯舞》等舞蹈作品中都很好验证了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具有柔美、坚韧、有韵味的特点。
三、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审美
(一)动态之美
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动态之美除了受狩猎、游牧生活影响,还与蒙古族人民模仿鸟兽形态密切相关。例如:蒙古族舞蹈中较著名的雁舞、马舞、狼舞、狩猎舞等,都是通过模仿动物各动作形态形成的。蒙古族人民通过模仿天空中高飞的雄鹰、自由自在飞翔的大雁,模仿了耸肩等动作。对狼的动作形态、动律进行模拟产生了硬肩、抖肩动作,不管是雄鹰、大雁、狼或是其它动物无不展示出蒙古族刚韧坚毅、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不管是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中的抖肩、耸肩、绕肩都从不同角度验证了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动态之美,将蒙古族刚强坚毅、不屈不挠等性格特点充分显现出来。
(二)神韵之美
神韵可以说是蒙古族舞蹈的灵魂。例如:在《牧羊人浪漫曲》、《鄂尔多斯》、《彩虹》等舞蹈作品中,舞蹈者在表演过程中舞者形态变化多端,一会彪悍、一会温柔,让人捉摸不定,而这也正是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所展现出来的神韵之美。在上文中也提及到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包含很多,例如:耸肩、抖肩、硬肩、绕肩等,不管何种舞蹈动作都完美尽显了蒙古族舞蹈的神韵之美,并且通过舞蹈动作将这种美感传递给观众,进而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东归兄弟》这部作品当中,尽管舞蹈作品是表面上来看是表现蒙古族人民生活环境恶劣,但身处于恶劣环境中的蒙古人民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是奋勇前进,勇于克服各类困难,将蒙古人民刚强坚毅的性格充分表现出来。
(三)意境之美
1.生态意境之美
蒙古族肩部舞蹈动作的除了具备动态之美、神韵之美外,还具有生态意境之美。例如:蒙古族人民始终崇尚自然,高度重视人与自然两者之间的统一,甚至于将自身视为自身审美对象。内蒙古拥有广阔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美丽自然景色,内蒙古一草一木、蛇虫鼠蚁等叠加在一起成为构成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意境之美的重要元素。在上文中提及到,蒙古族舞蹈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也就是说,蒙古族舞蹈赋予大自然以灵魂和感情。蒙古族人通过模拟、歌颂草原自然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为了表达自身对自然不懈追求以及对家园的无限热爱,并且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蒙古族舞蹈肩部舞蹈动作来展现,而在这其中多通过女性舞蹈来展现。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wdx/2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