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浅析孔雀舞中上肢形态的审美特征

2021-03-18 12:4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杨丽萍的孔雀舞将灵动自然的傣族舞带到了大众面前,孔雀舞在舞蹈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舞蹈的动作,还需要注重舞蹈的形态。缺乏形态美的孔雀舞蹈也将失去其特色。本文以傣族舞蹈上肢形态的审美特征为研究核心,通过介绍傣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上肢形态的审美特征,并从杨丽萍、毛相两位老师的舞蹈风格中分析孔雀舞的上肢形态的审美特征。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孔雀舞简介 2
(一) 孔雀舞的起源和发展 2
(二) 孔雀舞的传承现状 2
三、 孔雀舞上肢形态的审美特征 3
(一) 孔雀舞上肢的动作形态特征 3
(二) 孔雀舞上肢的体态特征 3
(三) 孔雀舞上肢形态营造的舞蹈意境 3
四、 不同舞者演绎的不同上肢形态审美特征分析 5
(一) 杨丽萍的孔雀舞上肢形态审美特征分析 5
(二) 毛相的孔雀舞上肢形态审美特征分析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前言
研究背景
傣族舞蹈以舞蹈体态的自然灵动与舞蹈动作的仿生唯美而著称,说起傣族舞就不得不谈论傣族具有代表性的孔雀舞,轻盈灵巧的孔雀舞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傣族舞兴盛与发展的关键。傣族舞在独特的民族背景与文化背景中诞生,当今也成为我国珍贵的民间文化之一。同时随着孔雀舞的兴盛,傣族舞蹈的发展也逐渐兴盛起来,我国当前的诸多民间舞蹈教学机构中,就专门开设了孔雀舞的课程。因此,从基于孔雀舞的发展对孔雀舞展开一定的研究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本文的研究以孔雀舞上肢形态的审美特征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全文的研究将分为四个部分:前言、孔雀舞简介、孔雀舞上肢形态审美特征、不同舞者对上肢形态审美特征的不同诠释。在四个部分中对孔雀舞的上肢形态特征展开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论证。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在本文研究之前,没有学者针对孔雀舞的某一身体部分展开分析研究孔雀舞的审美特征,多数学者都是从孔雀舞整体对孔雀舞进行评述,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孔雀舞的研究范畴,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同时深入到实例中分析孔雀舞上肢形态表演在不同舞者身上创造的不同审美特征。
实践意义
舞者往往在舞蹈过程中过于重视整体感,而导致舞蹈表演中总有部分的缺失,忽略有些舞蹈在表演过程中重心实际上是有所偏离的,譬如孔雀舞,孔雀舞在表演过程中上肢表演的比例要远远大于下肢,本文欲通过研究,让舞蹈者能够关注到这一问题,以便在日常训练和表演中能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
(三)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欲通过文献资料法,通过万方、中国知网等网络论文数据资源库搜索相关资料,并整理相应资料,以便本文的研究。
二、孔雀舞简介
孔雀舞的起源和发展
1.孔雀舞的起源
孔雀舞起源于傣族,傣族我国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民族,多数傣族人居住在云南靠近边境的地区,因而傣族人民不仅仅分布在我国,同时也广泛的分布于老挝、缅甸等西南部边境的国家。在东汉时期,傣族部落的首领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洛阳献艺。可见早在千年之前,傣族舞蹈文化就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而关于傣族舞蹈较为正式的记载出现在《新唐书》中,书中介绍公元800年前,傣族部落就曾到长安表演过孔雀舞。从当前学术界以及史书中的记载来看,傣族舞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源的仍有待研究,但是从有记载的文献来看,傣族舞蹈至少也有近2000年的历史。
2.孔雀舞的发展
傣族舞从诞生至今已发展出三十多种类目,知名度和代表性较高的就是孔雀舞。孔雀舞是只有男子才能跳的舞蹈,当地的傣族小伙会头戴盔甲,身披仿制孔雀羽毛的表演服装,模仿孔雀饮水,追逐等场景展开舞蹈表演。因而从过去的表演内容与表演形态来看,傣族舞蹈的表演是较为贴近自然的。而傣族舞的发展和传承都在云南省境内,即只有云南当地的百姓才能够欣赏到孔雀舞。直到1986年,杨丽萍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自编自演了《雀之灵》,傣族舞蹈孔雀舞才被全国观众所熟知。
孔雀舞的传承现状
1956年,毛相的《双人孔雀舞》让孔雀舞在大众面前正式亮相,但受限于当时的信息通讯技术与电视信息技术的发展,该次演出只让一万边民和当时中缅双方的总理感受到了孔雀舞的魅力;中央歌舞团的编导所创编的《孔雀舞》让我国的孔雀舞舞台化发展更进一步,在该作品中,舞蹈意象更加舞台化,同时作品借鉴了芭蕾中的一些技巧,让孔雀舞舞台化表演更加自然;1986年,杨丽萍的《雀之灵》让全国观众正式认识孔雀舞,并因杨丽萍而喜欢上孔雀舞。纵观孔雀舞的舞台化发展,可知,孔雀舞的舞台化发展较为顺利,由于孔雀舞的舞台化发展,目前孔雀舞的传承现状较为乐观,传承方式基本以剧团传承为主。
三、孔雀舞上肢形态的审美特征
孔雀舞上肢的动作形态特征
1.优美的动作特征
孔雀舞的上肢形态塑造中,对于动作的基本要求是缓。由于孔雀舞诞生的地理环境等,让孔雀舞的动作表现以精致为主,舞者通过缓慢的上肢动作,体现孔雀舞精致的美感。除此之外,孔雀舞的动作形态特征以拧为主,孔雀舞静态的形体要求中三道弯是最基本的体态要求。在孔雀舞上肢形态的体现中,三道弯仅仅是对躯干和头部的动作要求,结合上半身的腰胯以及头部位置,让身体呈现出独特的弯形,为孔雀舞的静态舞蹈动作赋予美感。
2.轻快的动作节奏特征
孔雀舞表演中,虽然上肢动作整体的表现较缓,但是其动作的节奏却并不显厚重,在孔雀舞表演中缓中带着一丝丝灵巧。譬如在孔雀舞的上肢动作中,舞者在模拟孔雀喝水时,先要通过手部的模拟,缓缓地让孔雀头靠近水源,然后迅速的啄饮一口水,在该动作的表现中,手部动作的节奏变换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由缓到急,再到缓,通过富有节奏的动作,舞蹈轻快自然。
孔雀舞上肢的体态特征
1.摇曳优美的舞姿
孔雀舞的舞姿是通过对孔雀动作模拟而得到的,因而舞姿也极具“孔雀”特色,在孔雀舞表演中通过动作上动与静的张弛,让舞蹈的舞姿更加摇曳多姿。当聚光灯照向舞者的那一刻,舞者已经化身为丛林中的孔雀,而不是一个表演者,这就是孔雀舞舞姿的独到与魅力所在。同时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摇曳的舞姿是通过上肢体态的塑造而得到的,如果舞者没有良好的体态,那么将无法描摹孔雀的姿态。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wdx/5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