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艺术经典经久不衰的原因以浪漫芭蕾舞剧吉赛尔为例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浪漫芭蕾的审美理想 2
(一)轻盈飘逸的舞风 2
(二)现实与非现实的矛盾 2
三、 舞蹈画面感及舞台设计 3
(一)舞蹈技术技巧及服装使用 3
(二)舞蹈队形构图及舞台美术 3
四、 舞剧《吉赛尔》情节的悲剧性 4
(一)悲剧的功能 4
(二)悲剧的作用 4
五、舞剧《吉赛尔》符合艺术发展规律 5
(一)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5
(二)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5
六、艺术经典与艺术感染力 6
(一)艺术经典的流传 6
(二)艺术感染力的递进 6
结 语 7
参 考 文 献 8
致 谢 9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经典作品在共性中体现个性,在普遍性中体现特殊性,且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优秀的艺术作品必定经过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磨炼,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进化成符合本时代审美需求的艺术产物。其还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使后人深入其中而不觉乏味,并且体现出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与他律性。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自律性的重要内容,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最基本的原则是:吸收精华,摒弃糟粕。所谓精华即艺术经典,指某门类艺术作品中深刻体现艺术规律并富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研究经典艺术,从而体会艺术经典的魅力特征,继而深刻认识艺术发展的规律,为艺术实践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最终推动艺术发展的进程。
研究意义
对于浪漫芭蕾舞剧《吉赛尔》的研究,国内外不同专著,论文与期刊杂志中,根据着重点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
其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对于浪漫芭蕾舞剧《吉赛尔》进行了十分详尽的分析论述。其论述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通过对《吉赛尔》中社会背景的分析,揭示出该剧主题。第二章,通过对其剧本结构和“可舞性”的分析,探究该剧的剧本特色。第三章,对《吉赛尔》中主要角色、经典片段和编导手法的分析。第四章,论述该剧的浪漫风格和悲剧风格。此研究结果多方位地分析了了浪漫芭蕾舞剧《吉赛尔》的艺术特征。在2012年08期《群文天地》期刊的文章中,孙晨晨就浪漫芭蕾舞剧《吉赛尔》为例,探求芭蕾舞剧在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创作取材、审美观念、服装风格、动作指向、艺术风格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着重研究了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对于芭蕾的影响。对于本论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研究方法
本论文拟采取个案分析法与经验总结法进行论述。
个案分析法:定义是“对单一的案例、现象或社会单元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定性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作品,某个演员或是某个舞团等等,适用于本论文的写作初衷。
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并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长期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
二、浪漫芭蕾的审美理想
各色各样的艺术流派都曾在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过,这样的蜕变是由于历史与艺术双重的推动下产生的。在特定的历史节点与社会背景的作用下,艺术领域中出现新生的影响较为广泛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思维的潮流。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浪漫主义应运而生。艺术家们以表现理想为主旨,着重于创造出玄妙奇异的艺术形象,并且有着浓烈的感情色彩。对事物情感的描述极尽描摹是浪漫主义流派创作的客观规律,体现了浪漫主义流派偏重表现的艺术创作规律。浪漫主义流派中浪漫芭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对艺术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
(一)轻盈飘逸的舞风
身着白色过膝筒形薄纱裙的精灵、仙女、幽灵等是浪漫芭蕾舞剧常有的主体艺术形象。这种白色过膝筒形薄纱裙的使用使得舞蹈作品的主体形象体现出轻柔优美的审美状态,符合浪漫芭蕾的艺术特征。这种薄纱裙的质地柔软轻飘,外形飘然似落梅,极具观赏价值。芭蕾巨星玛丽塔里奥尼把脚尖鞋的使用推向了无可比拟的态势,《吉赛尔》中同样使用了这一技法,塑造了主体形象仙风道骨的艺术境界。
(二)现实与非现实的矛盾
一篇明白晓畅的德国民间传说为这部舞剧提供了基本的剧本结构。编导佩罗与科拉利将原有的剧情扩展为结构完整严谨的舞剧情节,抒发了对理想世界爱情观念的向往。人们在世俗中生活中臻于完善而又无法实现的情愫,通过舞剧剧情的发展而得以告慰。在第一幕中,编导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彻底的鞭挞。在第二幕中,编导则寄予了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三、舞蹈画面感及舞台设计
芭蕾舞剧《吉赛尔》能够屹立在世界舞蹈之林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动作语汇的运用及舞剧整体构建。舞蹈动作的设计增强了可观性,加深了观众对于舞剧悲怆氛围的感受。舞台设计也紧跟哀痛的气氛,营造出相和谐适应的舞台效果。
(一)舞蹈技术技巧及服装使用
《吉赛尔》众多精妙入神的舞蹈片段都有着出色的动作组合与情感表达。舞剧的第一幕展现了极具戏剧冲突,感人肺腑的人间世界,其中吉赛尔“发疯”片段成为芭蕾女主演跃入独舞席位最重要的敲门砖,情感与技术技巧的双重灵活运用,才可塑造出经典的艺术形象。一同成为经典片段的还有吉赛尔与微服出访的伯爵阿尔布雷希特共同完成的双人舞,因其难度系数十分拔尖,而成为各大芭蕾舞蹈比赛的必备片段。精湛卓越的技术技巧推动着剧情高潮的产生,为舞剧氛围的烘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版本中,女主演不断在舞台各个方位踉踉跄跄的后撤,一时失智的她不知如何是好,同时又有无可奈何之意。女鬼群舞片段中,群舞演员统一穿着白色过膝筒形薄纱裙,为现场悲凉气氛的营造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舞蹈队形构图及舞台美术
在维丽丝女鬼群舞舞段中,群舞的编排把舞剧气氛推向巅峰。二十四人的大群舞片段对比强烈,使剧情发展跌宕起伏。群舞演员们头披白纱,营造出灵异鬼魅的气氛。群舞演员们双手交叉叠于胸前,表明了“女鬼”身份,使观众更加通俗易懂,也使得动作语汇的表达增添了些许的宗教意味。其中舞蹈编导在动作设计中,运用重复加强的手法,突出标志性动作,强调“女鬼群舞”的意境美,达到突出情感的目的。在舞美设计方面,无论是从舞剧开始时盛大的乡村舞会,还是高潮迭起的坟场部分,都严谨地体现了当时的民俗风情。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wdx/5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