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表演舞蹈素质的培养以普高生源为例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二、第一课堂在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2
(一)舞蹈表演专业中“第一课堂”的概述 2
(二)舞蹈表演专业中“第一课堂”的作用 2
三、第二课堂在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4
(一)舞蹈表演专业中“第二课堂”的概述 4
(二)舞蹈表演专业中“第二课堂”的作用 4
四、自我教育在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6
(一)自我教育的概述 6
(二)舞蹈表演专业中自我教育的作用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笔者属于普高生源,通过大学四年学习,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参加了以中央电视台为平台的高层次艺术实践、以“桃李杯”舞蹈展演为代表的全国专业舞蹈比赛和以山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山东省青少年舞蹈大赛为代表的省级舞蹈专业赛事,业务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笔者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志愿服务,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进社区、部队、学校开展各项活动,传播先进文化,既提升业务水平,又提高了政治觉悟,既适应了市场需求,又增强了个人素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分析成功的原因,是学院舞蹈学院形成了由第一课堂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体系、自我教育体系构成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课程的刚性培养和活动的柔性培育,辅以学生个性化自我教育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引导与激励,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全面提升。
(二)研究意义
与以往研究的项目有所不同,本文以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的生源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亲身经历的事迹,以大学四年为研究范围,重点分析学校课堂学习、艺术实践、社会实践、自我成长等方面的实例,挖掘普高生源入校的舞蹈专业学生的成才规律,全面深层次分析培养高中生源学生成长成才的因素,探索培养方法,总结教育规律,为应用型大学在普高生源的舞蹈教学乃至艺术教学提供经验和理论支撑。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有关的各种各类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的梳理作为立论的辅助)
经验总结法(结合自身的专业艺术实践活动,从自身及身边的同学的实际经验中寻找素材和依据,为论文论点做支撑。)
个案分析法:结合具体实际,通过个案例证分析的方法,对论文所提出的理论观点进行说明、分析、论证。
二、第一课堂在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一)舞蹈表演专业中“第一课堂”的概述
1. 舞蹈表演专业中“第一课堂”的含义
这里的第一课堂特指的课堂教学,是在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一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最重要的平台,是师生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平台,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活动场所。
2. 舞蹈表演专业中“第一课堂”的分类
舞蹈表演将专业定位于“具备‘演编教评组’一专多能的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服务于基层的应用型本科舞蹈人才。”这就意味着第一课堂的课程服务于“一专多能”和应用型。
根据这个目标,第一课堂分为以政治、英语、计算机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课,以艺术学概论、舞蹈概论为代表的学科基础(实践)课,以中外舞蹈史为代表的专业核心课、以基本功训练、山东民间舞为代表的专业实践课,以及以舞蹈解剖学、文化创意产业、群众舞蹈编创为代表的专业选修(实践)课。
(二)舞蹈表演专业中“第一课堂”的作用
1. 舞蹈知识的传播
课程构成相对完备的第一课堂体系,结构设计合理,基本功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们掌握了芭蕾舞、古典舞和现代舞的知识;民族民间舞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们了解了山东鼓子、海阳、胶州三大秧歌本土文化特色,同时,加深了对“藏蒙维朝傣”五大少数民族舞蹈及汉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另外,通过学习也加深了艺术知识、舞蹈史的印象,促进了舞蹈知识的传播和普及。高中生源的学生对舞蹈知识知之甚少,但又具备较强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通过掌握的各种新媒体渠道更能加速舞蹈知识的学习和传播。
2. 舞蹈能力的提升
首先,基本功训练课程贯穿始终,芭蕾舞、中国古典舞和现代舞三大训练体系,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身体基本功能力。其次,民族民间舞课程覆盖面广泛,重点强化山东鼓子、海阳、胶州三大秧歌训练,突出本土地域特点,同时,对“藏蒙维朝傣”五大少数民族舞蹈及汉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风格舞蹈的动律特点,并强化身体表现力。最后,剧目、技巧及大量选修课程,拓展了学生的舞蹈知识与能力。通过上述技能课程体系的开始,能极大提升普高生源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舞台表现能力。
3. 舞蹈素质的培养
第一课堂课程体系使学生形成了对“演编教评组”五种核心能力的整体认识,在受到了系统的训练后,夯实了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初步具备了舞蹈素质。学院行成了“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专业分流特色培养”的“2.5+5.5两段式”育人模式,强化特色和优势培养,逐步凝练出从事基层舞蹈行业应具备的“演编教评组”五项核心能力,形成以舞蹈表演(演)能力为主,以舞蹈编导(编)、舞蹈教学(教)、舞蹈评论(评)、活动组织(组)能力为辅的舞蹈综合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通过第一课堂课程体系的学习,普高生源的舞蹈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拓展了舞蹈知识,强化了舞蹈能力,提升了舞蹈素质。
三、第二课堂在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一)舞蹈表演专业中“第二课堂”的概述
1. 舞蹈表演专业中“第二课堂”的含义
“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潜能、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wdx/5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