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典舞中蕴含的太极元素以舞蹈太极印象为例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
二、太极拳与古典舞概述 2
(一)太极拳中的太极元素 2
(二)借鉴太极元素前的中国古典舞 2
(三)太极拳与古典舞的关系 2
三、太极元素与古典舞的融合 4
(一)太极元素与古典舞融合的历程 4
(二)太极元素与古典舞融合的作品 5
四、中国古典舞《太极印象》中的太极元素分析 6
(一)《太极印象》中的太极 “气韵” 6
(二)《太极印象》中的太极 “身法”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中国印记。中国古典舞学科在成长之路上从未停止过向武术的学习、借鉴、融合,而太极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华代表,其蕴含的太极元素的运动要领、路线等对中国古典舞具有庞大的影响力。论文作者家乡身处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附近,自小接触学习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作者结合自身学习陈氏太极拳与中国古典舞两者的经历,以太极拳中的太极元素为代表,针对中国古典舞中的太极元素运用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太极元素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起到的作用与意义。在本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太极印象》以及作者自身学习过太极拳与中国古典舞的经历,在太极拳多种流派之共同之处上更多的结合于陈式太极拳提出自己关于太极元素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认知和见解,相对于前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人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二、太极拳与中国古典舞概述
(一)太极拳中的太极元素
太极拳是太极理念的集中体现与代表,是太极元素蕴含最为丰富的运动,也是太极精神的实践化,展示了太极的精髓。太极元素贯穿于太极拳的招式之中,太极拳招式中包含了“气韵”、“身法”以及“圆”的元素,形成了以圆为标准的审美特征。太极拳动作中的太极元素有虚实变化、强弱转移、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特点。
虽太极的运动方式还有太极剑、太极扇等其他形式,但出现时间均晚于太极拳,是在太极拳基础上演化而来,且作者自身也有一定的太极拳基础。因此,本文在探寻古典舞中的太极元素时,均以太极拳中的太极元素为代表,提炼太极拳中的太极元素。
(二)借鉴太极元素前的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特有的舞种,这一舞种在前进道路上不仅仅吸收借鉴了古代舞蹈,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舞蹈工作者们在戏曲表演中试探着进行了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与发展之路。1950年欧阳予倩先生为我们走的这条道路起了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这一名词出现之初,中国古典舞在形式上趋于单一,中国传统戏曲成为了古典舞编创者的灵感宝库。学者们将戏曲中的动作、手法、表演形式与舞蹈进行融合,于是在最初的中国古典舞蹈剧目还都能看出戏曲表演的痕迹,比如《飞天》是对戏曲中“长绸舞”的运用,《盗仙草》的剑舞,《荷花舞》中步法的运用。
(三)太极拳与古典舞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两者有相似之处又互相区别。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其一,相似的“神”,中国古典舞在1980至1989这段时间中就借鉴了太极拳中“神形气韵”等太极元素;第二,相似的“劲”,意味着两者动作之间的节拍与层次对比的度量调节有相似性。
同时这二者之间也有更多各自独立的特点:第一,分属不同的学科门类,太极拳属于体育运动,古典舞属于艺术舞蹈。第二,不同的思想表达,中国古典舞注重的是表达美和艺术的特点,线条美和气质美是中国古典舞的思想核心;而太极拳不仅看重外在筋骨的磨炼,更看重对内心的修养;第三,不同的功能追求。中国古典舞主要以情感表达为主,而太极拳则是以修身强心为主要目的。第四,文化源泉不同。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宫廷舞和传统戏曲这样的自娱或娱人的活动中,而太极拳则是从古代将士练兵习拳法和刀枪棍棒等强身健体运动中演变出来的。
虽然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差异,但正是这种差异使中国古典舞融入太极拳之后给人们带来独特、创新的艺术文化,为中国古典增加色彩,使中国古典舞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
三、太极元素与古典舞的融合
自20世纪八十年代起,古典舞融入了自太极拳中提炼的太极元素。太极元素的融入,无论在外在呈现还是内涵表达上,都对中国古典舞有着无异于涅槃重生的激化,使其更具中华民族精神和特色。传统而言,形、神、劲、律是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纲领,但太极元素的加入,使之魂魄趋于丰满。“形”上,中国古典舞融入了太极拳中太极元素的刚柔和气势的表现、赋予了“形”更多内在;“神”上,融入了太极拳内外兼修的理论,中国古典舞从此不再是机械性地完成肢体动作;“劲”上,融入了太极拳中“刚柔并济”的用力特点,以外形引内气赋予了中国古典舞更多的内在涵养。在中国古典舞的继承与成长上,太极元素的融入有着近乎重塑之功。
(一)太极元素与古典舞融合的历程
在19501959年期间,中国古典舞诞生之初,学者们不断在曲艺中寻找发掘历史中的舞蹈在戏曲艺术中留存的痕迹,以使舞蹈创作内外都够真正做到符合古典舞的本质要求,创造属于中国的,具有独有中国特色,可以作为中国符号的舞种。但学者们很快发现仅吸收戏曲艺术的表演元素远远不能满足古典舞发展的需求,当时的古典舞只是把戏剧中有声表演部分删去,仍保留戏剧中的肢体动作和表演形式,身体动作几乎是照搬照做。由于对戏曲的被动式的照搬与依赖,使得古典舞剧目初期的发展缺乏文化含义,肢体动作相对较为保守陈旧。古典舞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内在精神和文化内涵的需求迫在眉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中国古典舞中具有新韵味的舞蹈作品开始出现,舞蹈作品中加入了太极元素,这对古典舞而言可谓是一个突破。我们可以从这一时期的大量舞蹈作品中看到,中国古典舞从动作、呼吸、精神内核都蕴含着太极精神。从舞台表现和舞蹈形式上看,中国古典舞深度借鉴了太极元素中虚实变化、强弱转移、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特点。这些都让中国古典舞更加有韵味,并完美展现了中国舞蹈独有的“气韵”的魅力。中国古典舞实现了从单一借鉴戏曲到吸收太极等综合艺术形式的升华,古典舞的内涵、意境及表现形式等也更为多样丰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wdx/5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