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北唐山民间艺术皮影戏与舞蹈艺术的融合发展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二、唐山皮影戏概述 3
(一)唐山皮影的历史渊源 3
(二)唐山皮影的形式特征 3
(三)唐山皮影的表现特征 4
三、舞蹈艺术对唐山皮影戏的借鉴与吸收 5
(一)人物造型 5
(二)动作特征 5
(三)表现内容 6
(四)舞台音乐 6
四、唐山皮影戏与舞蹈艺术融合的意义 8
(一)对唐山皮影戏的影响 8
(二)对舞蹈编创的意义 8
五、唐山皮影戏与舞蹈艺术融合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9
(二)今后发展的建议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唐山传统皮影艺术与舞蹈等相关艺术种类的不断融合发展
近年来,唐山传统皮影艺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并与音乐、舞蹈等学科交叉融合,艺术价值不断提升。
2.国家对传统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视
国家大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从2001年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至今,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奖励政策。近些年来不断颁布规范性政策文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于2011年颁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非遗保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关于二者之间相融合的研究较少,关注度较低。
通过对当地文联的走访调查,关于皮影与舞蹈融合的相关资料甚少。与此同时,对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进行搜索,也并未发现有关二者融合发展的文献资料。由此说明目前社会对此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唐山皮影艺术与舞蹈艺术的融合发展急需相关理论与研究的支持。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传统皮影艺术与舞蹈的结合是当代舞蹈编创中出现的新现象,对其进行研究是对舞蹈编创领域借鉴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一种探索。通过对唐山皮影戏与舞蹈融合发展的研究,填补了当前二者融合发展的理论空缺,对两者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保护和发展传统皮影艺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拓宽舞蹈编创的方向和范围,为舞蹈编创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对此课题进行书面整理之前,通过从唐山市文联搜集大量关于皮影艺术的资料,同时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学术网站进行文献的搜集与检索,为该论文的完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吸纳他人的经验,并明确自身的研究内容。
2.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项目工作人员与受访者通过交谈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在本次对唐山皮影戏的调研中,采用了非结构访谈法,对唐山市传统皮影戏表演者以及舞蹈《俏夕阳》的表演队队长王金霞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唐山皮影的发展以及舞蹈动作特点,为此论文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3.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项目工作人员通过对受访者的其他非语言行为的观察获取信息的方法。在访谈结束后,邀请了《俏夕阳》的表演队长为我们演示了整个舞蹈,认真观察了舞蹈动作中的皮影元素。
二、唐山皮影戏概述
(一)唐山皮影的历史渊源
唐山皮影戏又名“乐亭影”或是“冀东皮影”,最早的皮影戏属于傀儡戏中的一种,后来又归属于戏曲类,是一种有完整故事情节、有规律调式唱词、曲牌的一种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唐山皮影戏的起源主要流传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1127年(金天会五年)由于战乱迁徙,由中原手艺人带入冀东地区,并通过乐亭的乐师改编,将当地的方言、音乐融入到皮影戏当中进行演出,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当地艺术文化特色的乐亭影,并在整个冀东地区广为流传;另外一种说法则较为神化:由于当时战乱,民不聊生,所以各种谋财害命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后南海观世音菩萨带领二弟子红孩儿便到此地传授经文,宣扬佛法,劝人向善,普度众生。通过菩萨的悉心教导,众人从此一心向善,社会安定祥和,遂菩萨便留下经书及海灯返回南海。后来人们为了感恩菩萨,便讲菩萨以及红孩儿的模样用纸雕刻出来,并用海灯照射使之投影,同时让有文化之人在旁诵读经文,这样就出现了皮影戏的雏形,产生了“乐亭影”这一艺术种类。皮影戏发展的鼎盛时期为清代,皮影班社林立,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建国之后,无论是皮影的剧本还是用于制作皮影的材料都有着巨大的创新,将舞台美术以及整个唐山皮影戏的观赏水平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皮影戏不断创新发展,与更多艺术相交融,产生了新剧种——唐剧以及皮影舞蹈等众多艺术品类。
(二)唐山皮影的形式特征
唐山皮影的形式特征可分为三个方面:散点透视;上窄下宽、内繁外简;夸张变形。
在我国的传统绘画中,为了能让观赏者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出画的质感而不会变形,经常运用“散点透视”这一规律。同样,在皮影影人的雕刻中也运用了这一基本规律,简单来说,就是无论从仰视、俯视、平视、侧视任何一个角度来观看,都能将人物呈现出三维立体感。通过阴刻和阳刻等技术手法,使皮影具有散点透视的特征。
皮影的人物造型具有上窄下宽、内繁外简的特征,人物的轮廓简洁鲜明但内部结构却相当复杂。人物总体形状呈喇叭形,脸型通常为“6”字形,手臂长度过膝,配以繁琐的服饰雕刻,形成一种繁简鲜明却又不失和谐的对比。
在我国戏曲行当中有这样一句谚语:“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同样,这句话在皮影戏中也非常适用,皮影戏在演出过程中,由于面对观众的是侧面形象,所以,如果不对影人形象进行夸张化的处理会显得非常单调,只有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的处理,才能使人物造型丰富多彩,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夸张变形的影人,更能刻画出故事所要塑造的人物性格,使观众更易融入和体会到演出中来。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wdx/7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