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论舞蹈肢体表现手段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

2020-04-20 09:4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论舞蹈肢体表现手段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20200420092217]
前言 1
一、舞蹈演员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 1
(一)肌肉和力量训练 1
(二)体态形态训练 1
二、肢体动作对舞蹈《胭脂扣》形象塑造的提升作用 2
(一)舞蹈《胭脂扣》品析 2
(二)肢体动作对舞蹈作品表达与形象塑造的提升作用 3
三、结论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摘 要
对于戏曲和舞蹈而言,二者都是以人体作为表现手段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同时又都是一种特殊的人体运动表演形式,对于演员的要求很高。比如:在动作和技巧方面,不但要使表演者具有一般性的身体运动能力,还必须拥有一定的特殊能力和综合素质。舞蹈中常说的软开度,其实就属于这样的身体素质。软开度是指舞者关节的向各个方向的运动情况,包括肌肉、韧带等器官的伸展情况。因此,本课题主要以《胭脂扣》为例,通过实际分析,重点论述了肢体软开度对舞蹈形象塑造的作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肢体;软开度;舞蹈;形象;《胭脂扣》
目录
ABSTRACT
For the drama and dance, both in the human body a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art of performance means, at the same time is a special form of human movement performance, very tall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actor. Such as: in terms of actions and techniques, not only to make the performers have general body movement ability, must also have some speci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We often say the soft opening, in fact, the physical quality. The soft opening refers to the movement in all directions from a dancer of the joints, including the extension of the organs such as muscle, ligament. Therefore, this topic mainly in The Rough Casket, for example, through the actual analysis, discusses the limb soft opening of dance image creation.
Key words: Body; the soft opening; dancing; image; The Rough Casket
前 言
舞蹈作为一种身体语言,是指在三维空间中以肢体语言为桥梁,达到和观看者情感交流之目的的表演艺术。所以舞蹈技巧要赋有相当的艺术性,舞蹈从业者需要学习旋转、跳跃、柔韧、翻腾、控制等各种舞蹈基本功。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达的意图并不是为了体现舞者高超的舞蹈技巧动作本身,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肢体形象律动来体现舞蹈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本文结合《胭脂扣》这一经典的舞蹈作品,从舞蹈的美学特点和舞蹈艺术的主流趋势出发,分析肢体软开度对舞蹈形象塑造的作用,分析肢体柔韧性的程度对舞蹈作品质量的提升作用,阐述肢体软开度在舞蹈中显现出来的审美特质;并且结合舞蹈训练中的基本要求,解析如何在日常的训练中提高舞者的肢体柔韧性,加强对舞蹈表演的整体表达。
一、舞蹈演员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 肌肉和力量训练
关于肌肉和力量训练,不但要保留戏曲、武术的耗、压腰腿功的训练,而且还吸收了“艺术体操”、“芭蕾舞”、“现代舞”等的练习方法,使得舞蹈内容更加丰富,特别是在增强肌肉的控制力和表现力方面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突出体现在肩、胸、腰部分和小腿部分的艺术表现力。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演员,必须加大肌肉收缩和韧带拉长的幅度,同时要解放全身关节,以便让舞蹈表演者能够做到“随心所欲”的表演状态。比如:“软开度训练组合”中,存在躺地的“肩、胸、腰部位”、“卧鱼涮腰”、“连续蹁盖腿翻身叉”、“扒横叉挑胸腰”、“翻胸叉及地面燕式”等一系列练习。肌肉和力量训练是舞蹈演员肢体软开度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 体型形态训练
在中国古典舞蹈中,特别重视体型形态,像其旋转多以“舞姿”为主,甚至旋转的“技法特点”也需要表现出以“拧倾”为核心的旋转舞姿结构,比如:“拧身探海转”、“大掖步转”等艺术表现方式。在舞蹈《胭脂扣》中,舞蹈形式具有“反传统舞蹈”的艺术形态,在编舞上具有突破传统的创新,开发出挺拔、舒展、奔放的编舞,同时将一些非民族舞的元素也添加了进来,使得整个舞蹈动作呈现了“简洁”、“舒展”、“对比”、“匀称”、“衬托”、“连贯”、“变化”等特点。除此以外,还有通过简单、富有表现力的“寻找中的行走”方式,对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进行了真实流露,比如:在舞蹈《胭脂扣》中,舞姿中大量运用到的旋转,加入了夸张的“踢腿”、“甩手”、“跳跃”等动作,以便让观众清楚地透过舞蹈《胭脂扣》,真实地感受到剧中女主人公的内心宣泄情景。再比如:在舞蹈《胭脂扣》的高潮部分,舞蹈者用高难度的“控腿动作造型”,这也正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此种表演大大增强了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视野,即体型形态训练也是舞蹈演员肢体软开度训练的基本方法。
二、 肢体动作对舞蹈《胭脂扣》形象塑造的提升作用
舞蹈《胭脂扣》是由作家李碧华所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自从电影《胭脂扣》被搬上历史银幕以后,在以后的近20年间,许多艺术家都在改编其作品,由李碧华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出现在观众眼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一) 舞蹈《胭脂扣》品析
1.舞蹈《胭脂扣》采用新的创作理念与手法
舞蹈《胭脂扣》一般被认为是一部民族舞蹈作品。[1]它是一个将不同舞种的表演形态相结合的舞蹈,在传统民族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二次创作,把部分非民族舞蹈的组成加入进舞蹈。[2]比如:舞蹈《胭脂扣》的主旨——“悲”的情绪,基本呈现出舞蹈独特的民族舞与当代舞彼此融合的表演形式、强烈的音乐旋律情感起伏、夸张的舞蹈动作、由强至弱的音乐变化、舞蹈时特色的旗袍服装等等。[3]不难想象,在这么多新型的创编方式和表演形式作用下,舞蹈《胭脂扣》中“悲”的色彩越显得浓厚而耐人寻味。
2.舞蹈《胭脂扣》探究女性的爱情与命运
在舞蹈《胭脂扣》中,探究女性的爱情与命运是作者李碧华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感情,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就要从舞蹈《胭脂扣》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其实,舞蹈《胭脂扣》是根据电影情节而创作的,它是一个长达7分钟的单人独舞,主要演出目的是为了刻画一个无助、有情的女人凄苦哀怨的人生悲剧命运,同时也表达了创作者对于舞蹈《胭脂扣》中女子的深切同情。[4]比如:在小说《胭脂扣》中,李碧华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塘西妓女如花、如梦、如幻的爱情描绘得淋漓极致,在舞蹈中主要应用了肢体语言进行诉说,仿佛旧日繁华、缱绻西塘,甚至将半个世纪以前的一场“悲情旧梦”活灵活现在映入了观众们的眼前。
3.舞蹈《胭脂扣》是情绪舞,三段体结构
《胭脂扣》的第一段舞蹈中,主要表达了女主人的“乱世浮华”与“忧郁人生”。比如:在《胭脂扣》开始的时候,其舞蹈在跳跃的3/4拍音乐中,渐渐出现了一位“神情忧郁”、“衣着醒目”的艳丽女子,她踏着音乐的节拍缓缓地走来。此时此刻,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女子径直从舞台的“四点”方向走出,然后绕着舞台走“Z”字形,配合着优美的肢体动作,最终停在了舞台的“七点”上原地造型定住。[5]在这一段中,通过舞蹈者的生动表演,既大胆夸张地运用迈步和旋转等舞蹈动作,而且将这位风尘女子在乱世浮华中的不幸生活状态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胭脂扣》的第二段舞蹈中,主要表达了“世态炎凉”、女主人公的“生活窘迫”,以及女主人公在苦难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意志,这一段也算是《胭脂扣》整个舞蹈中的高潮。比如:舞蹈表演中,在钢琴与小提琴沉重的演奏声中,舞蹈表演者一次又一次地快速旋转,同时也使身体发生了剧烈的颤动,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用高难度的“控腿”和“下后腰”,表演出了舞蹈者对于生活窘境的无比恐惧和艰难挣扎,利用“静中寓动”的表现手段,使观众能够真切地体会这种意志,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的联想。一直到最后,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却是“二人选择了双双殉情”的悲剧,为整个舞台笼罩上了一层悲凉的环境氛围,令人深思。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wdx/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