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彩情感在儿童读物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中研究的儿童年龄为3-6岁的学龄前儿童。文章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的色彩心理的分析,研究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学习优秀儿童读物的成功点,总结色彩情感在儿童读物设计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并通过这些方法设计一套儿童读物。
希望从现代儿童身上发现他们对儿童读物的审美喜好,做出适合他们现代儿童读物。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儿童想象力,调节儿童情感,学会浅显的色彩情感的表达。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学龄前儿童色彩色彩情感儿童心理儿童读物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课题来源1
1.1.2儿童读物设计的国内外现状1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
1.3 文献综述5
1.4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5
1.5 课题创新点6
第二章 设计理论内容概述6
2.1 色彩情感的概念6
2.2 学龄前儿童色彩偏好7
2.3 色彩对儿童审美的影响8
2.4 儿童对色彩情感的表达 8
第三章 设计应用分析9
3.1色彩情感在儿童读物封面设计中的应用9
3.2色彩情感在儿童读物插画设计中的应用11
3.3 色彩情感在儿童读物故事情节设计中的应用12
第四章 设计实践中的运用 13
结语14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学龄前期的儿童认知途径有限,许多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儿童,因此儿童读物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老师和朋友的角色。儿童读物引导儿童认识生活,影响儿童的观念,这让很多家长提高了对儿童读物的要求,也让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和创作者投入到儿童读物的出版和创作中。因此,选择儿童读物设计这一课题,希望为儿童设计更好的儿童读物,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希望在儿童读物这一市场有个机会进行一次体验。
1.1.2 儿童读物设计的国内外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儿童的教育,儿童读物的市场需求量逐渐提升。目前国内市场上儿童读物品种多样,内容却大致相同,而且性价比很低,部分儿童读物的印刷越发精美昂贵,忽略了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的儿童读物,基本每家出版社都有一个版本,如图(1)、(2);一些儿童读物印刷粗陋,色彩过分鲜艳,内容呆板无趣,使很多儿童和家长对国内儿童读物相当失望,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外儿童读物。国内创作者少,很多作者素养远远不够,跟不上儿童读物设计的发展向标,缺乏对此类作品的整体把握。
图(1):不同版本《安徒生童话》封面
图(2):不同版本《格林童话》封面
根据对国内儿童读物市场的调查,总结发现了主要的几点问题如下:
1、国内儿童读物设计不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趋向于成人化。一些儿童读物以恐怖、爱情、暴力等字眼吸引儿童好奇心,其内容恐怖吓人,色彩设计所表达的情感体验也是阴冷消极,远远超出了儿童的心理承受范围,容易给儿童造成极大地心理伤害如图(3)。
图(3):
2、儿童读物的设计内容大量雷同,只换封面不换内容,换汤不换药引起儿童与家长的阅读疲劳,导致反感;并且注重印刷精美抬高价格,远远超出了书籍本身的价值。
3、儿童读物的设计趋向娱乐化,当前儿童读物市场上很多读物都是基于一些流行动画重新设计,如图(4)并不能带给儿童新鲜有趣的情感体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赚取利润,没有太多的意义。
图(4):
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使得很多国内的设计者及出版公司,都意识到儿童读物的潜在市场价值,他们都已经开始在这一领域进潜心研究,注重儿童心理与生理研究,设计出符合儿童审美的读物。部分设计者的优秀作品得以被出版,也深受家长与儿童的青睐。
在国外,设计者对儿童生理与心理进行研究,科学设计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要求的儿童读物。例如对儿童的颜色喜好研究指出:儿童偏爱红色、黄色等明亮的颜色,并联想到积极地情绪;儿童不喜欢灰色、黑色等暗色并由此联想到各种消极的情绪。可见,一本优秀的儿童读物不仅需要新鲜有趣的内容,还需要合理的色彩设计,它引导儿童在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情感体验。国外儿童读物色彩设计合理,符合儿童的心理要求,有利于激发儿童想象力,如图(5)。这也是国外儿童读物占据国内大半市场的原因。不仅如此,国外设计者设计出了风靡的儿童玩具书,如图(6),让儿童边学边玩,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是当代比较流行的幼儿启蒙教育方式。
图(5): 图(6):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世界上任何东西的形象及其色彩都会引起我们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儿童,一旦出现某种新鲜的色彩或色调,都会引起他们的美妙联想和大胆的想象。色彩本身并没有情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发联想从而赋予了色彩真实的情感。而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想象大胆新奇,思维独特颠覆,他们感受与理解是成年人无法融入的。如果忽略儿童的特殊审美,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设计儿童读物,根本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从而使得儿童过早接触成人世界,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设计者应充分了解儿童的喜好、儿童生理与心理特征,保留童心,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儿童健康的读物。
意义:我这次的研究设计整合了一小部分儿童的自由联想创作,也鼓励儿童做出了喜欢的色彩选择。希望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帮助儿童体验色彩情感的表达,激发儿童通感体验,学会浅显的色彩情感的表达。与市场上现有的儿童读物作对比研究,成功地进行完善的改革与创新。运用儿童色彩情感的真实体验,帮助儿童理解读物内容,成为儿童精神上共通的好伙伴。
1.3 文献综述
在论文准备时期,我研读了相关的书籍和论文,深受启发,总结出很多相关经验。在查阅收集色彩情感相关定义时总结出,色彩情感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名词,需要在色彩的基础上才得以研究运用。色彩一直围绕着我们的生活,它不仅带给我们美妙的视觉享受,同时色彩的无穷变幻,将快乐、忧伤、喜悦、忧郁等情绪表现出来,引领着人们感受着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给人们生活的真实体验。
在儿童书籍的设计理论调研中了解了书籍设计的几大要素包括开本、图案、文字、色彩、颜料等,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就是图案与色彩了。在滕守尧主编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了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艺术技法的教育,而且也是开发智慧的系统工程。色彩作为艺术世界里的一门,在儿童的成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不仅能够表现情感精神,还能提高儿童的表现力、创造力、理解力等。
在胡卫军的《平面设计配色速查》中将色彩的情感表现放在视觉元素中的第一位,色彩的运用更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细细研究。在孔起英的《论儿童的审美情感》一书中总结发现儿童的审美情感是由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对象才能产生的。也就是说,一本儿童读物使儿童心理产生共鸣,认可、欣赏它的时候,他就是符合儿童的审美情感的。所以儿童的读物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审美,引导儿童向更高的审美层次走去。在其他的一些文章中也相继指出,由于儿童的特殊天性,儿童的审美心理、色彩喜好、思维方式都区别于成人,所以为儿童设计的读物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儿童的感受,使其能够成为儿童共同的精神伙伴。
1.4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研究方法:网上查找,图书馆查阅色彩情感的含义、色彩情感表达的作用;对学校的儿童在美术课上进行绘画资料收集,与他们交流中获得部分儿童的审美习惯;寻找现成的儿童心理需求资料,观察他们的行为,从各方面了解儿童心理,阅读调研已出版的儿童读物,实例分析取其精华。
色彩情感的研究
色彩情感在儿童读物设计中的应用 儿童读物设计的研究
色彩在儿童读物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5 课题创新点
1、本课题主要针对3-6岁儿童展开研究,从对儿童读物色彩设计出发,研究色彩情感对儿童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2、3-6岁是儿童性格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读物的色彩设计表达的色彩情感会对儿童产生深刻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色彩设计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向上勇敢的性格。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yssj/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