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32篇

2023-01-24 20:4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1
我的老家,在湖北的一个小村庄里。但也多亏了是个小村庄,才能让我过的每一次春节都充满了年味。不过,随着村子越来越现代化,家乡的许多习俗也随之消失,这一次春节,我从大姨口中了解到了不少的风俗。
谈起湖北人过年的习俗,那讲究可就多了,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应该是从农历冬至这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从冬至那天开始,湖北人就要开始忙年了,开始杀年猪腌制猪肉、腊鱼了。
为什么农历二十四号这天要过小年呢?古时候有个顺口溜叫:“君二十三,民二十四,王侯二十五”。意思是,国军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王侯家腊月二十五过小年。小年前一天,就要做些除旧迎新的事了,普遍百姓家里就要开始打扬尘、做卫生,为除旧。用白纸糊墙见新,为迎新。
腊月二十四要敬香送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听着大姨滔滔不绝的给我讲着这些习俗,我不禁感叹道:原来过年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习俗啊,当真是长见识了。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2
在 广阔无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有 着一个一年一度隆重的集会――那达慕。
没来过内蒙古,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吃过牛肉干,没看过那达慕。那达慕一开始只是为了 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后来经过长期发展成为了 此刻的那达慕。
由于我生在 内蒙古,所以经常领略那达慕的盛况。那达慕那天,商贩云集,吆喝声四起,我混在 人流里,不 断有人对我微笑,拉着我推销他们的商品,人们热情高涨,有 许多打算上场的人在 场上拉着马转来转去,那天天气好极了 ,阳光明丽,万里无云,似乎也在为那达慕的开展表示祝贺。商铺出售的商品应有 尽有 ,小到饰品珠宝,大到古董文玩,太阳伞。
可那达慕的高潮不止于此,民族表演,竞技,更让原本就热情的人群更加激动。一般的那达慕可以持续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开幕式和民族舞蹈,立即杂技表演,人们的鼓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竞技同样很受观众喜爱,小伙子们表演赛马,摔跤,射击,场上激烈极了 ,场下也毫不 逊色,掌声四起。场上的运动员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给人一种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总而言之,那达慕是蒙古族特点和文化的表现,也是一种传递文化的方式。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3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城市,泰州,泰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梅兰芳,施耐庵,郑板桥等名人也是泰州的,今天让我来向你们介绍介绍泰州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除夕夜,人们通常叫它30晚上。这一天,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要吃团圆饭,说到团圆饭可真让人垂涎欲滴,鸡鸭鱼肉一个不少。吃完饭后,一家人会坐在沙发上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完后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我们会相互道一声新年快乐,变随着窗外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入睡了。
大年初一早上,早上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坐在饭桌前,品尝着美味的干丝。吃完饭就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了“拜年”,孩子们会向长辈们拜年,因此他们就会得到许多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和“祟”谐音,晚辈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拜完年后就可以出去玩了,晚上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吃晚饭,晚饭后,孩子们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爆竹和自己兄弟姐妹们玩了。
初七初八春节就应该结束了,孩子们收心上学,大人们好好上班。
这就是我们泰州春节的习俗,听到这里,你想来我们大泰州吗?我们会张开双臂欢迎您的!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家乡的风俗,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我家乡的风俗吧!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一大早,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包粽子的材料。一到家我就嚷嚷着要包粽子。妈妈见我这架势,忍不住乐了,连忙准备好材料一边示范,一边跟我讲解要领。
妈妈熟练地把一片粽叶卷成一个锥形,抓一两把糯米放进去,用手按压结实,然后用剩下的粽叶封住锥形口,最后用绳把粽子捆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见妈妈包粽子这么容易,我更加手痒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粽叶,把它卷成一个锥形,然后把糯米放进去。哎呦!由于我技术不过关,糯米全都“逃亡”了,妈妈看了哈哈大笑。
不行!继续努力的跟妈妈学习才行。这一次,我细心的让锥尖严丝合缝。虽然我的速度比妈妈慢了许多但总算“不露馅”。到了最后一个步骤,我又遇到了难题,妈妈教我好几次,才勉强完工。
一个成功了,接着两个、三个……我包得越来越快,也包得越来越好。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滋滋地,跟吃了蜜一样甜,恨不得马上就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这个端午节太有意思了!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5
饺子,为春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关于它,你又了解多少呢?过年包饺子的习俗你知道吗?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邓州人张仲景首先发明作为药物。它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娇耳”“粉交”之称。东汉时期的饺子是用面皮包上一些驱寒的药材(羊肉胡椒),避开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其寓意为更岁饺子,团圆福禄。
在包饺子时,人们经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有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
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
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
假如说皮馅决定味道,那么特殊的包法会画龙点睛。用左手拖住一片薄而不破的面皮,在手掌中显得小巧玲珑,插起肉馅包在中央,将俩边合二为一,手心空洞用拇指一捏,一只饺子便由此产生。国人常将硬币赛进饺子,谁吃出更有好用。
中国人善做善吃,过年吃饺子就是我们伟大的杰作。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6
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7
我的老家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按照老家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老家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东西。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飘亮的新衣服,出门在外的人赶紧回家团圆。到了晚上,人们都要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互相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快乐,全家平安幸福。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都非常开心,因为他们都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的,整条街道都挂满了灯笼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们都高兴地唱起来跳起来,高兴极了,家家户户也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吃着汤圆。这都寓意着我们大家都团团圆圆。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着美丽的烟花,有的在放许愿灯,美丽极了。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这样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我们也开始认真的学习了。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8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贴在墙上或门上的画,它们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民间就有流传,到了唐朝时更是格外流行,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年画各形各色,但是寓意不同,有幽默风趣,有邪恶妖魔鬼怪,其中我最喜欢的年画就是《娃娃抱鲤鱼》。
当你看到这幅年画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幅年画一大半的面积都被鲤鱼占有,它是大红色的,有两对黄色的眼睛。这条鱼是相当的大,比娃娃还大几分。鲤鱼身上的鳞片金光闪闪,那厚厚的大嘴唇旁边还长了许多条白色的长胡须。让我联想到当时的场景,娃娃正抓着河里的鲤鱼,娃娃坐在鲤鱼背上,鲤鱼正在游动,一不小心娃娃就会滑落河中。
画中的娃娃身穿红色的布兜,下面光着身子,什么都没穿。头的两边光秃秃的,头的中间扎了一个小辫子,脸颊上还带有金灿灿的微光,表情带着一点点微笑,样子十分的可爱。手中捧着大红鲤鱼。身边还有一朵朵荷花,花瓣上面粉,下面白,花朵中间是绿色的莲蓬和黄色的花蕊。别看它只是一幅年画,可是寓意美好,多子多福,年年有鱼。
年画历史悠久,可是在最近十几年里,贴年画的人家越来越少,几乎见不到了。我们一定要让年画文化永远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只能在史册里看到。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9
如果提到饺子,你会想到什么呢?元宝?春节……
可以说饺子的外形基本一致,而馅儿的种类那叫个各式各样,非常丰富。比如:牛肉,羊肉,猪肉,鱼肉之类的,而素馅儿的种类更加丰富,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今年的大年三十儿我和爸爸在家里一起包饺子。在包饺子之前,我们准备了面团,面粉,还有准备要包的馅儿。由于我最喜欢吃牛肉大葱馅儿的,所以我们准备的就是牛肉大葱。
爸爸和了一会面之后,便将面团轻轻的放入一个小盆里,并将保鲜膜撕开,然后封上,听爸爸说这叫作醒面。把盆儿放一边,便叫我剁馅儿,我是剁完牛肉剁大葱。当我全部都做好之后,面正好也醒了。
爸爸将面团放在案板上,将它们切成长条,又将长条切成一对小块。我们两个分工合作,我负责按小块,爸爸负责擀面。
“哎呀,粘手了!”
“笨蛋,不会用面粉啊?”
“哦。”
没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饺子皮,该做最重要的一步了。
“看着!应该左手端着饺子皮,右手拿筷子去加馅儿,然后放饺子皮里,记住别放多了,要不然一会就露馅儿了。”
我机械性的包着饺子。
“开锅啦!”
深夜,两个蘸醋的小碗放在桌边,而盘子中的几个饺子就是爸爸也奈何它不来了。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10
每逢新年,广东,就分外热闹。
每年年三十那天晚上,姥姥都会做出大盘大盘晶莹剔透的饺子;弟弟都会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贴春联;姐姐和我都会往那一幅幅对联上涂浆糊;爸爸总会泡一杯茶坐在电视前悠哉游哉;而妈妈则张罗着亲戚……而当姥姥走出厨房,喊一嗓子“开饭了”时,所有人都会围坐在饭桌前,大人们杯子里盛着红酒、白酒。而我们总是趁妈妈不注意从冰箱里偷着掖着拿出饮料……而餐桌上只有饺子似乎单调了些,“叮咚”,打开门,是叔叔来了!跟着叔叔来的是一只大盆,特别特别大,比我家里任何一口锅都要大,扣着盖子,但我们都清楚,盖子下面藏的是什么。叔叔将盆放到桌子中间空着的位置上,揭开盖子,内里果有乾坤:鲜美多汁的鲍鱼、咸甜适中的萝卜香菇、甘脆爽口鱿鱼、质嫩可口鸡鸭、麻辣鲜香的大虾……应有尽有,各色各样的美食整整齐齐的排成了一座小山,且越是在盆深处的菜,味道越是鲜美。一家人从盆中夹出合自己胃口的菜,其乐融融,这就是吃盆菜的乐趣!
吃完晚饭,窗外响起阵阵烟花声,我们站在阳台上,望着那一道道划开黑夜的烟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美满的笑容,迎接新的一年。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11
要说节日,我们家乡的人最爱过的就是春节了!
除夕夜里,最不能少的就是白白胖胖,圆圆乎乎的饺子了。
吃完团圆饭后,我亲自下厨,给全家包饺子。
我将化开的猪肉、白菜、葱、姜和一些调料剁成沫后搅拌在一起,做成了喷香流油的饺子馅。再将一个个小剂子擀成外薄内厚的小圆饼。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面剂子总是不听我使唤,一会儿变成了长方形,一会儿又是个不规则图形,一会儿又死死抱住了擀面杖,把整个身体都黏在上面,说什么也不肯下来。
好不容易我才把面皮擀好,舀了一大勺肉馅儿放在中间,然后一使劲儿捏紧两边,再捏上一圈漂亮的花纹,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案板上。那些个“大肚子士兵”东倒西歪的站立着,滑稽的模样令谁看到了都会忍不住捧腹大笑。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磨难”,我终于把它们送入了开水沸腾的锅中。只见它们又摆出了一副胖娃娃的模样,两手扶着圆滚滚的肚子,上下不停的翻滚,可爱极了。
除夕夜里,全家人品尝着我做的饺子,整间屋子洋溢着温馨和幸福。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12
在我的家乡过年必吃饺子,过年包饺子,也成了一项必须的风俗。
将面粉加些水,开始和面,和面可是个体力活。每当和面时,家里的小孩子都跃跃欲试,刚开始很认真地在和面,可到后来变成了泼面粉大战,家里的面粉满屋飞,犹如下雪一般,地上的几个“小雪人”在满屋子地跑,最后还是在家长的一声令下才安静下来。
面和好了,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馅料,妈妈将面擀成一片一片的饺子皮,爸爸和我则在一旁包饺子,先将饺子皮放在掌心,再将一勺馅料放进饺子皮,然后将饺子皮合上,最后再捏一遍,防止馅料在煮时掉出来,就这样一个个雪白的饺子做好了,伴着一旁小孩子的吵闹声一个接着一个的饺子做好了。
将锅中的水煮沸,再将饺子倒进去,一个个圆鼓鼓的饺子从案板上滚到了锅中,一个个饺子在锅中上蹿下跳,将锅盖盖上,再等饺子煮到全部飘浮在水中就可以出锅了。
热乎乎的饺子一出锅,才没一会儿,就被全部抢没了,妈妈见那些没吃到的弟弟妹妹赶紧安慰道:“不哭不哭,还有很多呢!”不久大人小孩都吃饱了。春节也在这份热闹中画上了一个句号。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13
我的家乡是南昌,我们这里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在春节之时,我最喜欢的还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
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下午四点起,村里上下就响起了鞭炮声。奶奶端着糖瓜、甜烧饼摆上灶台,擎了一柱香插在灶王的供台上,我问奶奶这灶王是做什么的?奶奶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嘴,说:
“不能这样说!在今天呀,灶王会到天上去向玉帝报告我们家里的好坏事,因为灶王家有18口人,而且就爱吃甜的,特别是麦芽糖,所以要准备那些供品。一会还要用红纸写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吃了糖,被糖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报告坏事了。”
到了晚上吃饭以后,点了火,还把灶王的纸像烧成了灰。
随着我们家的鞭炮响起,村里的人们也都放起了鞭炮,恭送灶王上天,不听话的孩子还下拜了呢!看着满天的花海,我们小孩子也十分开心。
晚上,四面乌黑,我们几个小孩也偷偷地起了夜,轻手轻脚地跑到了灶前。两边的红蜡烛烧得已经很短了。火光红红的、亮亮的,照得台上的糖果越发诱人,我赶紧抱了一大堆,轻手轻脚回房,吃得粘手粘脚,嘴巴都要张不开了,嘴里甜甜的,把手上的糖一股脑擦在被子上,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14
皎洁的明月镶嵌在湛蓝色的天幕中,宁静而又悠远的气息,融入家人团聚的气氛中。每年的中秋节八景人纷纷约上亲朋好友,一同赏月、吃月饼。而说起月饼,谁不是垂涎三尺呢?
八景人过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许许多多的东西,大人们会准备好一桌好菜:鸡鸭鱼肉,各式各样的海鲜、形形色色的蔬菜……
老人们会准备祭拜的香和月饼。孩子们最兴奋了!三五成群的提着用柚子皮做的灯笼满御街跑,脸上的喜悦显而易见。
中秋节的高潮在晚上。月亮如同一个白玉盘挂在空中,月光洒满大地。此时就到了中秋节的“重头戏”。八景人、会拿出节前准备好的食物,祭拜“月娘”。孩子们都不会在跑到大街上了,因为家中的月饼早已将他们的眼球牢牢吸住。在祭拜过后,孩子们即可开始吃月饼。我也同大多数孩子一样,喜欢吃月饼。妈妈拿出我最爱吃的五仁月饼,让我吃个够。用刀将月饼分成几块用叉子轻轻叉起,放入口中。一股甜而不腻的香味充盈齿间,月饼入口即化,我忍不住再吃一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八景中秋的味道是月饼的味道,更是与家人团聚的热闹。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15
我们家乡每逢正月初一就要“闹新房”,全镇的人汇集在一起,个个面带微笑,敲锣打鼓的声音连两公里外的西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闹新房”风俗是妈妈告诉我的。“闹新房”寓意是在锣鼓喧天的喜庆氛围中,忘却去年的烦心事,感受今年的收获,同时展望来年的丰收。
“闹新房”的这一天,盖新房的主人要把鞭炮从门口一直铺到后门,寓意今年从正月到腊月红红火火一整年。敲锣打鼓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大人,因为这可是一个体力活,只要新房建完不超三年的,或者正在建的房子,就连翻修的也算。从头到尾闹下来最少得三个小时,我亲身经历过,真的是很累的。
早早8点就要出门,提罗拿鼓跟着大部队。边走边敲,“咚锵、咚锵、咚咚锵!”锣鼓喧天,人群都沸腾了起来。大家唱着歌,敲着锣,打着鼓。鞭炮好像也被大家的热情燃了起来,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伴随着鞭炮声,无数的“大红花”从空中翩然落下来,热情的主人给我们孩儿的怀里塞进了一个个圆鼓鼓的大红包。孩子们的脸上都笑出了花。锣鼓声停下了,紧接着是村民们的笑声回荡在山岭之中,大伙的脸是红得像个大苹果,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这就是我美丽的故乡,这就是我故乡那热闹的风俗。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16
每到“腊月二十四”时,每户家庭要把环境打扫干净,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掸拂尘垢蜘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把每一处地方打扫的一尘不染,家家户户到处喜气洋洋地,干干净净迎新春,这是每家每户对新春的美好祝福
贴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公正,对偶,简洁的文字,抒发对新春的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方式。每到春节,每十户家庭就有九户家底都要把一个大大的“福”贴到门上。有些地方,他们会在窗户贴上自己剪的纸一一窗花窗,窗花不仅衬托了喜庆的节目气氛,也不让春节那么单调。
除夕夜可真热闹,家家户户都赶着做年夜饭,到处是饭菜的香味,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闪烁的光芒。在外面上班的人,除非是万不得已,不然必须回家吃团圆饭,这一次夜大家都不睡觉,都要守岁到凌晨一两点再睡
正月初一大家早早的起来穿上新衣,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拜访亲戚好友,小朋友们都会拿到红包,大人们在一旁有说有笑,女人们在厨房做着香喷喷的饭莱。
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都会吃上软软糯糯的汤圆,都会在门前挂几盏灯,吃汤圆表示家人们团团圆圆的。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17
我家的人们都爱唱戏,更爱听戏。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请个豫剧班子,在家门口搭个戏台,这么唱下去。一般持续三天左右,这三天里,可忙坏了人们:一大早儿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个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飞也似地赶去看戏,只怕耽误了剧情。
看戏时,人们把整个戏台“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像蚕吐出的丝,裹得紧紧的。若是你来晚了,那就站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吧,这人群是任凭你怎么挤也挤不进去的。豫剧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马金凤等,她们可是诸多戏迷心目中的偶像呢!姥姥喜欢听常香玉的戏曲,她的声音变幻无穷,有时如大海的涛声般浑厚,有时又如小溪的流水声般恬美,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这熟悉的乡音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幼时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她哼唱着豫剧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说并不会留太长时间。我很惊奇,问:“难道北京不好吗?”姥姥摇摇头,说:“这里没有使我魂牵梦萦的豫剧!”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18
深秋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一群群大雁飞向温暖的南方,果园里的果子被摘光了,树上光秃秃的,地上铺满了落叶,田野里的稻子收割了,原本金黄的海洋变得只剩下了灰色的泥土。
但是,在我的家乡里,确实另一番景象。农家院子里却非常热闹,因为我看到人们正忙着晒秋天的果实呢!家家户户的水泥晒场上铺满了金黄的稻子,粒粒饱满的稻谷享受着阳光的温暖,人们每过三十分钟用晒谷板给它们翻个面,这样每粒稻子都能晒到太阳了。有的人家在晒橙黄色的胡萝卜丝,先把胡萝卜洗净,再用刨子刨成很细的丝,铺在竹匾里,几个太阳一晒,就能把它晒得又干又脆,然后就能泡上一杯温暖的萝卜丝青豆糖茶了,真是红绿相间,又美又甜啊!
农家院子里的晒秋,还有更多秋天的果实。我看到了翠绿的青菜,挂在了一根长长的竹竿上,大小不一的南瓜越晒越甜,还有红艳艳的辣椒,一串串火红火红的就像过年时的鞭炮,还有紫红的番薯舒服地躺在地上晒着太阳呢!
晒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还给我带来了秋天的温暖。虽然大地一片萧瑟,但是农家院子里却是五彩缤纷。
作者:许博伦,长兴县实验小学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19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每当我想起老舍写的那篇《北京的春节》,就仿佛看见了北京街头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新绛也是这样的,一起来看我的老家——新绛的春节习俗吧。
说起春节习俗,大家一定会想到吃团圆饭。所谓团圆饭,顾名思义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饭。在这一天,不管家人离家乡多远,都必须赶回来吃团圆饭。在新绛,吃团圆饭的时候,要发压岁钱,发完压岁钱后,就开始上菜。首先上来的是火锅,火锅热气腾腾,是祝福在外地做生意的生意兴隆,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待火锅吃得差不多了,上来第二道菜——鱼,爷爷做得很好吃,口感好极了,入口即化的鱼是祝全家人年年有余(鱼)。最后一道菜是甜食,是奶奶做的甜米,一口下去,金黄的甜米又甜又粘,这是在祝愿全家的生活永远甜甜蜜蜜。
正月初一,大家都穿起新衣,贴好对联,走访亲戚,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欢乐中。
小孩们最爱逛庙会,庙会上彩旗飘扬,有卖糖人的,有卖小吃的,有卖玩具的,还有散布在各处的游乐场。
虽然新绛是一个小县城,但这里的春节同北京那些大城市一样热闹!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20
我的家乡在无锡,那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也有着各种传统节日,而我参与最多的是无锡的清明节
每年的四月份春暖花开是无锡最美丽的季节,在那个时候所有的花儿都绽放起来,那些树郁郁葱葱,绿油油的草地上花儿都显得格外美丽。可是往往在这个美丽而又寂静的时候,总会迎来我们那悲伤的节日——清明节。
记得每次清明假期,我家的国外亲戚都会来到上海一起开车到无锡去扫墓,看一下已去世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和一些已过世的亲戚。我们会上山去烧香祭拜,我总会见到那些大人都会拿着花,在那儿默默地祈祷。扫完墓后我们还总是会去参观以前曾祖父和曾祖母住的老房子,爷爷奶奶们也会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每次听着他们的述说,我都会幻想起老人们的童年,让我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他们的年代。看好老房子后我们会在一起聚餐聊着闲话,每次清明节的聚餐都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总是在这个时候,他们都忘记了刚才的忧伤,都会谈论着各自的将来。
这就是我家乡无锡的清明节,有悲伤、又有欢乐,又有童年的回忆,又有丰盛的美食,这些点点滴滴都构成了我们每次回家乡的常态。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21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我的家乡都有用地地菜煮蛋吃的习俗。据说在这一天吃了地地菜煮鸡蛋,一年都不会头痛。
这天早晨,我和妈妈挎着篮子来到田里找地地菜。哇,还真多耶,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我们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虽然已累得满头大汗,但却满心欢喜,只想采得更多。用不了多久,我和妈妈的篮子已经装不下了。我们满载而归,回到家里,把菜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找来一口大铁锅放进去,再放入适量的水,最后放入鸡蛋,记住,千万别放盐,原汁原味才更香。
煮了四到五分钟后,要把鸡蛋拿出来,把蛋敲碎一点点,再放进锅里煮,这样才更入味。煮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开锅了,我们小朋友围在灶台边,看着妈妈从锅里把鸡蛋一个个捞出来,放到凉水里。闻到那香味,我们不禁直咽口水。还没等鸡蛋凉冷,就迫不及待伸手去盆里拿一个剥开,边剥边被烫得只叫喊,吃一口到嘴里,满嘴清香,地地菜的香味完全融入到鸡蛋里。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
小伙伴们,你们家乡有这样的习俗吗?这天,你们能吃到这么美味的地地菜鸡蛋吗?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22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风俗吗?请听我慢慢道来。
每到农历正月,我们苗族便要开始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每到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穿着美丽的服饰,成群结队地来到年场。
你瞧,年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有舞狮子的,有上刀梯的,还有玩龙灯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结队,引吭高歌,互相唱和。听的人兴质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挡不住人们对连场的热情。
更多时候有逢晨便是看龙场日,习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看龙场时,不管是什么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干了什么农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们苗家人。看龙场那天都会踊跃参加。大家对看龙十分重视。看龙日定在农历的三月三。我们苗族人的一个节日,这时你就想问是什么节日了吧?是湘西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会在约定好的地点。尽情地唱,快乐地跳。一片喜气洋洋的气象。
这就是我们苗族人的风俗,你喜欢吗?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23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会在我们平静的生活创造一个又一个高潮,最热闹,最隆重的,必是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到来之时,处处洋溢浓浓的年味。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开始准备年货,集市上已是人山人海。
在春节早上,家家户户门前一片火红,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家家飘出酒肉的香。团圆饭莫过于一天中最重要的,大家围坐在桌前,精心制作的佳肴纷纷摆上餐桌,大人们一会儿大声说笑,一会儿互相敬酒以表示自己对他人的由衷祝福。吃过团圆饭,孩子们在院中互相嬉戏,大人们在屋里谈笑,看春晚,欢呼声络绎不绝。家家高挂起灯笼,大街上张灯结彩。“当!”时针指向了十二点,新的一年来到,烟花陆续升上夜空,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户户准备祭天,鞭炮声,欢笑声在大地上久久地回荡着。
红火的春节一过,人们就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春节是晚霞,岁末最后一道风景,春节更是朝露,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24
每年的元宵节,我家乡可没有花灯可赏,更没有灯谜可猜,有的是热闹、火爆的“玩意儿”。“玩意儿”是大人们的说法,其实是跑早船、跑纸马的总称。
“玩意儿”在家乡可算是最热闹的和最让人喜爱的文艺形式了。过去的过年过节既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手机网络,人们只能自编自演创作一些娱乐节目。每年冬天,人们农活一忙完,便凑在一起编演这些“玩意儿”,这样一直闹腾到元宵节后。村村锣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儿”演“玩意儿”,有时村与村还要比试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会了。小伙子们拼命地跑,村村锣鼓敲得震天响,再加上人们的叫声、欢呼声,好像是千军万马混战在一起,厮杀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可人们却觉得缺少了什么。有一天,不知怎的村里响了几槌鼓声,随即是一阵锣响,再之后锣鼓齐响,人们又摆弄起了被遗忘的“玩意儿”。开始是一个村,逐渐的十里八村全响起来,人们离开电视离开手机离开网络,走出家门又凑在一起笑在一起了。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扬威响着串铃的纸马,永远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着尺把长高跷的孙悟空翻跟头……
近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多希望家乡的传统风俗会一直传承下去。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25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极为重视的节日之一,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许多的讲究,这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在春节里也有着许许多多风俗习惯,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我的家乡在春节里的主要风俗吧。
吃饺子。在除夕晚上吃饺子是指“更年交子”或是指来年交好运。而在大年初一(春节)的早晨吃饺子是指一年交好运的意思。吃饺子更多是为了一家团圆,不光是吃的时候团聚在一起,还有做饺子的时候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念。做饺子时,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饺子时,一家人快快乐乐。
拜年。春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活动,去亲朋好友、邻居家里向他们祝贺新春,旧时指拜年。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是从家中开始的,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后就把先前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做完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去给亲朋好友、邻居们拜年了。
这就是我家乡在春节里的主要风俗了,不知你们家乡在春节时的风俗习惯是否和我的相同呢?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26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风俗。
在我的家乡过年时,家家都去到很远的地方买年货,准备吃的、用的、穿的,大家都很忙碌。
到了腊月二十八时,开始大扫除。我们把家都清理个遍,将灰尘垃圾全部扫出家,然后摆上食物,等待除夕来临。
到了除夕,每家都做年菜。不管到哪里,总能闻到食物的香味,这天还要贴对联,贴年画,穿上新衣,把自己弄得焕然一新,等待元宵。
过了初一到了元宵又一个高潮。元宵这天非常热闹,这一天我们都去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在亲戚面前,嘴里一声声的,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亲戚也总会拿出大红包给我们,我收红包时总会不好意思的拒绝,再收下红包,这样才算礼貌吧,元宵这天我还总是会买很多炮,回到家里放,我先拿出“摔炮”一个一个扔出来,可摔炮的声音比较小,而且才一个,这样扔太慢了,还是一包一起扔才刺激,接着我再拿出“风火轮”点燃,立马往地上扔,风火轮就像陀螺一样,在地上转四周,还散发着火花,还有最重要的“天女散花”放在地上,点燃,它就会像喷泉一样,不过喷出的是火花。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习俗。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27
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传说,是说从前有一个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三个弱点。所以人们过春节的时候就再也不会看到“年”了。
三十儿晚上吃完饭以后,我们就一起去姥姥家楼下放鞭炮。记得当时爸爸给我们买了很多,有在地上开的,有在天上开的,还有儿童鞭炮等……记得当时我和表妹一人拿了两根粉色的仙女棒她把自己当成小公主一样,却遭到我的吐槽说她太幼稚,我的弟弟和表弟一人拿了一根蓝色的仙女棒跑来跑去,把自己当英雄一样在打怪兽。当时妈妈问我们:“你们知道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吗?”我们四个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了答案:“是因为要吓走‘年’这个怪兽!”妈妈笑着点头说我们聪明。这时,买鞭炮的爸爸说道:“放鞭炮啊,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我们几个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听着。也都明白了这些知识。
通过这次放鞭炮,我们都明白了很多知识,希望我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28
在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有自己过年的习俗,而我们的习俗——放鞭炮。
在今年春节前,我们买了许多烟花、鞭炮,准备到除夕夜开始放,买烟花时我一直对爸爸说,买最大的烟花。爸爸同意就给我买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放炮。终于,等到了12点,我立刻跑下楼放炮,可是我突然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放炮,于是我问了爸爸,他笑着回答说:“因为放炮是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而且在古代只有鞭炮,没有烟花,所以有了一个关于鞭炮的传说,‘从前有个怪兽叫“年”,每到除夕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后来有人知道了他的弱点——怕红、光、响,所以人们造出了鞭炮。’还发明了对联,留下穿红衣服,守更待岁的习俗。”
爸爸讲完后,我们便开始放烟花,爆竹。虽然烟花五彩缤纷,火树银花,但是我更喜欢鞭炮,因为每次放鞭炮都感觉年兽已经被赶走了。
放完烟花后,我查了一下爸爸给我讲得故事,原来那只是传说,关于鞭炮的来源—为了驱邪,一开始用鞭子抽地,后来有了火药,制作出爆竹,因为声音相似,就出现了鞭炮。
这次春节不仅玩得开心,还知道了关于鞭炮和春节的故事,真是一举两得。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29
我们平时在家过的风俗大多是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贴春联儿、走亲访友,今天我不是介绍往常的风俗,而是几句家乡的风俗。
我妈的家乡我的老家,江苏一个城市—海安。每到该贺喜的日子都会请一支舞队来跳这种舞,叫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在海安的流传,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嘉靖年间。《明斋真识·广陵韵事》有“花鼓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始以乡野、继以镇市,始以村俗民氓、继以纨裤子弟”的记载。在我小时候一有表演,妈妈就会提起这句话,使它印在我的脑子里。
海安花鼓”和苏北地区的“牵驴花鼓”、苏南地区的“渔篮花鼓”、“洛子花鼓”一样,在明代以前,都属于歌舞戏曲表演。
一次亲戚60岁的宴席上请来一只舞队,正跳着火热时,大嗓门的姨姥姥拍了拍我的肩:“你是不是在学舞蹈吗,来一段。”声音迅速地传到了亲戚们的耳朵中。各个儿都在那里起哄,我被逼无奈上了台。左手拿着鼓,我右手拿着鼓槌,跟着音乐的旋律舞动着。
我家乡的风俗是我心中缺一不可的文化。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30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大方县,那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豆腐,便是家乡一道特色的美味。家乡的豆腐有好多种吃法,主要有干炸臭豆腐、碳烤豆腐还有糍粑豆腐等。
我们当地最常吃的是干炸臭豆腐。把一块块长宽约四厘米,厚一厘米的豆腐,整块放进油锅里炸就行了,一炸,臭豆腐干就会膨胀得很厉害。炸好的豆腐什么都不放,就干吃,都特别有味道,皮是脆的,里面是嫩的,还有一股子喷香,更别说再蘸点佐料拌上吃了。
碳烤豆腐又是另一种口味。所用的豆腐是新鲜的豆腐,制作方法很简单,买来的豆腐不用刀切,将豆腐放在炭炉的架子上烧烤。一开始膨胀得很厉害,表面还冒小泡呢,拌上点辣椒酱,香味扑鼻,咬上一口,鲜香辣脆在你的口中翻滚。
近年来,又开始流行吃糍粑豆腐。糍粑豆腐就是臭豆腐用小火烙过以后,用小刀划破,塞入馅料,再在豆腐干外面裹上一层糍粑。糍粑豆腐即可烤食也可以炸食。炸的时候特别讲究火候,技艺较好的师傅炸出来的糍粑豆腐外表油黄,口感酥脆,豆腐吃起来有些软绵绵的。
美味啊,家乡的豆腐!何时再能美美的吃上一顿?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31
我的老家在年味十足的黑龙江大庆。
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大家开始扫除,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就连平时不光顾的犄角旮旯也要打扫的一尘不染。而在扫除时,各家也有各家的习俗,妈妈常说:“二十四,扫房子。”而我们家就是用了“老小通吃”法——老人、小孩都要参与其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而在十八时,我们就要在门口贴上对联。相信这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不过,我们家有个习俗——贴对联由小孩来贴,既有守岁的意义,也有希望我们勤劳能干、健健康康的寓意。
而重磅戏就是年夜饭了!前期大家坐在沙发或椅子上,享受着、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在凌晨12:00的钟声响起时,饺子准时“闪亮登场”,大家开始分享元宝样的饺子。嘘~不瞒你说,我们的饺子里可是有“宝藏”的!“宝藏”就是我们饺子里的硬币!我们把饺子里包上饺子。小孩吃到硬币表示新一年能够茁壮成长、学业有成;大人吃到硬币表示新的一年能够越长越年轻、工资越来越高;老人吃到硬币表示新的一年能够体如泰山、延年益寿。不瞒你说,没到三十,我们都疯了似的吃饺子,不吃到就不罢休,我还曾有把硬币吞进肚子的囧事……
哎,好期待今年的新年啊!

小学作文家乡风俗篇32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腄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了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无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
晚上我们全家就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又说又笑的,这一天真的另我难以忘怀!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春节怎么过的呢?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zuowen/16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