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诊断与综合防治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 2临床症状的检查 3
1.2.1视检3
1.2.2剖检3
1.3细菌的分离培养与形态观察3
1.4生化特性鉴定3
1.4.1 CAMP 试验3
1.4.2卫星现象 3
1.4.3尿素酶试验 3
1.4.4糖发酵试验 3
1.5药敏试验3
1.6丰强生态与头孢噻肟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比治疗试验 3
2 结果 3
2.1临床症状的检查 4
2.2细菌分离及生化鉴定 4
2.3丰强生态与头孢噻肟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比治疗试验4
2.4丰强生态与头孢噻肟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比治疗试验4
3 讨论 5
致谢6
参考文献6
集约化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诊断与综合防治
引言
随着我国养殖行业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多种疾病在不同地区时有爆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由英国的Pattison 1957年首次报道,目前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近二十年来在欧美很多国家广泛流行,亚洲的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我国自 1987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年明确诊断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存在,目前已查出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有该病流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又称为大叶性肺炎嗜血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1964 年,Shope 从阿根廷爆发 PCP 的猪群中首次分离到病原菌,依据其培养特性,将其归为副血性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haemoelyticus),与猪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列为同一属,当时的副溶血性嗜血杆菌为一种人源的病原菌。1978 年,Killian 等发现,猪源副溶血性嗜血杆菌与人源菌在形态学及生化反应特征上完全不同,并建议将其划分为新种,故又将该菌命名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1983 年,Pohl 等的 DNA 杂交试验结果表明,APP 和猪流感嗜血杆菌的同源性极低,却和李氏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lignieresh)的同源性很高,因此,他们提议将胸膜肺炎嗜血杆菌与放线杆菌归于同一组,这一提议得到了国际细菌分类命名委员会的认可[25]。经过长期的实验结果表明,根据在生长过程中是否需要 NAD,可将 APP 分为依赖生长因子 NAD 的生物Ⅰ型和不依赖生长因子 NAD 的生物Ⅱ型。Ⅰ型比Ⅱ型毒力强。Ⅰ型目前在国际上已发现 12 个血清型,其中 5 型又分为a、b2 个亚型,生物Ⅱ型有 2 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交叉保护性不强。12 个血清型均可引起发病,但不同血清型的 APP 毒力有明显差异,所引起病程也有明显差别。其中 1、5、9 和 11 这 4种血清型毒力最强,最常见于严重暴发、高死亡率和严重的肺病变。而其他血清型如 3 型和 6 型被认为毒力较低,这可能与其所产毒素成分有关。我国目前已分离或检测到抗体的血清型有 1、2、3、4、5、7、8、9 型和 10型[68 ]。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巧克力琼脂平板、绵羊血琼脂平板均购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全球通实验用品销售中心,按照说明书进行配制。中药浓缩制剂丰强蓝青、丰强星芪均来自所实习单位(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常规培养基、生化试剂、糖发酵管、药敏纸片(头孢噻肟、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药敏试纸片等均为自制)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由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所提供;待检病料来源及试验猪于江苏启东某规模猪场疑似胸膜肺炎的发病猪。
1.2临床症状的检查
1.2.1视检 观察病猪整体状态,判断其精神及体态、运动、行为,检查与外界直通的体腔,注意是否有生理异常。
1.2.2剖检 对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猪进行剖检,注意鼻腔、喉头、口腔是否有带血粘液,重点针对病猪的心、肺、膈等器官进行检查,注意颜色、质地等变化。
1.3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形态观察 需无菌操作取疑似病重猪或刚死亡猪的肺脏坏死组织、胸水及鼻器官渗出物作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再镜检。同时取病料接种于含0.04%NAD巧克力琼脂平板(或绵羊血琼脂平板),在需氧及5%~10% CO2条件下37℃培养24h,挑取疑似菌落进行涂片镜检。对所得菌株进行纯化培养并置于70℃ 50%甘油生理盐水保存备用[2]。
1.4 生化特性鉴定
1.4.1 CAMP 试验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划1条直线,再用分离菌划与该线垂直但不相接触的2条线,37℃培养24~36h,观察试验结果。
1.4.2卫星现象 取分离菌均匀涂布于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上,再在培养基中央作2条金黄色葡萄球菌平行划线,37℃有氧条件下培养24h,观察菌株生长情况。
1.4.3 尿素酶试验 取培养24h的分离菌株接种于含0.02%NAD的尿素酶液体培养基中,摇匀,37℃培养20、50、100min,分别观察结果。
1.4.4糖发酵试验 将保存纯化的分离菌株接种于糖发酵管,37℃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1.5药敏试验
分离菌株检测其对头孢噻肟、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丰强蓝青、丰强星芪。滤纸打孔直径为6mm的纸片,置于121℃高压灭菌,将纸片放入药液里浸2h,37℃烘干,-20℃保存备用。将培养好的菌液(浓度稀释至1.5亿CFU/mL)用灭菌接种环致密换线于巧克力琼脂平板表面(可重复来回划线),用无菌镊子将之前已准备好的各种药敏纸片贴在平皿上,注意各药敏片距离相等。37℃培养24h观察结果,并按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判定标准来判定本次试验所分离菌株对试验中所用抗生素的敏感程度[2]。
1.6 丰强生态与头孢噻肟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比治疗试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43707.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