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不同ph的磷酸缓冲液对甘露聚糖酶水解玉米与豆粕的效果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与试剂 2
1.2主要实验仪器2
1.3溶液的配制 2
1.3.1 DNS的配制2
1.3.2不同pH的磷酸缓冲液的配制2
1.3.3甘露聚糖酶溶液的配制2
1.4 还原性糖的测定2
1.4.1 还原性糖测定方法 2
1.4.2 还原性糖测定方法的原理 2
1.4.3甘露糖标准曲线的绘制2
1.4.4 原料中还原性糖的测定步骤3
1.5试验方法3
1.5.1温度对甘露聚糖酶水解玉米和豆粕中甘露聚糖的影响3
1.5.2 pH对甘露聚糖水解玉米和豆粕中甘露聚糖的影响3
1.5.3不同热处理不同剂量甘露聚糖酶对水解玉米和豆粕中甘露聚糖3
2 结果与分析3
2.1 甘露糖的标准曲线4
2.2 温度对甘露聚糖酶水解玉米中甘露聚糖的影响4
2.3 温度对甘露聚糖酶水解豆粕中甘露聚糖的影响5
2.4 pH对甘露聚糖酶水解玉米中甘露聚糖的影响5
2.5 pH对甘露聚糖酶水解玉米中甘露聚糖的影响6
2.6 同剂量不同热处理、同热处理不同剂量的甘露聚糖酶对水解玉米中甘露聚糖的影响7
2.6 同剂量不同热处理、同热处理不同剂量的甘露聚糖酶对水解玉米中甘露聚糖的影响8
3 讨论8
3.1 不同温度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不同pH值对甘露聚糖酶水解性能的讨论8
3.1.2 不同温度对甘露聚糖酶水解性能的讨论9
3.1.2 不同pH对甘露聚糖酶水解性能的讨论9
3.1.3 温度和pH对甘露聚糖酶水解性能的不同原因分析9
3.2 热处理对甘露聚糖酶水解性能的讨论9
3.3水解玉米和豆粕的温度和pH的选择及差异性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图1甘露糖的标准曲线4
图2温度对甘露聚糖酶水解玉米中甘露聚糖的影响5
图3温度对甘露聚糖酶水解豆粕中甘露聚糖的影响5
图4 pH对甘露聚糖酶水解玉米中甘露聚糖的影响6
图5 pH对甘露聚糖酶水解豆粕中甘露聚糖的影响7
图6不同处理甘露聚糖酶对水解玉米中甘露聚糖的影响8
图7不同处理甘露聚糖酶对水解豆粕中甘露聚糖的影响8
表1温度对甘露聚糖酶水解玉米中甘露聚糖的影响4
表2温度对甘露聚糖酶水解豆粕中甘露聚糖的影响5
表3 pH对甘露聚糖酶水解玉米中甘露聚糖的影响6
表4 pH对甘露聚糖酶水解豆粕中甘露聚糖的影响6
表5热处理、酶剂量对水解玉米中甘露聚糖的影响7
表6热处理、酶剂量对水解豆粕中甘露聚糖的影响8
不同温度不同pH对甘露聚糖酶水解玉米与豆粕的效果研究
引言
引言
β甘露聚糖酶是一类能够水解含有β1,4D甘露糖主链的内切水解酶,属于半纤维素酶类[1],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中[2],能够水解含有葡萄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及β甘露聚糖的底物物质[3]。β甘露聚糖酶应用非常广泛,目前用于饲料添加剂、石油压裂液破胶剂、洗涤剂添加剂等[4]。
甘露聚糖类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是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成成分,仅次于聚木糖类,是组成大多数豆科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甘露聚糖类物质含量非常高,如在常用的植物性饲料中菜籽粕、麸皮、豆粕、小麦中半乳甘露聚糖占非淀粉多糖含量分别为19.6%、33.7%、22.7%、11.9%[5]。
当前,玉米豆粕型日粮是我国猪、禽的主要日粮,占饲料配比的大半壁江山。虽然,单胃动物对能量饲料玉米的消化率较高,如猪、家禽,但对豆粕中的能量的利用率却不是很高,只有百分之50至60。究其原因可能是豆粕中含有较多非淀粉多糖,其中含有22.7% 左右的半纤维素,这些是不能被单胃动物所消化吸收的,如果能够清除或者降解这不可消化的成分就能提高豆粕的饲喂价值[6]。甘露聚糖是非淀粉多糖中的一种,抗营养作用非常明显。如果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甘露聚糖酶,不仅可以降解饲料中的甘露聚糖类物质,生成单胃动物可消化吸收的甘露寡等物质,还可以降低动物消化道内容物粘度、破坏植物性饲料细胞壁结构,营养物质能够与消化酶充分接触;而且还能促进内源酶的分泌,提高内源酶的活性;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分布[7];促进动物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快速增殖[8];有利于肠粘膜的完整性及促进动物快速、健康生长等功能。
本实验以甘露聚糖酶为研究对象,以饲用的玉米和豆粕为底物原料,通过在磷酸缓冲液的体系下水解反应,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再结合甘露糖的标准曲线,计算出甘露聚糖的水解量,从而根据数据来评价不同温度不同pH的缓冲液处理甘露聚糖酶对玉米、豆粕原料水解效果,以期了解甘露聚糖酶的水解最佳pH与温度对酶活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甘露聚糖酶(含载体,固体粉末);玉米、豆粕(饲用级);3,5二硝基水杨酸(DNS);D甘露糖;四水酒石酸钾钠、苯酚、无水亚硫酸钠、无水乙酸钠、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磷酸缓冲液等。
1.2 主要试验仪器
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可调恒温水浴锅;精密pH计;秒表;电磁振荡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等。
1.3 溶液的配制
1.3.1 DNS溶液的配制
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3.15 g(化学纯)于三角烧瓶中,加水500 mL,搅拌5 s,水浴至45 ℃。然后逐步加入100 mL氢氧化钠溶液(200 g/L),同时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清澈透明。再逐步加入四水酒石酸钾钠91.0 g、苯酚2.50 g和无水亚硫酸钠2.50 g。继续45℃水浴加热,同时补加水300 mL,不断搅拌,直到加入的物质完全溶解。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定容至1000 mL。配制液储存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一周后使用[9]。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52689.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