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预防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试验研究(附件)【字数:9712】

2024-02-25 11: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试验旨在探讨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对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预防疗效。根据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维吉尼亚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CVCC5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将健康肉鸡分成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高(40 mg·kg-1)、中(20 mg·kg-1)、低(10 mg·kg-1)剂量组、阿维拉霉素预混剂组、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30只,并设2个重复,从7日龄开始通过饲料添加药物,12日龄经口灌喂接种产气荚膜梭菌菌液,连续考察12天,观察临床症状、病理解剖、死亡率、肠道病变程度及生长性能等指标。结果显示,维吉尼亚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CVCC52)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 μg·mL-1,且在饲料中添加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20 mg·kg-1和40 mg·kg-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肉鸡经口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肉鸡坏死性肠炎,其有效率可以达到78%,并且疗效略优于阿维拉霉素预混剂,同时其对于肉鸡的增重及饲料利用率均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对肉鸡坏死性肠炎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材料与方法 2
1.1试剂及药物 2
1.1.1试剂 2
1.1.2药物 2
1.2主要仪器和设备 3
1.3菌种与试验动物 3
1.3.1菌种 3
1.3.2试验动物 3
1.4体外抑菌试验 3
1.4.1菌种的复苏与培养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
1.4.2菌落计数步骤 3
1.4.3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3
1.5 毒力基因检测 4
1.5.1 制备DNA模板 4
1.5.2 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 4
1.6 试验分组及处理 4
1.7 人工感染模型的建立 5
1.8 考察指标 5
1.9 病原分离 5
1.10 统计分析 5
2 结果 5
2.1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5
2.2 攻毒模型的建立 6
2.2.1临床症状 6
2.2.2 病理解剖 6
2.2.3 病例的确诊 6
2.2.4 最小感染量的确定 7
2.3 正式试验结果 7
2.3.1 临床表现 7
2.3.2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7
2.3.3 试验不同阶段粪便中接种菌检出情况 8
2.3.4 试验结束时各组的病变情况 8
2.3.5 疗效评价 9
3 讨论 9
3.1体外抑菌试验 9
3.2人工感染模型的建立 9
3.3 预防效果评价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预防肉鸡坏死性肠
炎的试验研究
引言
肉鸡坏死性肠炎(NE)主要是产气荚膜梭菌造成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以小肠粘膜发生坏死或出血等为主要特征。2~8周龄的肉鸡多发该病[1],有着比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据估计,在2015年,其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已从20亿美元增加到了60亿美元[2]。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厌氧且繁殖能力强,能形成芽孢,可在肠道中生长并分泌外毒素和酶导致疾病的发生[3,4]。肉鸡坏死性肠炎主要是由A型或少数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发,主要由α毒素引起,NetB毒素也是造成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57]。对于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常使用青霉素、林可霉素、杆菌肽等抗生素,而因为抗菌药的滥用,不少产气荚膜梭菌出现耐药性,且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或畜禽饲料添加剂已被欧盟禁止,使得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8,9]。急需寻求另外一些能够有效预防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药物,以降低其对肉鸡养殖业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维吉尼霉素是对链丝菌发酵提取得到的多肽类抗生素[10],主要组成因子是 M1 (大环内酯)和S1(环状多肽),M1 和S1协同抑制菌内蛋白质的合成,对大多数的革兰氏阳性菌有效,主要敏感菌有金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几乎不产生耐药性,极少被肠道吸收和休药期短。维吉尼亚霉素可抑制并杀灭有害及多余的肠道内细菌,减缓肠道蠕动,加强了消化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降低氮的排泄量,很好的改善了饲养的环境[1113]。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维吉尼亚霉素可预防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生[1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56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