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雏鸭肝炎病毒流行特征探究【字数:871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方法 3
1.2.1设计与合成引物3
1.2.2提取RNA3
1.2.3反转录4
1.2.4 RTPCR4
1.2.5 序列比对4
1.2.6 血凝试验4
2结果与分析5
2.1血凝试验5
2.21RTPCR5
2.3序列分析8
2.4鸭胚尿囊腔接种10
2.5序列比对11
2.6流行特征分析12
2.7疫苗保护效果预测12
3讨论 14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附录A 测序结果18
20062016江苏地区雏鸭肝炎病毒流行特征探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究
引言
引言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 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 引起雏鸭的高度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神经症状、肝脏肿大、表面斑点样出血为特征。鸭肝炎病毒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的雏鸭,最为易感的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而成年鸭则对该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雏鸭在不同年龄段感染和感染不同的病毒发病后具有不同的死亡率,一些高达95%,一些则低于15%。随着近年中国商品化鸭养殖业快速的发展,该病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样品化鸭养殖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给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包含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星状病毒科、嗜肝病毒科三种病毒科的四种病毒。嗜由于嗜肝病毒科的鸭肝炎病毒感染造成鸭的乙型肝炎对雏鸭鸭没有显著的致病性,临床上造成的危害不大,因此该病毒不是本研究的重点;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雏鸭引起血清I型鸭肝炎,星状病毒感染雏鸭引起血清II型、III型鸭肝炎。[2]1945年,I型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DHV1)于美国被Levine等人首次发现, 可惜限制于当时的条件而未能分离出病毒, 一直到1950 年, 美国人Levine 和Fabricant 从鸡胚中首次分离到病原体,该病原体就是后来的I型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DHV1)[1、3]。1965 年在英格兰的诺福克(Norfolk) 发生了与I型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DHV1) 病理性质相似的病例,而在此之前已经I型DHV弱毒株免疫过该发病鸭群,之后经雏鸭交叉免疫保护试验证明分离出的病原不同于I型DHV,故被命名为II型DHV(后来被命名为DAstV1);Toth 在纽约长岛发现了一种可以感染对I型DHV具有免疫力的雏鸭并造成发病和死亡的病毒,但危害没有感染Ⅰ型DHV 严重[1、4]。由于此病毒与I型和II型DHV 不同,因而被命名为III型DHV(后来被命名为DAstV2)[5、6]。DHV1是一种全世界分布,也是在中国最常见的鸭肝炎病毒;在1998~1999 年,我国首次发现有Ⅲ型DHV 的存在;近年来也有II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报道[7]。III型鸭肝炎病毒一般只会感染雏鸭,感染后不如雏鸭感染I型鸭肝炎病毒严重,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很少超过30%[7]。本实验室在10多年的对鸭肝炎病毒临床分离过程中,一些分离株为DHAVA、一些分离株为DHAVC。未对病料和鸭胚尿囊液进行DHAVB、DHVII和DHVIII的检测。因而本研究拟建立检测DHVI(DHAVA、B和C)、DHVII和DHVIII的RTPCR检测方法,对样品逐一检测。然后比对阳性样品扩增的序列,以确定哪种毒株与样品检测出的毒株的具有高度同源性并探究江苏地区20062016年雏鸭肝炎病毒流行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与耗材
50×TAE缓冲液(英沃泰)、1.5mL无酶微量离心管(NEST 615001)、1000ul蓝色吸头(Axygen未灭菌T1000B)、200ul黄色吸头(Axygen未灭菌 T200Y)、10ul透明吸头(Axygen未灭菌T300)、1000ul蓝色加长吸头(南通顺丰)、200uL黄色吸头(南通顺丰)、10ul透明吸头(南通顺丰)、50ml离心管(SORFA 412100)、0.2mL无酶PCR单管(NEST401001)、1.5mL离心管(南通顺丰)、0.2mL无酶PCR单管(NEST 401001)、0.2mLPCR单管(南通顺丰)、0.22um过滤装置(MillexGP SLGP033RB)、1mL一次性皮下注射针(江阴南泉0.5×20 TWLB)、20mL一次性皮下注射针(江阴南泉1.2×32 TWLB)、一次性防滑聚乙烯(CPE)手套(光明)、一次性医疗乳胶手套(木林生)、核酸染料(Tanon™ 1703001)、DNA Marker(Takara 3427A)、病毒核酸纯化试剂盒(TaKaRa MiniBEST Viral RNA/DNA Extraction Kit Ver.5.0)、琼脂糖(TaKaRa Agarose Regular)、Vazyme HiScript II 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gDNA wiper)高效cDNA 一链合成试剂盒(Vazyme HiScript II 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gDNA wiper)、DNA聚合酶(Vazyme 2×Taq Master Mix for PAGE (Dye Plus))、DEPC处理水(Generay D1007500ml)、AR三氯甲烷(沪试10006818)、AR异丙醇(沪试40064360)、乙醇(沪试1000916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56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