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瘤胃中三甲胺利用菌的分离培养【字数:11877】
目录
摘 要 Ⅰ
ABSTRACT Ⅱ
中英文对照表 Ⅲ
前 言 Ⅳ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 甲烷菌概述 1
2 Mmc甲烷菌的发现及分布 1
3 Mmc甲烷菌的生物学特性 2
4 Mmc甲烷菌的代谢特点 2
5 小结 3
6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第二章 三甲胺利用菌的富集培养 5
1 材料与方法 5
1.1 接种物来源 5
1.2 培养基成分及其配置 5
1.3 富集培养 7
1.4 氢气和甲烷的测定 7
1.5 数据统计 7
2 结果与分析 7
3 讨论 8
第三章 富集培养物中Mmc菌株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9
1 材料与方法 9
1.1 接种物来源 9
1.2 培养基成分及其配置 9
1.3 分离纯化过程 9
1.4 DNA提取 9
1.5 PCR扩增 9
1.6 克隆测序 10
1.7 序列分析及进化树建立 10
2 结果与分析 10
2.1 培养液中Mmc菌株的鉴定 10
2.2 培养液中细菌检测及鉴定 10
3 讨论 12
第四章 Mmc甲烷菌的底物利用特性 14
1 材料与方法 14
1.1 接种物来源 14
1.2 培养基成分及其配置 14
1.3 试验设计 14
1.4 数据统计 14
2 结果与分析 14
3 讨论 15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1
奶牛瘤胃中三甲胺利用菌的分离培养
摘 要
我国奶牛养殖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牛的健康与其饲粮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在瘤胃内的消化过程紧密相关。奶牛饲粮中含有大量的三甲胺前体物质,如卵磷脂、胆碱、甜菜碱等,这些物质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快速分解产生三甲胺,不仅会导致营养物质损失,而且会生成大量的温室气体甲烷,被吸收进入机体还可能对奶牛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瘤胃中存在三甲胺利用菌(Mmc甲烷菌),但目前尚缺乏瘤胃源模式菌株,阻碍了三甲胺代谢机制的研究。为探究瘤胃中三甲胺代谢机制,获得Mmc纯菌株,本研究从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荷斯坦奶牛获取新鲜瘤胃液进行接种,结合富集培养、抗生素筛选、厌氧滚管技术和高倍稀释等方法对 Mmc菌株进行分离纯化,最终获得一个高度富集Mmc菌株的培养物,经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分析显示,该培养物中仅含有一条Mmc 16S rRNA基因序列M1,与Methanogenic archaeon mixed culture ISO4G1相似性最高(98.22%)。共生的细菌主要有三种,B1与Streptococcus alactolyticus相似性达99.79%,B2与Acholeplasma palmae J233相似性达92.40%,B3与Coprococcus phoceensis相似性达95.18%。底物利用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该培养物严格利用氢气还原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甲醇生成甲烷。利用三甲胺和甲醇生成甲烷的速度较快(P<0.05)。结论,本研究获得一个仅含有一株Mmc甲烷菌的混合培养物,难于进一步纯化,共存的细菌可能与Mmc甲烷菌存在紧密的共生关系。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60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