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挥发性成分对常见真菌、杆菌的体外抑制活性与机制研究II
1 引言 1
1.1 丁香产地及种类 1
1.2 丁香化学成分 1
1.3 丁香挥发油的研究应用现状 2
1.3.1 丁香的药用价值 2
1.3.2 丁香的食用价值 4
1.4 丁香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5
2 实验 6
2.1 材料与方法 6
2.1.1 药品与试剂 6
2.1.2 供试菌株 6
2.1.3 培养基 7
2.1.4 仪器与设备 7
2.1.5 实验方法 7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9
2.2.1 滤纸片法定性评价药品的抑菌活性 9
2.2.2 试管二倍稀释法定量评价不同pH值下药品的抑菌活性 10
2.2.3 药品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11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1 引言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最早见于南朝齐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书中称之为鸡舌香[1];其根、茎、叶、花、果都可入药,浑身都是宝,根茎清心、解热;嫩叶代茶。紫丁香叶味辛,性温,入胃、肝、胆三经,有清热燥湿、解毒、消炎、利湿退黄的作用;花含丁香酚,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花蕾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油)亦可供药用[2]。丁香挥发油作为丁香的主要化学成分,近年来对其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研究较多,但对其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的报道较少。
1.1 丁香产地及种类
丁香在植物学上属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原产我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贵花木。目前世界上主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塞舌尔和印度等地,是卫生部批准使用的药食兼用的植物材料,我国南方已有大量种植[2]。哈尔滨有紫丁香、白丁香、红丁香、什锦丁香、法国丁香、朝鲜丁香、关东丁香、辽东丁香、暴马子丁香等众多品种。其中以紫丁香、白丁香、暴马丁香为多[3]。
1.2 丁香化学成分
丁香中主要含有机酸类、苷类和挥发油类等有效成分。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而出的、常温下能挥发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国内外关于丁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均有报道,但是生长环境与不同的气候条件与挥发油的组成和含量有很大的相关性[4-7],见表1。
表1 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
化合物名称(>1%) 产地
广东 云南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土耳其
丁香酚 80.33 65.71 46.53 51.52 87.00
石竹烯 — 9.33 43.04 36.21 —
α-石竹烯 1.12 0.09 4.62 4.27 —
β-石竹烯 — — — — 3.56
异丁香酚 — 19.92 — — —
乙酸2-庚酯 — — 0.15 — —
δ-杜松烯 — 0.27 0.23 0.04
乙酰基丁香酚 — — 2.54 2.65 8.01
香芹酚 — — — 2.41 —
注:表中“—”代表含量小于1% 或不存在。
1.3 丁香挥发油的研究应用现状
1.3.1 丁香的药用价值
(1) 止泻作用
民间对丁香属植物早有认识,紫丁香的叶可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因此紫丁香的嫩叶可当茶饮解暑;此外,紫丁香鲜叶制成的溶液,对弗氏痢疾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效果较强,因此民间多用于止泻,防治菌痢,既经济,又便于推广[3]。
(2) 抗菌消炎作用
丁香酚是有很强的抗菌、抗真菌力。杨滋渊[8]等用丁香挥发油做体内实验显示,丁香挥发油可用于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痢疾和肠炎,通过灌胃和静脉注射丁香挥发油都能减少实验小鼠的死亡率。丁香具有消炎止痢、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急性菌痢、肠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以及急慢性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9]。
(3) 保肝利胆作用
魏征骥在紫丁香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中,综述了中药“保肝利尿”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对紫丁香的化学成分及其保肝药理活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用紫丁香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其疗程短,退黄作用显著[10]。郝婷婷以木犀科丁香属紫丁香的叶为实验原料,采用中药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药理模型,筛选出治疗肝炎的有效部位,并对有效部位做进一步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研究,使其含量达到中药五类新药有效部位含量在50% 以上的要求,从而开发出新的抗肝炎类中药制剂,为紫丁香叶这一药用资源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为保肝利胆类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11]。
(4) 消化系统的治疗
丁香具有健胃功效,丁香酚可以促进胃粘膜分泌,增加胃蛋白酶分泌和胆汁的分泌,可以有效改善肠胃功能,是临床上治疗胃、肠溃疡、呕吐及腹泻的常用药物。朱生墚[12]等配制的丁香降气汤,对食管返流及食道黏膜炎有很好的治疗功效。5%丁香油酚乳剂可使胃黏膜分泌显著增加,而酸度则不增加[13]。
(5) 镇痛作用
对小鼠进行热板致痛实验表明,丁香具有镇痛作用[14],丁香油和丁香酚可以作为一种自然抗菌剂与杀死龋齿的细菌。冰华[15]提取小叶丁香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药物可以清洁口腔,抑制变形链球菌的合成,从而控制牙垢形成。临床实践证明,丁香提取物具有快速消炎和止疼的功效,上药方便简单。刘友林[16]研制的牙疼滴丸就是用丁香挥发油加上冰片制作而成的,止疼快,且对牙龈炎及牙周炎等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6) 心脑血管系统的治疗
丁香具有抗缺氧、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防止休克时机体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17]。周小梅[18]等研究表明丁香提取物有增强记忆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血流变,保护心脑缺血,并且中枢神经镇定、抗惊厥的作用。新鲜紫丁香花提取物芸香素等具有降压作用。王柯慧[19]通过对紫丁香植物的主要成分进行提取及实验应用,证明紫丁香确有降压作用。
(7) 麻醉作用
赵艳丽等[20]用不同浓度的丁香酚研究其对大黄鱼的麻醉效果,水温25℃~27℃ 时,5 mg/L 的丁香酚可在 1 min 内使大黄鱼鱼种(8.4 cm~11.8 cm)进入麻醉状态,入水后 3 min左右苏醒;20 mg/L 的丁香酚 23 s 内即可使大黄鱼鱼种进入麻醉状态。Andetrson 等用丁香酚作为麻醉剂对红鳟鱼进行麻醉研究,结果表明,用丁香酚麻醉后的红鳟鱼的鳃活动频率明显降低,其游动速度变慢,行动迟缓,鱼体的活动及氧气消耗都有明显下降。同时发现,丁香酚作为天然的麻醉剂在麻醉商品鱼时毒性小,价格低廉,而且无残留,唤醒率高。
(8) 驱蚊作用
石淑珍等[21]对试验人群涂“丁香驱避剂”作现场驱蚊药效试验中观察到对蚊虫有效驱避时间达6 h,在6 h人群保护率72.91% ,5 h人群保护率98.10%。同时使用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20人在2 h 内保护率为100% ,对照组3人在2 h 内被蚊虫多次叮咬,保护率为0。现场103 人的扩大试验中,在7 h 内驱蚊效果好,保护率 84.47%,在5 h 内具有显著的驱蚊效果,保护率98.06%。同时反映丁香酚不仅可以驱蚊,而且对蚊虫叮咬的局部皮肤有杀菌止痒的效果,降低皮肤对蚊咬的过敏症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27871.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