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不同产地藿香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分析

2020-11-04 21:4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 录
1 绪论 1
1.1 中药挥发油研究概述 2
1.2 藿香挥发油研究概述 2
1.2.1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2
1.2.2藿香及挥发油的药理作用 3
1.3 研究内容 4
2 实验 5
2.1. 仪器与材料 5
2.1.1 仪器 5
2.1.2 材料 5
2.2. 实验方法 5
2.2.1 gc-ms工作条件 5
2.2.2 挥发油的提取 5
2.2.3 挥发油测定 6
2.3 实验结果 6
2.3.1 挥发油总离子流色谱图 6
2.3.2 挥发油含量及成分 7
2.4 讨论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绪论
藿香又叫土藿香、排香草,属于唇型科刺蕊草属植物,以广东产的藿香质量最好,所以也叫广藿香。广藿香原产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宋朝时引入我国,是著名的“十大南药”之一[1]。从目前药材商品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广藿香,另一类为川藿香,二者为同科不同属植物。二药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相近,只是藿香质量稍差一些,其主治疗效与广藿香基本相似,但也不乏其他产地的藿香,例如广西、海南、四川、河北、安徽等省也广泛栽培。
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功能芳香化湿、开胃止呕、祛暑解表,主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饮食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痞闷、呕恶吐泻,被历代医家视为暑湿时令之要药[2]。普遍认为其藿香油是有效成分,能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具有止呕,消炎镇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痛,化痰等作用[3]。藿香挥发油作为藿香的主要化学成分,近年来对其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研究较多,但对由于不同产地广藿香其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器挥发油含量及成分的差异研究的报道较少。本实验对不同产地藿香挥发油的含量及成分进行了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和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1 中药挥发油的研究概述
博大精深的中医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药物宝库,从《黄帝内经》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再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先贤们记载了无数可以入药的植物。现代研究已证明,这些中药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就是俗称的植物活性物质,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4]。
中药挥发油与传统用药在我国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虽无“挥发油”这一明确概念,但古人对含挥发油药物及挥发性成分的认识却相当丰富,对芳香中药的应用更是令人称绝。挥发油在植物界分布极广,作为中药使用的植物就有数百种含有挥发油,尤其在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姜科等科属中较为常见[5]。作为中药产生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挥发油对于开发新药、指导临床用药、阐明和深化中医药理论以及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药挥发油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但纵观全局,在挥发油的研究和应用中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6]。
在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或同一部位因采集时间不同,所含挥发油的成分也可能有差异。由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技术的应用使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更加简单,分析周期缩短,近年来已获得大量关于挥发油成分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一种挥发油可含有不同类型的几十种到一二百种成分,其中以某种或数种成分占较大的分量。其基本组成为脂肪族、芳香族和萜类化合物等,萜类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通常它们含量较高,但无香气,不是挥发油的芳香成分;某些萜类的含氧衍生及芳香族化合物含量虽少,但它们具有挥发油的特异芳香味和显著的生物活性[7]。另外还有一些其它化合物,如:奥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和硫化合物也是一些挥发油的组成部分。在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或同一部位因采集时间不同,所含挥发油的成分也可能有差异[8]。挥发油是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临床上除直接应用主要含挥发油的生药外,还从药材中提取精制挥发油使用,如薄荷油用于驱风健胃,当归油用于镇痛,柴胡油用于退热,土荆芥油用于驱肠虫,茵陈蒿油用于抗霉菌,丁香油用于局部麻醉等[9]。近年来不断有各种挥发油新的作用及新的应用的报道。此外,挥发油在香料、食品与化妆品行业的应用也是方兴未艾。
1.2 藿香挥发油的研究概述
1.2.1 藿香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藿香挥发油是藿香的主要有效成分,自从70年代从广藿香挥发油中分离出了抗真菌活性成分广藿香酮后,挥发油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人们研究集中的焦点[10]。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气质联用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挥发油挥发性成分分析变得快捷简便,关于广藿香挥发油的成分分析的报告越来越多。王俊华等[11]利用GC-MS技术对广藿香茎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出64个化学组分,鉴定其中31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2.56%,相对含量大于1%有14个。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31.66%),广藿香酮(23.58%),其它主要成分为丁香烯、广藿香烯、愈创木烯、法尼醇及它们的异构体。张强[12]等从广藿香挥发油中分离出55个成分,有24个已鉴定,其中含量大于1%的有11个,以广藿香醇、α-愈创木烯等为主要成分,约占挥发油总量的70%。刘廷礼[13]等用气质联用法分析了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主要成分为大叶香酮、7-雪松烯、7-绿叶烯、α-绿叶烯、α-布黎烯、5-柏木醇、匙叶桉油烯酮,约占总相对含量的82%;此外,还含有多种萜烯类及萜醇类化合物。
由于化学成分在不同的品种或产地中含量不同,作用偏向和强度也随之不同,因此在制药工业上应该根据产品的不同需要,使用相应不同的品种。其中林彦君等[14]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获得总离子流图。经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及峰面积归一化法从其总离子流图中计算了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川藿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得到88个色谱峰,共鉴定了45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3.81%;相对含量在2%以上的有六种,分别为异胡薄荷酮(31.76%)、胡薄荷酮(27.62%)、异薄荷酮(14.17%)、2-异丙基-5-甲基-3-环己基-1-酮(2.44%)、1-甲硫基-1,3-戊二烯(2.17%)、草蒿脑(2.14%)。广藿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得到92个色谱峰,鉴定出2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5.80%。相对含量在2%以上的有6种,分别为广藿香醇(38.78%)、广藿香酮(28.47%)、α-愈创木烯(4.41%)、3,4-甲苯-环丁烷甲酯(2.88%)、α-愈创木烯(2.80%)、β-绿叶烯(2.10%)。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川藿香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异胡薄荷酮、胡薄荷酮和异薄荷酮,占其挥发油总量的73.55%,其余成分主要为烯类、醇类、酮类;广藿香挥发油中主要含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占挥发油含量的67.25%,其余成分主要为烯类等成分。二者在临床上虽同时作为藿香以来使用,但其挥发油中含化学成分差异甚大。罗集鹏等[15]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采收期海南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从茎油中分离出47个色谱峰,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1.92%;从叶油中分离出34个色谱峰,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4.94%。它们主要是单萜烯,倍半萜烯,醇类、酮类、醛类与烷酸类。含量超过1%的有化合物,以广藿香醇含量最高。焦豪妍等[9]采用GC-MS技术对印尼和中国产广藿香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提取过程中发现广东湛江产的广藿香得油率明显高于印尼产广藿香,印尼产广藿香出油率为1.5%,中国产广藿香出油率为2.0%;印尼产广藿香挥发油共鉴定出34个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38%;国产广藿香挥发油共鉴定出34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3.69%,其中相同的成分共有33个,大多数共有成分的相对含量也较为接近,个别成分的含量差别为2倍以上。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2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