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感冒清热胶囊中挥发油加入方法的研究

2021-01-05 15:1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感冒清热胶囊上市销售已近十年,是治疗风寒感冒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是由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十一味药物组成,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能,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咳嗽咽干等症。处方中以荆芥穗、薄荷为君药,配合其他药材共行疏散风热、解表透疹之功。本次研究,本着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则,通过对挥发油加入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减少在生产过程中挥发油的损失,完善和提高感冒清热胶囊的制备工艺。实验研究表明:乙醇溶解喷入法收率为26.2%,药粉吸收收率为18.8%,饱和水溶液法的包合率56.3%,超声法的包合收率57.1%,优选出挥发油的最佳加入方法为:超声法制备β-环状糊精包合物。通过新技术的改进,从而提高药品的质量,保证药品的疗效。 目 录
1 文献综述
1.1 处方概况 1
1.2 含挥发油的药材 1
1.2.1荆芥穗化学成分 1
1.2.2 薄荷化学成分 2
1.2.3 紫苏叶化学成分 2
1.3 药理作用 3
1.3.1胡薄荷酮药理作用 3
1.3.2 薄荷油药理作用 3
1.3.3 紫苏叶挥发油药理作用 4
1.4 提取方法研究 4
1.5 质量控制研究 5
1.6 挥发油的加入方法概况 5
1.6.1 乙醇溶解喷入法 5
1.6.2 药粉吸收法 5
1.6.3 形成包合物 6
2 实验部分
2.1 植物药材 7
2.2 试剂 7
2.3 实验器材和设备 7
2.4 实验方法 7
2.4.1 处方 7
2.4.2 乙醇喷入法 7
2.4.3 饱和水溶液法 7
2.4.4 超声法 8
2.4.5 药粉吸收法 8
2.5 挥发油的测定 8
2.6 结果与分析 8
2.6.1 乙醇喷入法 8
2.6.2 饱和水溶液法 9
2.6.3 超声法 9
2.6.4 药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7
2.4.2 乙醇喷入法 7
2.4.3 饱和水溶液法 7
2.4.4 超声法 8
2.4.5 药粉吸收法 8
2.5 挥发油的测定 8
2.6 结果与分析 8
2.6.1 乙醇喷入法 8
2.6.2 饱和水溶液法 9
2.6.3 超声法 9
2.6.4 药粉吸收法 9
2.6.5 结果分析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8
1 文献综述
1.1 处方概况
感冒清热颗粒处方源于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所载荆防败毒散加减化裁而成,由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11味药材组成,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能,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的治疗[1],现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 版(一部)。其中,主要含挥发油的药材有荆芥穗、薄荷、紫苏叶,其余药材中也含有挥发油,但是含量很低,不做研究,我们主要研究的是荆芥穗、薄荷、紫苏叶这三味药材。挥发油类成分是感冒清热颗粒中主要有效成分。已有研究表明,荆芥穗挥发油具有抗炎镇痛、抗流感病毒的作用[2],其代表成分是胡薄荷酮;薄荷挥发油具有抗炎镇痛、抗真菌、抗病毒的作用[3],其代表成分是薄荷脑;紫苏叶挥发油具有抗菌、解热镇痛、镇咳的作用[4],其代表成分是紫苏醛。感冒清热颗粒《中国药典》标准规定的制法为,取荆芥穗、薄荷、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其余药材水提后制成浸膏干粉;将挥发油与浸膏干粉及适宜的辅料混合均匀,制成颗粒。该标准规定的挥发油提取方法简单,缺少具体工艺参数,未规定挥发油提取量,导致市场上销售的感冒清热颗粒中的挥发油含量差异很大[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挥发油具有较强的解表作用,在制剂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不被损耗,所以将感冒清热颗粒制成其他的的剂型,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剂型有: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软胶囊,感冒清热胶囊等。感冒清热胶囊的主要药效成分是挥发油,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节约生产的成本,保证药品中挥发油的含量,所以将感冒清热颗粒制成感冒清热胶囊。
1.2含挥发油的药材
1.2.1荆芥穗化学成分
荆芥穗是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sfolia Briq.的干燥花穗,夏秋季节花开到顶、穗绿时采摘,去除杂质,晒干或阴干[1]。
据研究多数荆芥穗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是胡薄荷酮和薄荷酮,但不同产地其含量不同。吉林省产含41.865%和35.788%[2],内蒙古通辽41. 93%和27.67%[3],韩国33.57%和25.26%[4]。不同的方法提取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均存在差异。水蒸气蒸馏法和顶空气化学分析法,主要含胡薄荷酮和反式5甲基2(1甲乙基)环己酮,其含量分别为25.131%、35.251%和40.818%、41.13%[5]。水蒸气蒸馏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其中胡薄荷酮、薄荷酮的含量分别是78.75%、11.37%和80.3%、7.3%[6]。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长叶薄荷酮(胡薄荷酮)、薄荷酮分别含39.24%、25.93%和26.27%、13.26%[7]。
1.2.2 薄荷化学成分
薄荷是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开花至三轮,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1]。
据研究多数薄荷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不同季节含量存在差异。河北肃宁产地,夏季91.86%、5.09%,秋季85.73%、5.12%[8]。不同产地其主要成分也不同,德州春季产主要含异佛尔酮(33.37%)、β石竹烯(8.96%),秋季产主要含薄荷酮(40.88%)、柠檬烯(7.16%)[9]。不同产地的野生薄荷挥发油主成分和含量也不同。江苏:D柠檬烯(42.30%)、胡薄荷酮(25.50%),广西:D柠檬烯(28.75%)、香芹酮(25.46%)、桉油素(14.91%),云南:蒎烯(22%)、D柠檬烯(18.45%)、桉油素(16.96%),河北:D柠檬烯(33.33%)、蒎烯(23%)、桉油素(12.45%)[10]。
1.2.3 紫苏叶化学成分
紫苏叶是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在夏秋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1]。
紫苏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因产地不同而存在差异。长白山地区的紫苏叶挥发油主要含紫苏醛(59.72%)、反式石竹稀(9.31%)、1,2,3,4四羟基1,6二甲基4异丙基萘(8.30%)[11]。湖南长沙产紫苏叶挥发油主要含1(2呋喃基)1戊酮(20.60%)、D柠檬烯(9.93%)[12]。另有研究显示湖南产紫苏叶挥发油主要含紫苏酮(52.80%)、异白苏烯酮(14.19%)、β石竹稀(8.88%)、紫苏醛(1.60%)[13]。湖北蕲春产紫苏叶挥发油主要含甲基紫苏酮(51.98%)、芹菜脑(11.63%)、龙脑(9.99%)和石竹烯(9.07%)[14]。另有研究显示湖北紫苏叶精油主要含甲基紫苏酮(57.51%),并未检到紫苏醛成分,认为湖北市售紫苏叶主要为白苏[15]。浙江新昌产紫苏叶挥发油主要含洋芹醚(42.43%)、亚麻酸甲酯(8.25%)、石竹稀(7.32%)、角鲨烯(7.30%)[16]。浙江龙泉产紫苏叶挥发油主要含紫苏醛(35.31%)、柠檬烯(29.09%)[17]。浙江江山产主要含紫苏醛(75.88%)、石竹烯(9.87%)[18]。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紫苏叶挥发油成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3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