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总黄酮软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
1.1.1 文献记载 1
1.1.2 生长环境 2
1.1.3 地理分布 2
1.1.4 沙棘的化学成分 3
1.2 研究价值 6
1.2.1 沙棘总黄酮软胶囊的现代应用 6
2 实验研究
2.1 材料 9
2.2 仪器 9
2.3 配方与制法 9
2.3.1 配方 9
2.3.2 制法 9
2.4 结果与分析 9
2.4.1 提取物粉样品制备 9
2.4.2 辅料的选择 9
2.4.3 亚麻籽油用量选择 10
2.4.4 考核指标 10
2.4.5 含量测定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我国蒙医、藏医传统习用药材。1977年首次被卫生部正式收载于5中国药典6,之后又被颁布为药食两用品种,具有活血散瘀、止咳祛痰、消食化滞的功效[1]。沙棘在我国药用历史久早在唐代5月王药诊6、5四部医典6和清代5晶珠本草6中均记载了沙棘的医药用途。沙棘黄酮是沙棘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Hippophaerhamnoid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我国蒙医、藏医传统习用药材。1977年首次被卫生部正式收载于5中国药典6,之后又被颁布为药食两用品种,具有活血散瘀、止咳祛痰、消食化滞的功效[1]。沙棘在我国药用历史久早在唐代5月王药诊6、5四部医典6和清代5晶珠本草6中均记载了沙棘的医药用途。沙棘黄酮是沙棘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Hippophaerhamnoides L1TFH)的简称,是沙棘中含有多种黄酮成分的一组化合物,主要包括异鼠李素、槲皮素、山奈酚及其苷类、芦丁等成分[2]。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沙棘黄酮在循环、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中发挥作用[3]。
1.1.1 文献记载
在西藏医学中,沙棘是一种包治百病菌的灵丹妙药,他们将沙棘从根茎到茎到果实、种子全部加以利用,制取沙棘汁、沙棘油、沙棘粉。《西藏常用中草药》上记述:沙棘“性温、味酸涩”。可“活血化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治跌打损伤、瘀肿、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在《中国民族药志》中,记载了维吾尔族人用沙棘果治口舌生疮、发烧、烧伤、放射线引起的溃疡病等疾病的故事[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记述和棘能“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消化不良,胃痛等疾病”。《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上记述:沙棘可“入肝、胃、大小肠径,生津止渴、清热治泻,治高热伤阴症、肠炎、痢疾”《中国植物志》上记述:沙棘片剂和浸膏可预防和治疗铅、磷、苯等职业性疾病。
公元8世纪下半叶,杰出的藏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708~833)的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就记载了沙棘的神奇妙用,说它对呼吸系统有祛痰利肺的功效,能协调肝、胃、肾、心的功能平衡,对循环系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创伤有止痛、促进愈合的再生功能等[5]。
17世纪的学者罗桑却佩所著《藏医学选编》,更明确了沙棘对胃、肝、肠、痞病和妇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1977年中国卫生部将沙棘正式列入《中国医典》,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80年代中国的许多科研和医疗单位进行沙棘医用研究,证明小小的沙棘果、种子甚至叶片,可用于治疗烧伤、烫伤、辐射损伤、褥疮及其他皮肤病;可治疗胃肠疾病、静脉曲张,甚至对治疗癌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也比较显著。迄今人类在自然界里还未能找到另一种可与沙棘比拟的植物,沙棘也因此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保健和医药品之一[6]。
1.1.2 生长环境
沙棘是阳性树种 ,喜光照,在疏林下可以生长,但对郁闭度大的林区不能适应。沙棘对于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在粟钙土、灰钙土、棕钙土、草甸土、黑护土上都有分布,在砾石土、轻度盐碱土、沙土、甚至在砒砂岩和半石半土地区也可以生长但不喜过于粘重的土壤。 沙棘对降水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如果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但属河漫滩地、丘陵沟谷等地亦可生长,但不喜积水。沙棘对温度要求不很严格,极端最低温度可达–50℃,极端最高温度可达50℃,年日照时数1500~3300小时[7]。
1.1.3 地理分布
沙棘原产于东亚的古代植物区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经2–115度、北纬27–68度50分,的温带和亚热带高山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山西,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四川西部,苏联、罗马尼亚、蒙古,芬兰也有。
沙棘果的采收:沙棘果的果实一般密而小,皮薄,水分多,因此,适时科学采收是综合加工利用和丰产增收的关键。 1.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与果实的品质、耐藏性有关。采收过早,风味淡,酸味重,品质差;采收过迟,果实变软,品质不好,不便运输。适期采收的果实,果色鲜,果汁多,风味佳,也耐贮藏。适期采收的标准是:果实丰满而未软化,果面呈现橙黄色,种子呈褐色。由于品种不同,各地采收时间也存在差异。要确定合适的采收期的参数比较多,有果实中Vc含量、油脂的含量、果柄的脱落力、黄酮类物质含量等,以不同的加工利用目的而确定。黄土高原地区,中国沙棘类型一般在9月下旬–10月中旬采收。 2.采收方法 ①剪小枝法。目前多采用手工剪取结果枝条的方法,把带果枝条剪成10厘米左右长的短枝。采果时,即使果实处于初果期,果实较硬,也要轻摘轻放,切勿多次翻倒。为便于搬运,装果篓应小些,一般每篓10千克15千克,以免积压果实,擦伤果皮,引起霉烂、变质。②冻果法。沙棘果在15℃以下会冻实,用木棒轻轻击打冻实的带果的沙棘条,沙棘果实便会脱落。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带果的沙棘枝剪下后运到冷库速冻,然后用木棒轻轻击打枝条,使果实脱落,再通过适当孔径的筛子除去叶子等杂质。③采摘法。在果实完全成熟前采收,―般采用以捋枝方式为主的手提式工具,如夹齿采摘。夹齿具有弹性,可从两面夹住结实枝条的基部,然后向枝梢方向移动,从而将果实捋下。这种方法要求沙棘品种的果皮厚,果柄较长。④机械采收。德国等先进国家沙棘果的采摘有专门的机械采收设备,使用拖拉机作动力,先用人工剪取小枝,后用机械脱果,效率很高。俄罗斯及北欧一些国家有直接使用机械,采用震摇方法采收沙棘果的。但该法对树体伤害很大,采收效率也不高。机械收果法要求沙棘的果皮厚,果实和果柄易于分离,果柄较长,沙棘种植时留出隔道,便于机械行驶。 二沙棘果的贮藏 刚采收的果实较硬,味较酸涩,没有香气。在温暖、封闭的环境和酶的作用下,果实由硬变软,涩味消失;部分淀粉转化为单糖,使果实变甜;由于呼吸作用,酸性物质被氧化,使酸味减轻;芳香物质的合成积累增加,果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3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