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叶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1绪论
1.1 本草考证 1
1.2 连翘的化学成分 1
1.3 药理研究 2
1.3.1 抗菌作用研究 2
1.3.2 抗病毒作用研究 3
1.3.3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4
1.3.4 对单纯胞疹病毒的作用 5
1.3.5 解热作用 5
1.3.6 抗炎作用 5
1.3.7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5
1.3.8 保肝作用 5
1.3.9 抗癌 6
1.4 临床研究 7
1.4.1 治疗急性肾炎 7
1.4.2 治疗紫癜病 7
1.4.3 治疗视网膜出血 7
1.4.4 其他作用 7
1.5 连翘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7
1.6 含量分析方法 8
2 实验内容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9
2.1.1 材料及试剂 9
2.1.2 仪器 9
2.2 实验方法及结果 9
2.2.1 色谱条件 9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9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
2.2.4 线性关系考察 9
2.2.5 精密度试验 10
2.2.6 稳定性试验 10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器 9
2.1.1 材料及试剂 9
2.1.2 仪器 9
2.2 实验方法及结果 9
2.2.1 色谱条件 9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9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
2.2.4 线性关系考察 9
2.2.5 精密度试验 10
2.2.6 稳定性试验 10
2.2.7 重现性试验 11
2.2.8 回收率试验 11
2.2.9 含量测定 12
2.3 讨论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1 绪论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Vahl)为木犀科(Oleaceae)连翘属(Forsythia)植物[1]。常见的入药部位为果实。连翘叶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等。连翘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风散热。用于痈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连翘主产于陕西、山西等地。是陕西地区的优质道地资源。
1.1 本草考证
经考证,唐、宋以前的:“连翘”为金丝桃科的湖南连翘(黄海棠),多用地上部及根,侧重于消肿散结,除六经实热。自宋代以后,则以木犀科的连翘为正品,并以果实人药,侧重于清心火、散上焦诸热,多用于各种温病初起。现代“连翘”以陕西产的为道地药材,且以“青翘”为佳,多用于流感、麻疹、乙脑初起等症。连翘一词最早见于《尔雅》中,其记载:“异翘”。《本草图经》亦记载:“连翘,有大翘,小翘二种”。《滇南本草》则以“苦连翘”收载。此后《本草衍义》、《本草纲目》、《本草求真》、《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等古书记载连翘的别名繁多,但是现代医学均统称为连翘[25]。
1.2 连翘的化学成分
连翘果实含有连翘酚 (Forsythol);连翘甙(Phillyrin)、连翘甙元(Philly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松脂素(Pinoresinol)、甾醇化合物C49H80O6,马苔树脂醇甙(Matairesinoside)。尚含有多种烃类、醛酮类、醇酯醚类挥发性成分: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对聚伞花烯(pCymene)、柠檬烯(Limon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香叶烯(Myrcene)、β罗勒烯(βOcimene);樟脑(Camphor)、香叶醛(Geranial);龙脑(Borneol)、α萜品醇(αTerpineol)、黄樟醚(Safrole)、芳樟醇(Linalool)、松油烯醇4(Terpinen4ol)、去甲拉帕醇(Norlapachol)以及香豆素、芦丁等[6]。
秦宇等[7]对中药连翘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并对连翘酯苷A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是连翘85%的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以水和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60%与30%乙醇洗脱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和制备液相等手段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和谱学分析(NMR,ESIMS)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5个化合物被分别鉴定为连翘酯苷A(forsythoside A)(1).木通苯乙醇B(calceolarioside B)(2).芦丁(rutin)(3).连翘苷(forsythin)(4).异橄榄脂素(isoolivi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曲欢欢等[8]考察连翘不同部位中连翘酯苷和连翘苷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连翘根、树皮、枝、叶、花、果实、种子、果壳中连翘酯苷和连翘苷的含量,以流动相为水(A)—甲醇(B),梯度洗脱。结果发现连翘苷在连翘的树皮、叶、花、果实和种子中含量较高,在根、枝、果壳含量很低,连翘苷在连翘叶中的含量远高于其他部位。李志荣等[9]研究连翘叶与连翘果实之间的质量异同,探讨连翘叶作为连翘药用替代品的可行性。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连翘叶和连翘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定性鉴别;通过测定连翘叶和连翘中连翘苷的含量、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以及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进行综合质量比较。结果连翘叶与连翘主要化学成分相似,但连翘叶中连翘苷的含量明显高于连翘中的含量。宋小俊[10]探讨连翘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连翘果实中所含化合物主要有木脂素类、挥发油和萜类、苯乙醇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等;花中主要含挥发油类成分,其组成与连翘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接近,但活性成分含量较低;叶的化学成分与果实中所含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甚至高于其在果实中的含量,但种类较少;籽为连翘果实中挥发油的主要来源,其化学成分组成与果实中挥发性成分基本一致。
1.3 药理研究
1.3.1 抗菌作用研究
1.3.1.1 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研究连翘的提取液的抑菌作用,采用纸片法,以抑菌圈的大小为考察指标,观察抑菌的效果。30%、50%、70%、95%乙醇提取液的抑菌圈分别为9.5 mm,10.0 mm,12.2 mm,9.3 mm,10.1mm。研究结果表明连翘的乙酸乙酯提取液具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1113]。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38275.html